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宿

《江宿》是明代詩人湯顯祖寫的一首七言絕句。前二句寫秋江所見遠景,殘月西垂,漁火稀疏,殘月微光,映照樹梢,四處呈現萬籟俱寂的寧靜景象。後二句寫秋江近景,鳥宿螢濕,蒼林隱約。此詩描寫秋江夜宿中所見景象,選景典型,描寫細膩,真實生動,深切感人,使人如置身其中。表現了詩人夜宿秋江十分複雜的心緒。全詩以深邃廣闊的意境,形象地寫出了秋夜的靜幽與清寒。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江宿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玉茗堂全集》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湯顯祖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江宿
寂歷秋江漁火稀,起看殘月映林微。
波光水鳥驚猶宿,露冷流螢濕不飛。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江宿:宿於江上舟中。
②寂歷:寂寞、冷落。
③漁火:夜間漁船上的燈火。
④殘月:這裡指下弦月。
⑤微:隱約,微弱,這裡指殘月的清淡光芒。
⑥猶:仍然。
⑦流螢:飛動的螢火蟲。
⑧濕:浸濕。

白話譯文

深夜,寂寞的秋江上漁火疏稀,起來看到半輪殘月的光輝,映照樹林上也很暗微。水面閃動的波光,把水鳥驚醒後,它們又睡宿,冰涼的露水沾濕了螢火蟲的翅膀,它們也不起飛。

創作背景

秋江寂寂,漁船上燈火點點。詩人夜宿江船一覺醒來,一塵不染、安靜祥和的夜景便呈現在眼前,詩人想起自身屢遭貶謫,官場黑暗的現狀,心緒十分複雜,便寫下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的構思圍繞著一個“光”字。全詩四句,每句都烘托出一種光。
第一句寫清秋之夜,江上的點點漁火,給人以清冷寧靜的感覺。第二句寫一彎殘月的迷濛之光映襯著岸邊的樹村。是一幅寧靜安詳的水墨畫;第三句寫江中波光流動,時時驚醒宿鳥。這句是以動寫靜,江水流淌,宿鳥被閃閃爍爍的波光驚醒,不時發出鳴叫聲,其中動的因素更增加了靜的感覺。最後一句是以靜寫動,螢火蟲的翅膀被露水打濕而停止飛翔。這種藝術想像仍是以夜空中流螢飛動,留點點光亮為基礎的,現在雖然沒有流螢,但夜空下流螢閃動著朵朵光亮的印象深深保留在詩人的記憶中。這句話雖事實上反映的是沒有流螢,卻收到了流螢飛動的效果。漁火、殘月、波光、流螢在夜幕里交相輝映,錯落有致,形成靜夜下的一支夜光曲。
詩人用筆靈巧工細到了極點,先引讀者進入秋之深夜的江上環境,接著帶領讀者去體驗水鳥、流螢的感覺。在對鳥和蟲的感覺中,詩人寫出了環境的氣溫和濕度,寫到了宿鳥和流螢,以及殘秋的風露。鳥和蟲不但起了烘托環境氣氛的作用,而且它們已經和全詩的意境合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開闊而深沉,渾厚而尖新,表現著詩人安詳、平和、幽深的情感。
這首詩寫法純用白描,妙在揮灑而工細,將明晰(後二句)和模糊(前二句)結合在了一起。形象上統一了月下秋江的大和水烏流螢的小,也統一了鳥和蟲的動和靜、驚擾和安寧。

名家點評

浙江省儒學學會名譽理事黃紹筠:《中華古典詩歌吟味》:秋夜天色將明而未明時,江上特有的一種寧靜、幽清的境界被生動地表現出來了。
江西省雜文學會副會長馬雪松:《明詩三百首詳註》:此詩所表現的是江宿中所見的秋夜已深,天色未明時的一種境界。
原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學者艾治平:《歷代絕句精華全解》:這首詩句句寫景:秋江、漁火、殘月映懷,波光、水鳥、露冷螢濕,清幽寂寂,一種不染。

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藥卜筮諸書。三十四歲中進士,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等職。後因上書抨擊朝政被貶,先後任徐聞典史和遂昌知縣,萬曆二十六年(1598)棄官。
江宿
他的主要成就在戲劇創作方面,其詩亦在當時獨樹一幟。他反對後七子模擬作風,提倡抒寫靈性,有不少清新典雅、頗見功力之作。其詩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1卷,《問棘郵草》2卷。作戲劇《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在明代傳奇劇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