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和甫,1940年出生於江陰縣郁橋鄉的一個醫生家庭。中航工業燃氣渦輪研究院(即624所)總設計師,我國著名航空動力專家。素有“空中美男子”之稱殲8戰機的發動機就是由他領軍研製。
1956年正在讀高三的江和甫被推薦到華東航空學院學習,畢業後被分配至410廠(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的設計科做技術工作。1991年,他作為我國發動機中推核心機的總設計師,歷經15年攻克難關取得巨大成功,使我國的飛機發動機研製進一步縮短與世界已開發國家的差距。
從21歲進入發動機研製領域至今,特殊的行業使江和甫在很多時候沒有鮮花和掌聲,有的只是長年幕後默默的付出。國家的責任、國家的使命、國家的榮譽,重任在肩的他不敢有一絲懈怠。在他的心目中,中國要追趕已開發國家的航空技術就必須早日讓中國的飛機裝上“中國心”。
基本介紹
個人簡歷,相關大事,詳細介紹,科學成就,
個人簡歷
相關大事
1940年 出生於江陰縣郁橋鄉
1956年 到華東航空學院(現西北工業大學部分)學習
1961年 到410廠的設計科做技術工作
1969年 參加WP7乙發動機延壽和改型
1978~1987年 任WP13和WP13AII發動機研製和改進設計主任設計師,後期任總設計師,併兼任殲七III和殲八II飛機的副總設計師
1986~1990年 任WP13AIII發動機研製總設計師
1991年 任渦扇發動機中推核心機的總設計師
1994年 任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驗證機總設計師
1996年 協同劉大響院士負責組織某新型渦扇發動機關鍵技術預研工作
2000~2005 任WS15型渦扇發動機核心機總設計師
詳細介紹
1940年,江和甫就出生於江陰縣郁橋鄉的一個醫生家庭,父母都是外科大夫。家裡一直很希望他以後能從醫。可也許是江南水鄉夢幻般的暮藹晨曦,讓幼小的江和甫有很強想像力和好奇心,他最喜歡看天上的星星,記不清多少次,他靜立在夜空下,獨自感受著宇宙的神奇。到了13、14歲高中時,他對於北半球的所有星座,已都叫得出名字,他想“以後我要學習天文學”。
1956年,由於國家的需要,學校推薦一些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去航空學院,正在讀高三的江和甫就這樣去了華東航空學院(南京),但就在那一年華東航空學院搬到西安航空學院,年僅16歲的江和甫和同學一起去了西安,到了學校後,他被分配到了發動機系,江和甫一聲沒吭的服從了組織的安排,他想“為祖國造自己的飛機,這是很崇高的事業”,學了一段時間,他發現自己也就慢慢喜歡上了這個專業。1961年江和甫大學畢業分配至410廠的設計科做技術工作,由此他一直奮戰在我國航空發動機研製和發動機技術創新發展的第一線,再也沒有離開。
1963年,大學畢業的第二年他完成了WP6發動機第三級壓氣機轉子葉片斷裂故障排除;
1967年,負責完成了WP6甲發動機第一級壓氣機改進設計;
1966~1973年,他參加了WP7發動機第一級壓氣機轉子葉片斷裂排故,在國內首次判明葉片顫振問題並徹底排除故障;
1969年起參加WP7乙發動機延壽和改型,負責壓氣機部件的設計,並組織第二級整流葉片裂紋等故障的排故和葉片防腐蝕塗層的套用研究,使發動機的翻修壽命由50小時延長到300小時。
1969年,時年29歲的江和甫因設計研製工作需要調往貴州。在那個山溝里,他一蹲就是22年。60年代末70年代初,社會的不穩定,研製設計工作的停滯,沒有使他喪失信心,他排除困難,利用可用一切時間去學習,為了怕忘掉英語,他就研讀英文版的毛主席語錄。此時的他已經受了太多的失敗和波折,歷練成為了一名科研攻堅的戰士,一位指揮戰鬥的指揮員。
1978~1987年,他參加並主持WP13和WP13AII發動機的研製和改進設計。先任主任設計師,具體負責並組織完成了壓氣機和渦輪部件的研製。後期任總設計師併兼任殲七III和殲八II飛機的副總設計師,主持WP13AII發動機設計定型試飛,並於1987年順利完成,使該型號成為我國空、海軍主力戰鬥機性能水平最高的動力裝置。從而他榮立部一、三等功各一次。WP13AII發動機也於1990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6~1990年,他作為總設計師主持WP13AIII發動機研製。組織制定了WP13系列發動機的使用發展規劃和主持制定了WP13B發動機的改型方案並組織實施。至1991年,該改進方案使WP13發動機推力增加10%。
1991年開始,我國開展渦扇發動機研製工作,江和甫任中推核心機的總設計師。在攻克高溫、高壓、高速等一系列難關之後,於1994年中推核心機試驗全部達到設計指標。
1994年,江和甫受命擔任了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驗證機總設計師。1999年他主持完成全部工程設計。他在該發動機的總體設計參數選擇,總體結構最佳化以及新材料、新工藝的套用等方面提出和採取了很多新穎的設計思路,使工程設計全部達到設計指標。
