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曾培

江曾培,1933年10月27日生,安徽省全椒縣人。編審,作家。長期從事新聞出版工作,曾任新民晚報記者、政法文教部主任,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總編輯、黨委書記,上海文藝出版總社社長、黨委書記,上海市出版協會主席,中國出版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政協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曾培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33年10月27日
  • 逝世日期: 
  • 籍貫:安徽省全椒縣
基本信息,人物簡介,主要經歷,主要作品,著作,論文,個人成就,人物評價,

基本信息

江曾培江曾培
筆名:曉江
性別:男
籍貫:安徽

人物簡介

江曾培,作家,編審。1933年10月27日生。長期從事新聞出版工作。是安徽全椒人,中共黨員。1950年畢業於華東團校。歷任華東團校教研室研究員,《新民晚報》記者、政法文教部主任,上海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室負責人,上海文藝出版社戲曲編輯室主任、小說室主任、《小說界》主編,上海文藝出版社總編輯、社長、黨委書記,編審。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長,上海雜文家學會副會長,上海出版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主席,上海市政協委員。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現為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長、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協會首席顧問。 創辦《小說界》《藝術世界》,主編《文藝鑑賞大成》《文化鑑賞大成》《世界文學金庫》《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成》等書。
江曾培江曾培

主要經歷

1950年至1972年在華東團校任幹事、研究員,新民晚報社記者、政法文教部主任。1972年調上海人民出版社任編輯、文藝室負責人。
江曾培江曾培
1978年至1999年6月,任上海文藝出版社編輯室主任、總編輯、社長兼黨委書記。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協會主席。
1990年,他提出了本社編輯工作“三十字訣”:“多層次,高質量;多樣化,主旋律;長命書,重積累;雙效益,重方向;講認真,爭一流。”
1994年又制定了《企業風範》。從發展目標、事業精神、出書方針、經營思想和管理方式五個方面,為在新時期如何建設好一個現代化的出版單位提供了一整套富有建設性的職業規範。
1997年,他主持制定了社的《精神文明建設實施意見》,並大膽實施了社體制改革方案。

主要作品

著作

有《〈山鄉巨變〉變得好》、《藝術鑑賞漫筆》、《春夏秋冬集》、《藝林散步》、《小說虛實錄》、《繆斯的眼睛》、《海上亂彈》、《一個總編輯的手記》、《微型小說面面觀》,《說錢集》,《海外游思》、《讀人札記》、《亂花迷眼》、《心路小識》、《紅情綠意》、《抬轎人語》、《玫瑰與薔薇》、《書香屐痕》、《交交集》》、《三題集》等20多部等。

論文

論文《作品鑑賞“正”“反”觀》獲《人民日報》優秀作品獎,雜文《也談定時炸彈》獲北京市雜文獎,論文《微型小說面面觀》獲全國微型小說個人專集優秀獎,《藝林散步》被評為1984年上海青年最喜愛的十本書之一等。

個人成就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第六屆韜奮獎獲得者
他是改革開放初期《藝術世界》、《小說界》的直接創辦者。親自擔任了“小說界文庫”的主編;擔綱會同其他人員共同主編了《文藝鑑賞大成》、《文化鑑賞大成》兩部大型工具書,兩書上市後常銷不衰。他還參與編輯與主編了《中國新文學大系》第二、三、四輯,迄今《大系》已出版70卷,並獲首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他撰寫了許多有關出版業務的專著、論文和《一個總編輯的手記》、《抬轎人語》兩本書。
1997年,他主持制定了社的《精神文明建設實施意見》,並大膽實施了社體制改革方案:變一級管理為兩級管理,社長為企業法人,全面負責社的工作,下設文藝、文化、音樂三個社,各設總編輯,在社長領導下分別主持三個社的編輯業務,集中精力多編好書,行政、經營等工作由社有關部門統一管理。一年多的實踐證明,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1992年,該社銷售額約為8000萬元,利潤為500萬元。至1998年,銷售額發展為2.7億元,增加2.3倍;利潤(含廣告)達2400萬元,增加3.8倍。

人物評價

著名的新聞界前輩丁法章先生說:“網路評論是新聞評論的延伸和發展。江曾培先生七年寫了近1200篇時評,真是了不得,難能可貴。”人們稱讚江曾培先生為網路時評的先行者,搶占了上海網上評論的制高點,見證了上海網路評論的發展,等等,都是十分恰巧,言不為過,也足以證明他的了不得。
趙麗宏先生說:曾培先生的“評論充滿正氣,能夠以正視聽;充滿骨氣,耐人尋味:充滿文氣,從標題上就可見一斑,如《色迷迷的新聞眼》、《部落格的馬桶味》、《別把夜壺當茶壺》等等,富有文采,奪人眼球,令人慾先賭為快”。
曾培先生的這三個“氣”是很可貴的,也是很難學的,這也是先生的“了不得”之處也。“以正視聽”的正氣,恰恰是現在網路評論中難做到的,現在的網路比較開放,有時難免聽到雜音;有時由於觀點分歧,自然意見合不到一起。此次抗震,出了一個“范跑跑”,眾說紛紜,其實從教師的職責、教師的道德等來議論,對此人的評價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分歧。相較之下,文章要充滿骨氣,就更難一些。曾培先生堅持“為民鼓與呼,要為老百姓講話”,他看到有些邪風,常拍案而起,投筆敲擊,人們讚揚曾培先生的評論充滿骨氣,令人敬佩。至於充滿文氣,更難一些。曾培先生堅持“要寫出有文藝性的政論”,郝銘鑒先生稱讚他是“胸中有風雨,筆底掀波瀾,可謂是曾培文章更老成,凌雲健筆意縱橫。”
吳興人先生說:“他的文章,提升了‘東方評論 ’的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