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常州劉國鈞分院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常州劉國鈞分院·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於2005年12月經江蘇省教育廳批准,在常州市劉國鈞職業教育中心基礎上建立的全日制公辦專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隸屬於常州市教育局。學校座落在江蘇省常州市龍游南路8號,占地68950平方米(折合103.5畝),總建築面積44501.40平方米,近期又在戚墅堰開發區征地280餘畝。現有教職工280多人,學生4000人,年社會培訓80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常州劉國鈞分院
  • 類別:學院
  • 地點:常州
  • 類型:職業技術
所獲榮譽,辦學特色,

所獲榮譽

學校創建於1989年9月,在學校的建設與發展中,得到了香港華夏基金會和劉國鈞教育紀念基金會大力支持。學校設立機電、財經、信息三大專業門類,分支專業三十餘個。學校在蘇北濱海、淮陰、銅山、陝西等地設立分校或辦班點。
學校把“綜合性、先進性、示範性、開放性並具一流水平的新型學校”作為辦學目標,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學校於1991年9月被國家教委認定為國標省級重點職業學校,1996年2月,進入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行列。1997年底,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發展和改革職業教育的“1122工程”的要求,學校接受省教育評估院全面評估,於1998年10月,被省教委、省計經委認定為首批江蘇省合格職業教育中心校。當年底,被常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常州市文明單位標兵”。在此基礎上,學校不失時機地確立全面推進以“內涵發展”為主要特徵的“第二次創業”的基本思路,積極開展教育現代化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00年以來學校連續獲得了“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模範學校”、“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衛生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目前,學校正全面推進以“適應新世紀、培育新人才”和“數位化校園”為主要特徵的新一輪發展。學校堅持“雙重培養”目標,堅持大力推進五年制高職發展,進一步提升中職和高職的教育質量。學校進一步加強機電、數控、計算機、財會等重點示範專業建設,全面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和綜合競爭力。

辦學特色

1、自辦與聯辦結合
聯辦單位從招生到畢業安置全過程介入。聯辦單位數從辦學初的機械、紡織、金融系統下屬的十幾個單位擴展到涵蓋常州各大工業系統下屬的幾十個單位,形成了教育與經濟部門共同辦學的模式。
2、城市與農村結合
學校牢固樹立為鄉鎮經濟服務的思想,積極與轄市鄉鎮聯合辦學,先後在溧陽市前馬鄉、上黃鎮及武進市橫山橋鎮、遙觀鎮等地創辦學校,開設急電、財會、文秘與計算機等專業。
3、職前與職後結合
   從1991年開始,學校先後舉辦計算機基本操作培訓、計算機中級培訓、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培訓、網際網路證書培訓、會計員職稱考試培訓、會計資格上崗培訓、公關文秘培訓等職後班,培訓時間半個月到三個月不等,學習期滿經考核合格即髮結業證書。
4、中職與高職結合
從1995年起,學校率先與場合走工業技術學院聯辦三、二分段的五年制大專班,並先後與南京大學社會學系舉辦自考輔導班,與南京氣象學院、江蘇理工大學聯辦成人專科、本科高職班。積極探索與高等職業學校銜接的辦學路子。
5、職高與普高結合
學校堅持以中職教育為主,並於1999年7月,在全市首先試辦綜合高中。學校通過課程改革,讓學生具有參加普通高校全國招生統考和省普通高校對口招生兩次機會,併兼有升學、就業多種出路的特點。
6、教育與生產相結合
學校機電、服裝、計算機、財會等專業的學生, 在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後,即利用學校所提供的條件進行實習,還參與了金融保險、商業經營、機械加工等行業的生產、業務實習。學生在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中鞏固了知識,並直接參與了生產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7、政府辦學與社會參與結合
學校先後接受華夏基金會、劉國鈞教育紀念基金會、常州飛天集團齒輪廠教師獎勵基金、江蘇瀟翔集團教師獎勵基金、中國銀行學生獎勵基金、唐駝——沈逢吉獎勵基金和趙沈同生獎勵基金凳個基金回的資助。這些基金用以資助學校建設,同時也獎勵車工年紀卓著的教工和品學兼優的學生,這對學校的建設與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