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地名由來,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村居簡介,自然地理,地理位置,氣候環境,水文,交通,經濟實力,概況,農業,工業,釀酒產業,社會事業,總體事業,鎮村建設,環境整治,特產文化,傳統特產,桃花節,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湯溝鎮舊稱湯家溝、湯溝,這一帶是歷史上的地震陷落帶,據舊志記載,因秦時地震陷落遂長期成為汪洋。宋朝以前稱“大三湖”、“碩獲湖”,宋元時期其東南部改稱“碩項湖”,西北部改稱“桑墟湖”,湯溝當時就形成於兩湖交界之處,由此得名。
歷史沿革
夏、商兩代,境內屬於古徐州的屬地。
春秋戰國時期,境內先屬
魯國,後屬楚國。
秦朝時期,爆發強烈地震,受地震影響,長期陷落而成為汪洋。
明洪武元年(1368年),境內隸屬海州直隸州
民國時,位於
漣水、
灌雲、沭陽三縣交界處,屬沭陽縣第五區。
民國29年(1940年),隸屬於東灌沭辦事處第二聯防區;
1957年撤區並鄉,撤銷曙紅區,將所轄區域合併為三個鄉鎮,湯溝區域分屬曙紅鄉與海亭鄉;
1958年9月,全縣實行人民公社化運動,湯溝區域分屬曙紅公社以及海亭公社;
1981年6月,由白皂、
孟興莊兩公社西部部分大隊析出,成立湯溝
人民公社;
1983年3月,鎮社分設時更名湯溝鄉;
1985年10月撤鄉設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民國18年,隸屬於沭陽縣第五區,下轄湯溝鄉;
1960年2月,曙紅公社更名為白皂公社,海亭公社改名為興莊公社,支溝、湯溝、金星三個生產大隊歸屬白皂公社,溝東、連五、葛集三個生產大隊歸屬興莊公社;
1966年,興莊公社新設下窯大隊;
1981年5月,析白皂公社、興莊公社的部分區域,設立湯溝人民公社,下轄溝東、葛集、大同、官莊、連五、下窯、金星、支溝、湯溝、周口10個生產大隊;
1983年4月至8月,政社分設,改人民公社為鄉鎮。湯溝鄉下轄11個村委會,92個村民組,48個自然農莊;
2009年,湯溝鎮下轄8個村委會,103個村民小組,48個自然村莊。
村居簡介
【葛集村】葛集村有村民小組11個,常住戶746戶,3185口人,
耕地面積2990畝。2011年,糧食總產量3364噸,集體經濟收入8.52萬元,人均純收入6328元。葛集村利用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大力發展
綠色農業,將湯倪路以東的
旱田改成中藥材和
杭白菊種植,建成了千畝高效農業示範區,如今已成為葛集村新農村建設的亮點。
【大同村】大同村有村民小組12個,常住戶937戶,3878口人,耕地面積3736畝。2011年,糧食總產量4796噸,集體經濟收入2.41萬元,人均純收入6024元,大同村村民多養殖雞和豬,並且以其木材優勢大力發展板材加工業,現村裡有多家板材加工廠。
【
下窯村】下窯村有村民小組10個,795戶,3343口人,
耕地面積3100畝。2011年,糧食總產量3258噸,集體經濟收入9.69萬元,人均純收入6408元。下窯村地處湯溝東大門,地理位置優越,村內養殖業較發達,現已形成以
泥鰍養殖為代表的2500畝下窯特種養殖經濟園。並有多家小企業,如草料加工廠等。同時,下窯村已被定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屬於產業特色型村。
【連五村】連五村有村民小組9個,常住戶570戶,2819口人,耕地面積 2315畝。2011年,糧食總產量3475噸,
集體經濟收入9.81萬元,人均純收入6463元。連五村以其優勢產業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被列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屬於社區管理型,村裡有木材生產廠、磚廠、魚場。
【支溝村】支溝村有村民小組14個,常住戶731戶,3088口人,
耕地面積3210畝。2011年,糧食總產量3232噸,集體經濟收入5.61萬元,人均純收入6008元。支溝村臨近湯溝鎮鎮中心,與沭陽接壤,交通便利。
【
