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江河冰凌災害所採取的措施。世界各國在寒冷地區的河流、湖泊、港口、水電站、水工建築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冰凌危害。防治措施有兩種類型:冰害發生前的預防措施和冰害出現時的應急措施。採取的方式有防護、破冰和水庫調節、分洪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河防凌措施
- 外文名:prevention measures against ice flood
防護措施,破冰措施,調節水量措施,
防護措施
為減輕或避免冰凌危害進行的防護,多系預防性措施。
①冰凍期設專人巡查,掌握冰情。當江河中冰凌堆積,可能堵塞河道時,組織力量破除,並布置防守,發現險情及時搶護,使凌洪安全下泄,避免冰災發展。黃河上、下游有凌汛威脅的河段,每年凌汛期都建立防凌機構,組織沿岸民眾防凌,遇有冰水漫灘偎堤,隨時上堤防守,上堤人數有時達數十萬人。
②冰凌凍結船閘、港口、河道,影響航運交通,多採用破冰船破冰或在港岸、船閘附近採用強氣流螢幕、鼓泡器、空氣篩等防凍措施。強氣流螢幕是通過水底噴嘴向上噴出大量氣流,氣流挾帶受加速的大股水柱,上升到水面促使冰面破碎,並可使碎冰漂離碼頭設施和排出船閘。螢幕噴嘴一般設定在船閘進口前面水下5~10 m處。鼓泡器與氣流螢幕相似,只是空氣流量小得多,當空氣流量足夠時,即可利用底部“暖”水的熱能,來抑制冰蓋的形成,其作用是利用熱量使冰融解。空氣篩是利用空氣噴射,使水面產生一定波動,形成水體內的熱能交流,從而抑制冰蓋形成。
③冰凌凍結水力發電廠的引水渠或堵塞攔污柵,影響發電能力。原蘇聯有一水電廠採取抬高渠道水位,減緩水流,促使其提早結成高冰蓋,防止水內冰產生。
④冰凌凍結水工建築物的閘門與門槽,影響啟閉運用,多採用加熱法:在建閘時將加熱電纜埋設在閘牆上預留的槽內,隨後用填料嵌平,通電加熱防止閘門與門槽凍結。也可以沿閘門止水部位設定噴管,噴射蒸汽增溫,以維持閘門不凍結:或在閘門及牆上塗刷化學物品,但只能便於清除冰,不能防止結冰。
⑤對於冰凌撞擊建築物(如橋墩、閘墩等)的情況,多採用前方防護和局部加固,或破碎大塊流冰等措施。對於整治河道的丁壩、護岸,曾採用防凌排防護,即用木料綁紮成木排用繩索固定在容易受冰塊撞擊的部位。
⑥冰蓋形成時會產生很大的膨脹力,增加建築物的荷載。對此,除在設計建築物時考慮外,還可在建築物前設定表、底水交換器防凍,或安放圓浮筒、打冰溝等,減少冰膨脹壓力的傳遞等措施。
⑦在橫渡口建設的臨時浮橋,流冰封河期,浮橋阻冰會形成早封河,增加冰厚冰量。封河後如打通橫渡航道再建浮橋,解凍開河期,浮橋容易產生危害,應予提前拆除。
⑧撒土融冰。利用沙土、草木灰等較深色的物質,撒在冰面上吸收日照熱能促使凍的融解。這種措施雖然有利於白天融冰,但夜間氣溫下降仍然復凍。
破冰措施
(1)預防性破冰。採取的方式有下列3種:①人工打冰。所用工具有砍斧、鐵鎬、立錛、鐵錘、打冰穿等,一般是在冰蓋上打成寬20厘米的冰溝,形成100~200米的方格,使易於開凍。但因費工較多,工效低,已被炸冰所代替。在橫渡口的航道利港岸、船閘、碼頭等小範圍內破冰,有時還採用。②破冰船破冰。多用來維持冬季航運。破冰船的特點是馬力大,殼板厚,破冰能力強,破冰時可用特種水艙調節船的重心位置,將船前端翹起,駛到冰蓋上將冰壓碎,或開足馬力將冰蓋撞碎。在黃河下游防凌中,曾採用破冰船在開河前破除重點河段的冰蓋層,為順利開河創造了條件。使用破冰船,要有足夠的航行水深。③炸藥爆破。用炸藥爆破冰蓋效果較好。爆破冰蓋層時,在冰蓋上打孔,將炸藥擱紮成包(簡稱“雷”)放入孔洞,懸吊在冰蓋下水中,通過雷管起爆,爆炸形成的衝擊水波將冰蓋破碎。炸藥破冰,一種是在河段從下而上炸冰,將冰炸開流走,打通河道:另一種是打成方格網,把整體冰蓋炸成碎塊,創造容易開河的條件。布雷的間距,視炸藥性能、藥包大小、冰蓋厚薄、平封或立封(參見河流封凍)、冰蓋下碎冰多少等因素而不同。一般情況下,間距是炸藥包設定
