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瀆廟

江瀆廟

江瀆廟又名楊泗廟,原址在秭歸縣新灘南岸桂林村,據史料考證,至少在北宋年間就有了江瀆廟,被復建的江瀆廟建於“大清同治四年寅醜秋月”(廟內檁枋有題記)。中國歷史上有祭祀岳三神、四瀆水神的民俗傳統,祭祀的四瀆水神為“江淮河濟”。江瀆廟是先人祭禮長江的所在。據我國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介紹,江瀆廟除具有濃厚的地方建築特色,其建築樣式和建築風格在三峽庫區少見外,還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保存完好的“江淮河濟”四瀆廟之一,具有較深厚的文化積澱和十分豐富的古建築文化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江瀆廟
  • 類別:中國文化遺產
  • 地點:湖北秭歸縣
  • 榮譽:“江淮河濟”四瀆廟之一
  • 別稱:楊泗廟
  • 近景:三峽庫區
保護維護,建築特點,歷史,周邊概況,三峽庫區,氣候特點,

保護維護

剛剛復遷竣工的三峽庫區最有特色的古建築江瀆(dú)廟,卓然屹立在秭歸新縣城鳳凰山景區內,成為三峽壩區旅遊的一道別樣風景。
原江瀆廟屬於三峽庫區淹沒線以下,從2001年9月起,國家移民部門撥款200多萬元,委託國家文物局進行整體搬遷復建,至今年6月19日,國家文物局組織10名專家對復建的江瀆廟進行驗收,認為達到“整舊如舊,其存其真”的目的。

建築特點

江瀆廟為木結構建築,平面布局呈四合院式,門廳前有一個小院,另有正廳、廂房、偏房和天井。廂房設有樓,廂房外有廊橋。江瀆廟的屋面為硬山式,蓋以小青瓦,但瓦頭則用白灰堆塑成四葉花瓣,卷草花紋滴水為土坯燒制,山花上堆塑以游龍為主的如意雲紋,大有騰雲駕霧倒海翻江之威猛。
江瀆廟
青石鋪設的天井,給人以江瀆廟昔日繁忙和輝煌的印象。環天井的廳房各3門6扇,高達3米,可拆卸,以擴大天井的“容量”。2樓居高臨下,穿行於廊橋間,似可見歷史的煙雲隨風而至。門楣和窗欞,可雕可繪的地方,無所不雕,無所不繪,圖案或樸拙或細膩,或花或草或鳥或獸,皆栩栩如生。
江瀆廟對石料的使用也十分講究。青石一般用於柱頂石、階條石、地面石等,而粗砂石僅用於基座和台基砌體。柱頂石造型各具特色,或動物或花卉,形象栩栩如生。專家評價,江瀆廟是民間建築技術與精湛的建築工藝有機融合的民間建築典範,建築的大木結構不但吸收了北方官式建築的特點,而且又具有江南建築的技巧風格,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和欣賞價值。

歷史

原汪家拐國小所處之地,有上千年豐富的文化內涵,因為它的前身即成都著名古蹟江瀆廟的一部分。所謂“江瀆”就是江神,按《廣雅》所記:“江神謂之奇相。”《江記》說:“帝女也,卒為江神。”不管奇相還是帝女,都是上古的神話傳說。古人皆以岷江為長江正源,“江瀆”就是長江的神袛。
江瀆廟始建於秦代,《漢書·郊祀志》載:“秦並天下,立江瀆廟於蜀。”以後從唐代開始屢毀屢建。明代時曹學佺所著《蜀中名勝記》將江瀆廟列為“南門之勝”,建築仍巍然,廟內有銅鑄神像、巨鐘等文物,明亡後廟毀於兵燹,清代重建。民國時期廢祠廟興學校,在原址上興辦了南城國小,後更名為汪家拐國小。原廟內文物,包括明鑄銅像、鐵花枝、鐵瓶曾移至少城公園(人民公園)內公開展覽。筆者幼時曾攀爬過巨大的江瀆神像。坐像豐唇、廣頤,玉帶補服,一副王者氣概。兩旁江瀆夫人像身著霞披鳳襖,命婦打扮。上世紀六十年代,神像移至省博物館。
按陸游《江瀆廟記》所說:“成都自唐有江瀆廟,其南臨江。”可汪家拐國小並不靠江。其實,唐以前,成都南門有兩條江,汶江(後來的流江、南河)與郫江。郫江由西向南經羅城(今老西門)沿著同仁路一線,在今西勝街口折向東方,遂與大江並行。當時成都人想出南門必先經過郫江上的江橋,再過流江上的萬里橋才行。晚唐成都節度使高駢修築羅城,讓郫江改道,才形成今天府河的格局。由於郫江移往城北城東,舊河道逐漸斷流,淤塞形成一連串湖泊,至今仍留有方池街、上池街、下蓮池、糞草湖等地名。
過去,江瀆廟門在文廟西街(包括今省衛生幹部管理學院),面臨上蓮池。宋時,文彥博祭江瀆神,陸游曾留有《江瀆廟納涼》詩:“雨過荒地藻荇香,明月如水浸胡床。天空作意憐飢客,乞與今年一夏涼。”又有《感舊絕句》:“半紅半白官池蓮,半醒半醉女郎船。”直到清代,江瀆廟前上蓮池仍名實相副,池內蓮花灼灼,蓮葉田田,是文人雅集、酬唱的場所。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筆者到汪家拐國小代課時,大部分廟宇建築猶存,幾進的大殿,巨大的木柱。從上樑文字上看當是康熙六年重修的。從大殿那些煙燻火燎、黑得發亮的大樑上,猶可想見昔日的繁榮。
1966年舊廟建築成為危房,全被拆除,遂不復當年面貌。(《古蹟》雷紹熹)

周邊概況

三峽庫區

三峽庫區是中國地理上的一個相對較新的地名詞,它包含了長江流域因三峽水電站的修建從而被淹沒的湖北省所轄的宜昌縣、秭歸縣、興山縣、恩施州所轄的巴東縣;重慶市所轄的巫山縣巫溪縣奉節縣雲陽縣、開縣、萬州區忠縣、涪陵區、豐都縣、武隆縣石柱縣、長壽縣、渝北區、巴南區、江津區及重慶核心城區(包括渝中區、沙坪壩區、南岸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和江北區)。庫區地處四川盆地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結合部,跨越鄂中山區峽谷及川東嶺谷地帶,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

氣候特點

庫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分布均勻。土地類型多樣,丘陵、山地面積大,平地面積小,土地結構複雜、垂直差異明顯。因特定的地理條件,地震、崩塌、滑坡、土石流等災害也時有發生,水土流失嚴重,該區水土流失面積達1.4萬多平方千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