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61年9月,南京工學院二系劃出組建鎮江農機學院,內設一系、二系。
機械工程學院歷史沿革
1964年8月,一系與二系分設出農業機械化系、機械製造工程系。
1984年2月,基礎課部擴建成立機械工程系。
1986年10月,機械工程系與農業機械系合併組建農業機械工程分院。
1994年3月,農業機械工程分院更名為農業機械工程學院。
1997年9月,模具教研室與機械製造系合併組建機械電子工程學院。
1999年3月,農業機械工程學院與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合併組建機械工程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208人,其中教授42人(博士生導師36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職稱80餘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人員占專任教師的比例達95%,具有海外經歷的教師占40%。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00多人,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人員400多名。學院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國際化合作辦學,先後與美國、日本、德國、加拿大等國的高校建立了友好聯繫和科研合作關係,我院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 與加拿大羅里爾大學正式簽訂了“2+2”模式的國際合作辦學協定。
教學建設 在人才培養方面,充分依託學科優勢,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已形成了有特色的、較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有一大批畢業生已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力量,其中3人走上省部級領導崗位。機械製造系列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面向“長三角”國際製造中心機械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獲批為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項目。學院教師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100餘部,承擔國家級、省級及校級教改項目近50項,多次獲省校級獎,其中有1項獲國家教育成果二等獎。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00多人,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人員400多名。學院教師先後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100餘部,承擔國家級、省級及校級教改項目近50項,多次獲省校級獎,其中有1項獲國家教育成果二等獎。
機械工程學院教學樓
學科建設 學院擁有機械工程和儀器科學與技術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擁有機械工程博士後流動站,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機械、電子信息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學院近年來先後承擔軍委科技委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後勤保障部重點項目、江蘇省重點研發計畫等6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5項、省部級一等獎12餘項,獲授權發明專利550餘件、已開發國家PCT授權專利20餘件。在《Science》、《中國科學》等權威期刊發表高質量論文500餘篇。
科研平台 江蘇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下設智慧型機器人研究所、圖形技術研究所、先進成形技術研究所、雷射技術研究所、模具技術研究所、機電控制技術研究所、數位化製造研究所、精密與超精密加工技術研究所、測控技術研究所、包裝技術研究所、微納米科學機械研究中心、製造業信息化研究中心等12個研究所(中心)和機械工程中心實驗室。
機械工程學院教學樓
以“江蘇省機械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主體組建的江蘇大學工業中心,集實驗、實習、工程訓練為一體,功能多元化、管理規範,軟硬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為機械工程學院學生的學習、研究、個性發展等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我院學生在一系列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連續三屆榮獲“江蘇省工科院校先進制造技術創新製作比賽”一等獎,連續兩屆榮獲“江蘇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獲第十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
合作交流 學院重視國際化合作與交流,先後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高校建立了友好聯繫和科研合作關係。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與法國ESTIA工程師學院建立了3+1+2本碩聯合培養項目,與美國北伊利諾伊大學、澳大利亞西澳大學等建立了2+2聯合培養項目,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與美國新英格蘭視光學院(The New England College of Optometry)建立了學生聯合培養項目。機械工程專業與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建立了聯合培養項目,學生可同時獲得江蘇大學和相應外國高校的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
現任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