1996年,江和甫協同劉大響院士負責組織“九五”國防重大背景預研項目——某新型渦扇發動機關鍵技術預研工作。組織完成了高壓壓氣機、燃燒室、渦輪三大核心部件的研製。在三大核心部件的設計中,大膽倡導採用了航空動力許多前沿設計技術成果和大量套用新材料、新工藝,從而突破了160餘項關鍵技術。
2000~2005年間他又擔任了某型渦扇發動機核心機總設計師,組織完成了三大核心部件的修改、完善以及核心機的工程設計和試製。在地面台試驗和高空台模擬風扇出口狀態下的試驗,都展示出優良的性能。它不僅標誌著我國新一代發動機核心機研製取得了基本成功,也標誌著新一代航空發動機研製取得了重大進展,展示了我國的航空動力技術跨上了新的台階。
科學成就
WP6、WP7系列填補國內空白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航空發動機的研製還是一片空白,一直靠進口、仿製、改型來滿足新研軍機對航空發動機的急需。
“一開始就是人家給你圖紙,給你工藝規程,你照著做,然後也就是根據部隊的需求做些力所能及的改進,也就是常說的測繪仿製,改型改進,當時我國基礎很弱,但通過這些工作漸漸積累了一些技術,設計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江和甫回憶道。
也許是天生不服輸、喜歡嘗試新事物的個性, 即便是在那樣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 江和甫所想的只是如何能夠快速的掌握技術提高自己的能力。這個成天泡在現場的年青人,以一種超常規的狀態鑽研著與努力著。“要做就做別人不敢做的壓氣機”他在心裡對自己說。
1963年,大學畢業的第二年他就完成WP6發動機第三級壓氣機轉子葉片斷裂故障排除。1967年,負責完成了WP6甲發動機第一級壓氣機改進設計。1966~1973年,參加WP7發動機第一級壓氣機轉子葉片斷裂排故,在國內首次判明葉片顫振問題並徹底排除故障。1969年起參加WP7乙發動機延壽和改型,負責壓氣機部件設計,組織第二級整流葉片裂紋等故障的排故和葉片防腐蝕塗層的套用研究,使發動機的翻修壽命由50小時逐步延長到300小時。
重大預研項目推動歷史進程
從1991年開始,我國開展渦扇發動機研製工作。江和甫任中推核心機的總設計師。在攻克高溫、高壓、高速等一系列難關之後,1994年中推核心機試驗全部達到設計指標。中推核心機的研製成功使中國的航空發動機製造技術向前跨越了10年。
這是我國航空發動機技術的重大突破,是在自行研製航空發動機的道路上跨出的具有戰略意義的一步,為我國最終實現自行設計製造先進航空動力裝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我國航空事業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和深遠的影響。
技術在不斷進步,10年之後,又一個激動人心的訊息傳來。經過15年研製,中國更高級別推動比的核心機點火成功。這意味著我國能夠依託核心機發展出不同推力量級的高性能發動機來,意味著中國能夠為第三、第四代戰鷹和大推力航空民用飛行器提供動力。
填補世界空白
WS500發動機第一次亮相是在2004年的第五屆珠海航展上,第二年,WS500發動機模型又出現在巴黎航展上。美國人特別留心中國的這種新型發動機。《美國航空和空間技術周刊》就指出,中國研製成功的WS500用於巡航飛彈,其推力將比“戰斧”巡航飛彈發動機推力提高60%。江和甫就是WS500發動機研製的發起人。
WS500發動機項目於2003年6月正式啟動,16個月後就完成總裝,這在中國航空發展史上是沒有先例的。
這個發動機不僅填補了中國航空發動機核心機系列中小推力領域的空白,也填補了世界上該推力級別發動機的空白。所以美國人非常驚訝,因為中國人生產出了他們不曾有過的5千克推力發動機。
在第六屆航展上,WS500發動機1∶1模型亮相珠海。WS500在上屆珠海航展亮相之後,國外一家公司就提出了訂購意向。這也是航空發動機技術已開發國家第一次向開發中國家提出的採購意向。
創新思想構建設計體系
為了擺脫髮動機的被動局面,江和甫一直在思考。能不能做一些技術儲備,將來飛機需要時,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搞出合適的發動機呢?他在心裡默默地計算著:“做核心機是最難的,時間最長。我做核心機用了18年的時間,如果整機用10年的時間,或12-13年,比較來看,前面用的時間更長。能不能先把前面的時間準備著,不管飛機現在需不需要發動機,我先準備著,等準備好,飛機研製是十年,我發動機整機也十年正好能趕上。”
縱觀世界上航空發動機型號,雖然種類很多,但核心機就少得多,一台核心機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派生出一系列型號發動機。對此江和甫有著更深刻的認識, 為了滿足我國研製不同推力等級發動機的需求,他首先提出了系列核心機派生髮展的新思路。這一建議得到上級部門和領導的認可和採納。
他十分注重知識的傳承和工程經驗的總結,高度重視並積極推動我國航空發動機的設計體系建設,主持編制了我國首部“渦扇發動機設計規範”和修訂了多個行業標準。《渦輪風扇發動機設計規範》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