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科學宮展廳介紹,景區介紹,磁電展區,聲學展區,能源展區,力學展區,光學展區,數學展區,地學展區,測試展區,生活科學展區,人體科學展區,交通展區,通信展區,
科學宮展廳介紹
科學宮展廳9158平方米,展出近320件科普展品,闢為序廳、中國古代科技、磁電、地學、能源、數學、力學、聲學、光學、人體科學、生活科學、 體能測試區、交通、通信、計算機15個展區。展館內設有多媒體計算機輔助展示系統,可展示相關的科技知識,實現多媒體演示教育功能。
中國古代科技展廳: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可以歸結為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奮鬥史,該廳展示中國古代科技史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占有重要一頁。
景區介紹
磁電展區
生動地演示了電現象、磁現象中的重要定律和公式。既是對高中物理教科書關於電場、電流、磁場、電磁感應知識的重溫和提高,又是對有限的課堂知識的補充。
聲學展區
17世紀牛頓經典力學形成,把聲現象和機械運動統一起來,促進了聲學的發展。展區以介紹聲波的產生、聲音的傳播、聲音的接收等聲學基礎知識為主題 。
能源展區
能為人類活動提供能量的一切物質和物質運動形態都是能源。能源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從自然資源角度,煤、石油、天然氣等在地球上儲量有限,用一點就少一點,人們稱它為非可再生能源。水能、風能、生物能被認為是可再生能源。
力學展區
力學作為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在日常生活中與大眾廣泛接觸,也是內涵無限豐富的系統基礎知識。本展區展出的利用電液伺服機構的彈簧疲勞試驗機、表現流動過程中不同形狀流線的流動演示儀、四組“傳動及機構”等的展品,力圖傳播經典力學在實踐套用方面的知識,豐富理論教育的內容。
光學展區
早在公元前400多年,中國的《墨經》就記載了許多光學知識。一般把光學分為幾何光學和物理光學。幾何光學用光線概念和實驗定律來研究光在透明介質中的傳播和成像的規律。物理光學可分為波動光學和量子光學。波動光學從光的波動性出發,研究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並解釋了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等現象。量子光學以光子出發研究光與物質的作用。
數學展區
數學是現實世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深刻反映,數學理論往往是非常抽象的形式,但它是十分重要的自然科學的分支,是支撐和發展其他學科的基石。
地學展區
作為六大基礎自然科學之一的地學,是“地球科學”的簡稱,也是地質、地理、氣象以及與之有關學科的總稱。內容包括地球內部(地核、地幔、地殼、礦床、古生物化石),地球表面的水體(河海、湖泊、冰川、沼澤),陸地(沙漠、平原、山脈、高原)和大氣層的組成、結構、化學和物理性質、運動、形成和演化,以及生物自然地理和生物經濟地理等。
測試展區
健康的含義是什麼?據《辭海》解釋:“人體各器官系統發育良好、功能正常、體質健壯、精力充沛並具有良好勞動效能的狀態。通常用人體測量、體格檢查和各種生理指標來衡量。
生活科學展區
系統介紹現代文明生活必須保障的水、電、氣供給中計量表的全透明實物,不僅使公眾增加了對其結構、工作原理和正確使用方法的知識,而且也提高了公眾節約能源的意識。進入這一展區,如同走進了生活小百科知識的殿堂。
人體科學展區
人體科學是以人體為對象的生物學科,是醫學的核心。人類防治疾病,保證健康的社會實踐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人類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為克服封建迷信、宗教對人們思想的束縛,走上正確的科學研究經過了複雜曲折的歷程。
交通展區
人類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日常活動,諸如生產活動、貿易往來、社會交往和信息傳遞等都離不開交通。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繁榮和科學文化發達等,也必須有相應的交通條件。交通是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的繼續和進行社會再生產的必要條件,是溝通工農業之間、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企業之間經濟活動的紐帶,也是聯繫國內外的橋樑。
通信展區
通信技術經歷了多次劃時代的進展,以電子學誕生以前的架空明線發展到電子學誕生初期的無線電;
從長、中、短波擴展到超短波、微波,進而擴展到紅外與可見光頻段。與此同時,超長波也獲得了套用;從微波中繼到同軸電纜,直至現代的同步衛星中繼,以至近期的光纖通信。
計算機展區:電子計算機的套用越來越廣泛,從科學計算擴展到事務管理、過程控制、情報檢索、人工智慧等許多領域,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