金星村】金星村有村民小組7個,常住戶703戶,3103口人,耕地面積3412畝。2011年,糧食總產量3745噸,
集體經濟收入8.32萬元,人均純收入5746元。金星村村民大多從事種植業,由此孕育產生了金星大米加工廠及西瓜種植基地。
【
溝東村】溝東村有村民小組9個,常住戶586戶,2735口人,
耕地面積1889畝。2011年,糧食總產量2308噸,集體經濟收入4.81萬元,人均純收入6245元。溝東村地處湯溝鎮東南面,村里多種植果樹和辣椒,村民多數居於公路兩旁,因此商貿繁榮,經濟發展較迅速。
【湯溝村】 位於湯溝鎮鎮區中心地帶,商貿繁榮,是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有村民小組24個,總戶數2432戶,總人口7663人,耕地面積3055畝。糧食總產量3351噸,人均純收入1.19萬元。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湯溝鎮位於江蘇省東北部,地處連雲港、淮安、宿遷三市交界處,位於縣域的西北方,東距寧連高速20公里,西離京滬高速30公里。
氣候環境
湯溝鎮地處暖濕帶向亞熱帶的濕潤地區,屬暖溫濕性季風氣候,太陽年輻射總量約為118.0kcal/cm,日照時數平均為2435小時,年日照百分率在55%左右。湯溝鎮年平均降水949.99毫米。2012年,全年平均氣溫14.0℃。極端最高氣溫36.0℃,出現在7月29日和30日兩天。極端最低氣溫-9.8℃,出現在1月23日。年降水量910.0毫米,比常年平均年降水量922.3毫米偏少12.3毫米。最長連續降水日數5天,出現在6月28日至7月2日。最長連續無降水日數59天,出現在2011年12月9日至2012年2月5日。年蒸發量1316.4毫米,較常年年蒸發量1426.3毫米偏少109.9毫米。年日照時數1853.4小時,較常年年日照時數2316.6小時偏少463.2小時。全年無霜期219天。
水文
湯溝鎮地處沂、沭、泗水下游、前臨六塘河、北倚柴米河,堪稱“三股雲集”,素有“洪水走廊”之稱。
交通
公路
湯溝鎮公路發達,全鎮共有鎮村道路42條,全長54公里,東距寧連高速公路20公里,西距京滬高速公路30公里。
鐵路
湯溝鎮北距連雲港火車站、連雲港火車東站約60分鐘車程,西距沭陽站35公里;此外,規劃中的連淮揚鎮鐵路灌南站離此僅20~30分鐘車程
空運
湯溝鎮周邊有連雲港白塔埠機場、淮安漣水機場,均在1小時車程內。
經濟實力
概況
2013年,全鎮實現財政收入1.22億元,一般預算收入90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9萬元。
農業
完善農業結構,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以合作社為龍頭,引領種、養殖大戶,村幹部、黨員代表,帶動民眾致富。有各類專業合作社9個,其中農機合作社7個,種、養殖合作社2個。加大農機補貼力度,增加農戶購機量,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改變傳統耕作方式,全面推廣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動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工作。全鎮水稻機插秧面積達89%。秸稈還田率達85%。以土地流轉為契機,幫助能人大戶致富。葛集、湯溝、溝東等村流轉土地約800畝,用於苗木、瓜蔞種植。推行以糧食作物為主的家庭農場試點,為種植大戶提供發展平台。
工業
採取“一把手”招商和全民招商相結合的方式招商引資,先後洽談“蕃茄紅素、寰宇樂園、萬千食品”等14個項目,成功簽約“新冠酒業技改搬遷”“番茄紅素油”“寰宇樂園”3個項目。“新冠酒業技改搬遷項目”已投產。以構築新的競爭優勢和穩定財稅增長為目標,推進重點企業的技改升級和成果轉化工作,“興鑫鋼鐵”“新冠酒業” 兩家企業技改升級基本完成。
釀酒產業
釀酒業是支柱產業,逐步形成以白酒為依託,釀酒、食品、包裝材料、糧食飼料、板材等為主要支撐的主導型鎮區工業格局。湯溝酒、桐楊木板材等產品暢銷海內外。鎮區新建築群以徽派建築風格為主,裕祥商業街、香韻街、酒街、仿古街分布在柴南河兩岸,形成別具特色的古建築群。
社會事業
總體事業