深度的5~7倍,行距為間距的2~3倍。炸藥包的深度,在冰面以下水深1-2米為宜,可充分發揮炸藥的震盪作用。
(2)應急性破冰。①爆破大冰塊和冰壩。一般採用0.5~2 kg的小炸藥包,投擲到冰而上將大塊流冰破開。投擲小炸藥包容易操作,但投擲距離較近,效果小。破除很大冰塊或冰塞、冰壩時,常採用藥量大的集團炸藥包,將其拋射到距離較遠的冰上,但操作技術要求較高。集團炸藥包一般重7~15 kg,擱成30 cm長的圓柱狀,每個炸藥包用一個雷管起爆,在設定作業時安裝。拋射炸藥包用藥量的多少,根據集團炸藥包的大小和要求拋射的距離而定。②炮彈轟冰。當河道內發生冰塞、冰壩阻水,泄流不暢,上游水位急劇上漲,而積冰未穩,人不能到冰塞、冰壩上去爆破時,可在兩岸用炮轟擊,一般用迫擊炮轟開積冰。炮彈轟冰,以集中火力連續排炮轟擊威力最大。由於冰凌卡塞、瞬息變化,安置炮位需要一定時間,不易掌握時機。③飛機投彈炸冰。當河道形成冰塞、冰壩,局部河段急劇壅高水位,威脅堤防安全,而人又不能到積冰上爆破時,可採用飛機投彈或投放炸藥包炸冰。但飛機破冰要求命中率很高,嚴防炸毀兩岸堤防和建築物,並確保人身安全。
調節水量措施
用水庫調節下泄流量或分泄洪水是防止冰塞、冰壩危害的一項有效措施。
(1)水庫調節。如有足夠運用庫容,可採用全凌汛期控制。若限定運用庫容,則宜採用分階段控制。如黃河三門峽水庫,有限定防凌運用庫容,根據氣溫和冰情變化,儘量壓縮水庫控制時間,採取了分階段控制運用方式。水庫在凌汛前預蓄一定水量,流凌期間,在不致產生冰塞、引起危害的前提下,適當加大水庫下泄流量,增強水流動力作用,推遲封河時間,並可使封凍冰層下有較大的過流斷面,以利於河道泄流,減少河槽壅蓄水量。在穩定封凍期要求下泄流量比較穩定,避免忽大忽小,以免河道漲水形成水壓鼓破冰蓋層,造成強迫開河。到臨開河時,冰凌開始融化,冰質變弱,則控制下泄流量小於河道冰蓋下過流能力,儘量減少河道壅蓄水量,爭取形成以熱力為主的平穩開河。一旦河道產生冰塞、冰壩,壅高水位,危及堤防安全時,要大幅度減少下泄流量,必要時關閘斷流,抑制水位上漲,避免產生災害。
(2)分泄洪措施。把受冰凌阻水或堵塞作用而壅蓄在河道中的部分水量,通過江河沿岸引水或分水工程設施,有計畫地分泄出去,避免冰水泛濫成災。分水措施有:①預防性分水。可在凌汛期或臨近開河時,根據河道蓄水量的分布情況,利用江河沿岸涵閘進行分水,藉以削減開河期的凌峰流量,為平穩的解凍開河創造條件。利用涵閘分水,宜選擇有退水出路和分水能力較大的涵閘。涵閘分水應儘可能與農業灌溉用水相結合,使水資源得到允分利用。黃河下游1974年凌汛期利用沿河涵閘分水,減少河道壅蓄水量,對平穩開河發揮了作用。②應急性分水。凌汛期通常會在多彎、狹窄的河段,形成冰塞、冰壩堵塞水流,而上游冰水繼續下排,水位猛漲,威脅堤防安全。在這類河段的一側,選擇適當位置預先修建分洪工程。在出現冰壩時,採取緊急措施,將分泄河道壅蓄水排入分洪區,以減少河道水量,抑制水位上漲。為防止大冰塊堵塞,分凌閘的孔跨要大,必要時在閘前採用破碎大冰塊的措施。進入分洪區的冰水,可由退水閘控制退歸原河道,或泄入其他河流。例如,黃河下游山東河段設有兩處分凌洪工程,由分凌閘、滯洪區、退水閘組成,在急迫時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