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源鄉
- 外文名稱:zhongyuan
- 別名:東沅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宜春
- 電話區號:0795
- 地理位置: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西南部
- 面積:159平方公里
- 人口:11458人(2017年)
地理環境,行政區劃,基礎建設,工農業發展,旅遊業,鄉鎮文化,行政轄區,三坪村,垴上村,合港村,邱家村,船灣村,山下村,港口村,古竹村,向務村,龍丘村,洞下村,
地理環境
中源鄉境內四周高山矗立,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9座,中間平坦開闊,有合港、山下、向務、龍丘四個,西南面的龍頭坳、中部的封門坳和東北部的管吉坳是通往外界的3大隘口。
北部的獅子崖頂峰九嶺尖海拔1794米,是宜春市的最高點,也是北潦河北支流的發源地。東部的向務村最低,海拔為350米。
中源鄉屬山地溫涼一熟農林茶農業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14—15.8℃,1月份平均氣溫為2—3.8℃,7月份平均氣溫為24.9—25.7℃。初霜期11月上旬,終霜期3月中旬,無霜期210天左右,冬季多積雪冰凍。
行政區劃
中源鄉位於靖安縣西南部,轄三坪、合港、垴上、邱家、船灣、山下、港口、古竹、向務、龍丘、洞下11個行政村,145個村民小組。
基礎建設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源鄉的科教文衛等社會各項事業不斷進步。投入資金30餘萬元,全面完成了中學新教學樓的興建工程,順利將原西嶺中學與中源中學撤併成新中源中學,對該鄉的師資力量重新進行了最佳化組合,提高了山區教育質量;
中國小詩詞進校園工作創出了特色,已被新華社、江西電台等多家媒體專門報導;完善了中源書畫院設施,農民書畫創作活動繼續高漲;以創評“文明食用戶”為載體的農村道德“公評公議”活動全面開展,使“道德有價”深入民心。
中源鄉政府扶持中心衛生院買進半自動生化分析儀和電子血壓器,新建住院部工程也已立項,鄉村醫療衛生條件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全面啟動了人畜飲水工程項目,農家用水難的問題已逐步得到解決;
通過努力,新修古竹至西嶺水泥公路的國債工程業已立項,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將得到進一步的改善。中源鄉境內共建有17座小型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9041千瓦時。
電話、手機、有線電視、信息網路正逐步進入普通農家,覆蓋率達95%;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經營理念及市場競爭意識被廣泛接受套用,湧現出了大批的農民企業家、新型庭院經濟經營者等積極創業的農民。
工農業發展
工業 中源鄉工業生產以資源開發利用為主,呈現鮮明的山區特點。礦產資源開發主要以九嶺鎢礦和三坪瓷土礦為主。豐富的水力資源和毛竹資源帶動了小水電開發和毛竹精深加工企業的發展。
該鄉水能蓄積1.53萬千瓦,已建成小水電站17座,總裝機容量為9041千瓦時,投資2500萬元,裝機容量3200千瓦時的查冊電站正在興建之中。毛竹加工企業主要有遠南竹材有限公司、鴻仁木竹製品廠、生活用品廠等6家,產品有竹膠板、竹菜板、涼蓆、竹筷、竹雕等。
隨著招商引資步伐的加快,以工業園為載體的新興工業區成為該鄉工業發展新的增長點,除遠南竹材有限公司外,已先後引進靖園制氧廠、遠洋食品廠、佛安紡織廠、教育印刷包裝廠等多家企業入園生產,廠房總占地面積2萬餘平方米。該鄉年工業總產值達7000萬元以上。
農業 中源鄉是以林業為主的典型山區農業鄉鎮。該鄉耕地面積14117畝,其中水田13278畝,主要種植一季晚稻。受中源鄉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和環境污染小等得天獨厚條件影響,中源大米具有外觀光澤、糯性強、口感柔軟等特點,已建成優質綠色大米生產基地13500畝。
該鄉擁有林地12732公頃,其中毛竹林面積約4545公頃,活立竹400萬支,年可提供竹材60萬支,木材主要以杉、松和混雜闊葉林為主。生態保護得到重視和加強,該鄉已建成4個沼氣示範村,另有1個正在申報當中。
公益林、長防林、封山育林面積不斷增大,中源鄉森林覆蓋率達86%,龍丘村至今仍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良好的生態環境哺育了野豬、野兔、野雞、娃娃魚、鷹嘴龜、猴面鷹、穿山甲、山麂等一批珍貴野生動物和銀杏、石耳、紅豆松、羅漢松、櫻桃木、野生彌猴桃、野生蘭花等珍稀植物。
