江西章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

江西章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

章江源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東南部南嶺山向北延伸於湘贛邊境的羅宵山脈南部,地處江西省崇義縣聶都鄉境內,東眺閩粵,南扼梅關之吭,西拊湘桂之背,史稱四省咽喉,是贛江源頭支流章水的發源地。保護區始建於2004年元月,2010年11月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晉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其地理位置為東經114°0′44″~114°12′0″,北緯25°25′40″~25°32′0″,屬於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江西章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江西省崇義縣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 景點級別:省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地質地貌,氣候,土壤,自然資源,保護對象,地位價值,

地理環境

地質地貌

江西章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內出露的地層較全,自震旦第至第四系大多可見及。區內岩漿活動頻繁,自加里東晚期至燕山晚期均有活動,其中尤以燕山早期強烈。
保護區範圍內山勢雄偉,高差懸殊。根據地貌成因和形態特徵,可將區內地貌類型劃分為中山地貌與低山地貌。中山地貌。中山地貌是由於地殼強烈的間歇性上升並遭受強烈剝蝕切割作用,絕對高程在1000—3500米之間的山地類型。保護區的中山地貌主要分布在核心區,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於500m以上山峰較多,岩石構成主要是石英岩、花崗閃長岩;山坡陡峭,山頂多呈鋸狀、坑狀,局部有石蛋地形堆積。植被覆蓋良好,境內溪流都是章江河流發源地。
低山地貌。低山地貌是由於地殼強烈上升和長期的侵蝕切割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海拔高度通常小於1000米。區內該地貌類型主要分布在實驗區,海拔500—1000米,相對高度200—500米,是山區和丘陵的過渡地帶。

氣候

保護區地處中低緯度,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受地理環境影響其氣候特徵這:冬夏季風盛行,地形作用明顯,氣候溫和,無霜期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雨連綿,秋高氣爽,夏季長而無酷熱,冬季短而無嚴寒。

土壤

保護區地質構造複雜,成土母質多樣,隨海拔高度不同,土壤母質、溫度和降水分配均有不同。根據土壤調查資料,保護區內主要為山地紅壤土、黃紅壤、黃壤以及少量草甸土。土壤垂直分布帶譜為:海拔500米以下山麓為典型紅壤,500—800米為黃紅壤,800—1000米為黃壤土,1100—1300米為山地黃棕壤或草甸土。

自然資源

保護區植物區系成分比較複雜,以被子植物最為繁多,計有170科,783屬,約2203種及變種,其中以熱帶--亞熱帶區系成分為最多,植被類型豐富多樣,分布有各種不同的植被類型。主要植被類型有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竹林、山頂矮林、灌叢和灌木草叢及濕地植被等。群系水平有絲栗栲林、米櫧林、甜櫧林、鉤烤林、木荷林、銀木荷林、深山含笑林、交讓木林、金葉含笑林、秀柱花林、木蓮林、青鉤栲林、阿丁楓林、紅楠林、厚皮香林、黃樟林、猴歡喜林、缺萼楓香林、擬赤揚、青麩楊林、毛紅楝林、苦木林、山頂矮林、毛竹林、馬尾松林、杉木林、南方紅豆杉、台灣松林等28個群系,包含了我國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許多典型的植被類型。此外,區內還有南方紅豆杉、長苞鐵杉、福建柏、伯樂樹、閩楠、野大豆等21種珍稀植物瀕危群落。

保護對象

維管束植物211科854屬2368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有福建柏、野大豆、閩楠等18種;野生陸生脊椎動物有298種,隸屬於81科,31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豹、雲豹、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蟒蛇;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水鹿、獐、白鷳、穿山甲、虎蚊蛙等42種。

地位價值

保護區內大部分植被類型為森林植被,既保留有南亞熱帶部分森林生態系統的特徵,又具有典型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常綠闊葉林生長尤為繁茂,是江西常綠闊葉林分布幅度較寬的山區。組成喬木層的建群種以殼斗科、樟科等常綠樹種的林分為主。其中殼斗科種類組成的林分最多,分布最廣,在保護區所有林分中占絕對優勢。因此,該保護區是開展中亞熱帶森林群落動態研究的良好實驗室,對研究中亞熱帶地區占優勢的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