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界自然村

江界村位於楊萬鄉西部,距離銅廠村委會7公里,距離楊萬鄉政府8公里。國土面積2.29平方公里,海拔750米,年平均氣溫20.3℃,年降水量1,501.8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340.00畝,其中人均耕地1.29畝;有林地1,54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8戶,有鄉村人口263人,其中農業人口263人,勞動力13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4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0.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456.00 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和勞務收入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江界自然村
  • 面積:2.29平方公里
  • 海拔:750米
  • 年平均氣溫:20.3℃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40.00畝(其中:田49.00畝,地291.00畝),人均耕地1.29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54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3.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0畝,主要種植梨、荔枝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044.00畝,其他面積511.50畝。有較為豐富的土地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45戶通自來水,有13戶飲用井水。有5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5戶(分別占總數的29.31%和25.58%)。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0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6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9戶;建有小水窖12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4.00畝,有效灌溉率為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4.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9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0.7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60萬元,占總收入的50.59 %;畜牧業收入11.69萬元,占總收入的28.7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8頭);林業收入3.93萬元,占總收入的9.65%;第二、三產業收入3.93萬元,占總收入的9.65%;工資性收入13.99萬元,占總收入的34.36%。農民人均純收入1,456.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勞務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3.9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5人(占勞動力的 26%),在省內務工10人,到省外務工2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和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2.3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79.3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種植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8戶,共鄉村人口263人,其中男性131人,女性132人。其中農業人口263人,勞動力134人。該村是漢族聚居地,全村均為漢族。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6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8.86%;享受低保8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社會醫療保險1人,五保戶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銅廠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7公里,距離鎮衛生院8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老廠坡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楊萬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50公里,距離中學11.5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1 人,其中小學生25人,中學生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67.6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789.00元(人均3.00元),一事一議籌勞134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38萬元,有固定資產12.31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黨員總數9人,黨員中男黨員8人,女黨員1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設在本村),團員6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較為薄弱,農業生產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農民經濟水平低,對農業生產投入不足,沒有真正發揮科技這一生產力的動力,農民增收緩慢。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按照鄉黨委、鄉人民政府“突出一條邊線、做大一個園區、建好兩帶經濟、實現一個目標”的經濟發展思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生產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繼續鞏固發展好全村種養殖業的支柱地位,積極做強做大肉牛養殖和蠶桑種植兩大產業,保持全村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首先,在種植業方面 :充分利用全村的土地資源,大力發展蠶桑種植業。其次,養殖業方面:以發展肉牛養殖為重點,大力發展生豬、烏骨雞和蛋雞的養殖,培植一批重點戶、專業戶、養殖大戶,供應市場,不斷豐富建設者的菜籃子,鼓起村民的錢袋子,使農村農民經濟來源長期化。同時,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2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456元增加到198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