家庭養殖主要以生豬為主,該鄉年出欄生豬3500餘頭,小規模還有黃牛、麻羊、雞、鴨、魚、家鴿及娃娃魚養殖。特色種植主要有民間的香菇、靈芝、木耳等食用菌栽培和小規模冬棗、藥材、蘑芋、生薑、高山蔬菜、板栗種植。還有山楂、竹筍、楊梅、苦菜、野芹菜、茄子乾、絞股藍、高山有機茶葉等地方特產。
旅遊業
中源鄉海拔高,森林覆蓋率高,空氣品質高,境內峰巒疊嶂,水秀山清,氣候宜人,素有“小廬山”之美譽。年平均氣溫比縣城低3℃,夏季平均氣溫為20—22℃,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達7萬個每立方厘米,是避暑休閒的好去處。
鄉黨委、政府引導農民開發的“農家樂”避暑休閒旅遊項目,以吃農家飯、住農家房、享農家樂,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獨特風格,吸引了大批來自各地(南昌居多)的中老年客人。
不僅實現了“莫以中源遠,山村有客留”的目標,還使“盛夏何處去,避暑到中源”成為廣大外地中老年朋友的一種趨勢和潮流。
中源鄉已擁有三坪、白沙坪、九嶺、邱家街四個“農家樂”旅遊點和一個天然溫泉洗浴場,每年有400餘名客人在中源吃住2個月以上,以各種途逕到中源休閒旅遊的遊客達3000餘人次。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農家樂”旅遊項目,鄉黨委、政府正努力從完善旅遊點道路交通、手機通訊、有線電視網路、自來水等基礎設施建設著手,加大信貸資金扶助力度,
引導更多農戶加入“農家樂”從業隊伍,並通過組建“農家樂”旅遊協會,規範旅遊運作行為,提高旅遊服務質量,使遊客願意來、留得住、樂回頭,使中源鄉千萬個農家真正成為遊客廳避暑休閒的樂園。
鄉鎮文化
中源鄉是唐朝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是宋代十大民窯—丫吉山碗平窯遺址所在地,歷來學風濃郁,文化底蘊豐富,孕育了以金孟庚、鐘濟民、胡日新為代表的一批有名的文人學者,並載入《靖安縣誌》,留芳千古。
這一寶貴文化傳統得以保存並發揚光大,詩書畫愛好者新秀輩出,1998年成立的中源書畫協會現擁有會員100餘名,每年要開展一次以上書畫集中創作活動;2003年成立中源教育詩社有社員60餘名,已編輯出版詩集《九嶺詩苗》2輯,
詩詞進校園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融詩、書、畫、印、刻為一體的中源竹雕工藝品,遠銷海內外,倍受客商青睞,被選為江西省贈給世界婦女大會的禮品,並多次在世博會上奪魁拿獎。1999年中源鄉被省文化廳命名為“農民書畫之鄉”。
中源素來民風淳樸,邱家、船灣等地有客家人雜居,境內有部分湖南移民居住。洞下村雲陽曾建有雲陽寺,香頭鼎盛(摩崖石刻“白雲深處”四個大字相傳為寺中得道高僧迥道人用手指所書)。
鄉民信奉傳統禮節,提倡與人為善,民間好客熱情濃厚。鄉黨委、政府深入開展“公民道德公評公議”及“文明信用戶”創評活動,更使道德有價、誠信守法深入民心,使鄉民的思想道德觀念和依法辦事意識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中源冰臼
中源冰臼位於靖安縣中源鄉境內,一條延綿5公里長的古河道上分布500多個“冰臼”。如此數量之多、規模之大的“冰臼群”實屬罕見。當地有關部門通過比對相關資料後認為,該“冰臼”符合資料記載的冰臼特徵,推測是兩三百萬年前冰川運動遺蹟。
“冰臼群”在中源鄉港口村一個重山環繞的小河谷。據考察人員介紹,從現場看,“冰臼”大多呈口小底大特徵,臼體的平面一般為圓形、橢圓形、匙形和不規則半圓形。最大冰臼直徑近3米,最小冰臼直徑也有十多厘米,平緩寬敞的基岩冰床磨蝕現象。
當地村民把這些分布在河床上的石臼叫做“石窩”。這裡一貫有石窩瀑布群的說法,據稱,以前只有枯水期才能發現,因上游建了電站,河裡大塊的花崗岩裸露出來,人們才能看見這么奇特壯美、更多更集中的“石窩”群。
行政轄區
三坪村
嶺上、段家、上塘、下塘、頭坳、湖洋、碰田、新屋、丫髻山、上屋、下屋、鳳形、陳家、老廠、煙廠、中段、茅家堝、易家、高段、頭石、寺下、大坡頭
垴上村
栗山、牆外、白沙坪、下鋪、上邊
合港村
華家山、楊家、錢家、花樹下、杉樹壠、杜家、包坑、北嶺、彭家邊、南堡、莊前、漫水、南塅、金盆
邱家村
大廠、坳里、聶家、太平、上坳、邱家、老屋場、里太、黃下、黃上、橫連背、宅前、木家嶺、龍潭
船灣村
蘇光坪、孫家、船灣、南壠、路下、南岸、葉家前、蘇家嶺
山下村
梘下、坎下、石家、石眼、牛崗、橋下、塗家、橫石、劉家、山下、源里、田坪、金石、坳頭
港口村
九嶺、大河玄、廠里、港口、黃土垴、倒座嶺
古竹村
諶家、雷灣、坑裡、塘里、車家、喻家、茅堝、太昌、下壠、土庫、河南、李家、高家
向務村
王甘洲、拖板嶺、楓樹垴、包坑、李家、劉家、熊家、下南坪、興發利、舒家、新屋、坪上、屋場、街里、查冊、楊家、百籮丘、朱坊
龍丘村
塅下、錢家、嶺上、河背、新屋、上邊、坎上、下邊、沙塅、崖里、窯子嶺、老屋、塘里、包家塘、楊家堝
洞下村
下角、茶坪、東廠、肩竹坪、江下、打鼓嶺、黃土嶺、東坑、楊家、廠下、洞下、鐘家、建新、橋下、橋上、向陽、土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