湯溝鎮有線電視於2008年10月份實現戶戶通,成為全縣首例。全年新鋪等級鄉村道路9公里,衛生路27公里,湯溝村實現水泥路面戶戶通。新建300平方米以上村級服務中心3個,村級服務中心全面達標。疏浚大中小溝6條,新建農橋5座,完成5000畝農田整理。農村合作醫療簽合率位居全縣前列,“平安湯溝”和人口計生工作、農民技能培訓成績喜人。11月份被中國名鎮博覽會組委會評為“最具投資潛力名鎮”和“歷史文化名鎮”。
堅持統籌兼顧,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關注民生,抓好以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村低保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建設,促進老有所養、老有所居、困有所助。傾聽民意,抓好信訪懇談會和信訪導訪機制,變堵為疏,變上訪為下訪,變日常管理為全程服務。按照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應調盡調”的工作原則,及時化解各種矛盾糾紛,做好維穩工作。解決民憂,推進“一站式”便民服務,完善湯溝鎮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全力打造親民愛民形象,充分發揮信訪、司法、農技、城管、建管等多個視窗的服務功能,有效方便民眾信訪反映、技術諮詢、業務辦理,實現貼近民眾、為民服務的目標。溫暖民心,突出教育和諧,深入開展“關愛留守兒童”“送愛心進校園”活動。
鎮村建設
實施鎮村環境綠化、美化,道路硬化、亮化系列工程,提升鎮區的檔次和品位。完成新老鎮區主要幹道、興湯線仿古路燈更換,鋪設新飛路人行道及綠化,加裝裕祥街箱式綠化,整治老鎮區店招店牌及安裝桿線等工程任務。開展 “美麗鄉村”行動,組織環衛、城管、城建等多個部門,集中整治市場秩序、街道衛生、村容路貌、溝塘河道,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對外形象。抓土地增減掛鈎工作,完成第三期土地增減掛鈎項目,共涉及農戶102戶,土地85畝。在
產業布局規劃的指導下,啟動新一輪鎮區總體規劃修編,編制完成新鎮區控制性規劃,已通過省建設廳評審;完成酒文化廣場、新鑫商務廣場、連五集中居住區、下窯高效農業示範區、香泉小區的修建性規劃以及三個新農村示範村集中居住點的布局規劃,切實做到規劃先行,以規引建;投入1200萬元新征建設用地380畝,建成3000平方米三級客運站一座;基本完成上海路30000平方米商用房及附屬設施建設;完成3公里興湯線兩側護坡建設,新鋪城市道路4條2公里,1.5萬平方米農貿市場建成使用。全年累計完成城建投入6000萬元,鎮村面貌有了新的改觀。
環境整治
以縣環境整治工作會議為契機,立足鎮情,按照縣委、縣政府整治工作會議要求和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迅速掀起大幹快乾環境整治的熱潮,鎮黨委成立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環境整治工作,制訂全面的整治計畫,明確目標,責任到人,從嚴考核。在路沿線南側綠化帶外15米種植毛竹屏風,遮擋南側村莊,完成路北側3.3公里的護坡護欄建設,並種植垂柳與景觀中藥材,在興湯路兩側安裝路燈與帶垃圾桶的燈箱廣告;完成下窯村、
連五村3.9公里興湯路兩側的路基整理工作,達到“三清一平”。全鎮投入資金28萬元,出動車輛24台,挖機4台,人力880人次,調運土方10萬方,填平溝塘35個,整治溝塘14個,清理雜樹658棵,清理垃圾65車;投入資金30萬元的垃圾中轉站正在建設當中;投入15萬元在環境整治重點村設立垃圾池467個;投入48萬元營造興湯路兩側長達2.4公里風景綠化帶。對影響鎮容村貌和民眾生產生活的違章建設、占道經營、亂堆亂放等現象進行集中清理,為民眾營造衛生有序、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鎮村面貌有了全新的改觀。
特產文化
傳統特產
湯溝酒源遠流長,是我國享有盛譽的傳統名產、歷史文化名酒,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產品,“湯溝酒釀造技藝”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第一批省級傳統手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於連雲港市馳名中外的花果山水簾洞西南約60公里處的灌南縣湯溝古鎮。這裡東近大海,氣候溫熱,雨量充沛;秦代時發生強烈地震,陷落成一片汪洋,宋代前後泥土屯積,滄海始變桑田,漸成溝湖密布、水甜土香、物產豐富之地。天翻地覆間蒼天神工鬼斧造化的一泓微香甘爽、傳奇靈異的“香泉”也隨之悄然出世,逐漸展露出奇絕亮麗的風華。此地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極宜釀美酒:“香泉”水質優異,微甜,呈弱酸性,富含鎂、錳、鉀等多種礦物質微量元素,硬度適宜,利於糖化、發酵;自然環境、老窖泥等富含很多種稀有的有益於釀酒的微生物;盛產品質優異、適宜釀酒的“湯溝紅”糯高粱;等等。據《海州志》記載:湯溝酒起源於北宋年間,明末清初聞名於世。自古名人讚譽多。清代著名詩人、戲劇家洪升曾寫下“南國湯溝酒,開壇十里香”之名句,湯溝酒越發聲名鵲起,盛名不衰。時隔三年,另一位戲劇名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再次探究“桃花曲”,更題詞“湯溝傳奇水土,美酒絕世風華”,七年後,名酒“絕世風華”問世。自此,湯溝酒更加譽滿天下,萬古流芳。1990年專家用中國漢代的青銅蒸餾器製作蒸餾酒成功,世界震動,這表明我國早在公元220年前就已率先發明青銅蒸餾器。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持久的國家,至清初長達2000多年的中國一直是最發達,經濟實力雄居世界榜首,乾隆時GDP占世界32%,在許多重要科技領域長期領先,自古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請品嘗其著名土特產。 湯溝“蓋世風流”、“絕世風華”酒獨得天地靈氣無窮之厚,系依託特異的地域生態環境,由釀酒大師擷取古鎮“香泉”之甘露,以始建於明代的300多年黃泥老窖(明清古建築,著名歷史文化遺存,為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特選的優質原輔料,採用代代相傳神妙獨特的工藝,結合高科技,經以陶壇窖藏5年老熟而成。本品源自水谷清華,香氣幽雅,醇厚諧調,綿甜爽淨,回味悠長,風格典雅獨特,酒體豐滿完美,自古濃香獨秀,風華絕世,不可易地仿製,誠為天工開物,瓊漿玉液,國色天香,千年湯溝,永續傳奇。
桃花節
中國
湯溝桃花節,即湯溝古鎮
傳統廟會,自古官民聯辦,地址在古寺廟遺址、現湯溝酒廠西北,古湯溝、西大河東岸,每年自公曆4月9日始,為期三天,其時,“桃花泉”畔,春風送暖,桃花滿眼,遍地爛漫,蔚為奇觀。主要活動為:一、“香泉”水品嘗;“鱉大汪”觀鱉;湯溝古鎮地理生態環境,明清古建築、省級保護文物——四百年
釀酒老窖,湯溝酒文化遊覽。二、“
桃花曲”踩制、“絕世風華”酒釀造現場觀賞。三、古典名劇《長生殿》和《桃花扇》排演,民間歌舞聯演,精彩紛呈,“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四、酒具、
桃花扇等各種工藝品、土特產展銷,傳統名產“湯溝絕世風華”酒純糧原將散酒、預包裝成品現場鑑賞、評比、批零。可謂商賈雲集。風味美食“仙鱉舞香泉”,選用湯溝“鱉大汪”特有的野生大鱉,以“香泉”異水燉製,聞名遐邇。
著名人物
湯曙紅(1915—1939年),原名宜秀,灌南縣湯溝鎮人。1929至1933年,先後就讀於淮安中學、上海正風中學和東海
師範,1938年春,湯曙紅在家鄉發動民眾1000多人,成立湯溝鄉民眾抗日武裝自衛隊,任隊長。8月,經鄉民選舉,當選為湯溝鄉鄉長。7月17日傍晚,湯曙紅只身前往湯溝鄉公所,和國民黨沭陽縣常備大隊長王緒五談判,被王部小隊長周法乾殺害,時年24歲。
侍閣臣(1871~1949),湯溝鎮支溝村人。少年時在家務農,後因攔截地主餅船三艘給災民充飢而被清政府通緝,後不甘被捕從而反清,民國二年討伐袁世凱,民國28年參加湯曙紅的抗日隊伍,1949年病逝。
湯銳(1885~1939),湯溝鎮湯溝村人,民國28年,參加湯曙紅的抗日隊伍,同年7月17日,湯曙紅被國民黨反動派陷害,20日,投水犧牲,以示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