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友樵

江友樵(1926----2003)生前為重慶市文史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重慶書法家協會理事。江友樵先生才華早露,國中時就參加“蓉社書畫研究會”、“乙酉金石書畫研究會”。高中時先後在重慶、成都、昆明、雅安等地舉辦個人展覽,有“雛鳳清聲”之譽。大學時被選為中“四川大學美術研究會”主席。解放後調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研究所工作。青年時期的作品就得到當代著名書畫家齊白石郭沫若沈尹默謝無量趙朴初葉恭綽於非闇吳鏡汀陳半丁王雪濤啟功胡佩衡等的好評。白石老人曾為其“山水冊頁”親自題書“具蜀中山雄奇之氣”,吳鏡汀題“雄健荒率為耆舊力學所不逮”,於非闇贊之為“筆歌墨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友樵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6
  • 逝世日期:2003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早年,就學及工作,艱苦奮鬥,路遇坎坷,晚年,作品風格,

人物簡介

江友樵先生閱力廣,根底深,對於古典文學、藝術鑑賞自有創見,其書法藝術熔鑄碑帖,別具一格,作品曾參加第一屆全國書法展覽,並曾兩次選送日本展出,受到國外學者所重視。
江友樵
曾用名江朝禮,筆名江漁,別號瞀翁,瞎畫師,別署潛修山館,枝樓閣,夕陽樓主人。

人物生平

早年

四川重慶人 。
讀國中期間,參加蓉社書畫研究會等藝術團體的活動及書畫展 。
四十年代後期,先後在重慶、成都、昆明等地舉辦個人書畫展 。

就學及工作

1947年入成都四川大學
後於中共川西區黨委宣傳部、西南革大成都分校、四川省教育廳工作 。
1953年調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 。
後回鄉 。
重慶市文史研究館研究員,重慶國畫院畫師 。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重慶市書協理事 。
擅書法,兼攻山水畫 。
近年病目,主攻書法 。
所作入選第一、二屆全國書法篆刻展覽,國際書法展覽,並多次被選送日本展出 。
1983年與香港書畫家佘雪曼舉辦聯展 。
出版有《江友樵鋼筆行書字帖》 。
江友樵為重慶巴縣人氏,生於1926年。其父江鶴笙是民國時期蜀中收藏大家,與郭沫若、趙香宋等名宿交契甚深。弱冠即在成都、重慶、昆明等地舉辦個人書畫展,譽滿西南。謝無量贈詩云:“何國何山不可居,風林石屋敞清虛。煙嵐萬種誰能寫,采筆江郎二十餘”;白石老人詩讚:“展卷心花已怒開,雲山奔向眼前來。藝林突起人中鳳,天外一鳴鳥雀猜”;葉恭綽感嘆:“江郎妙筆由天授”。

艱苦奮鬥

1953年,江友樵於四川大學史學系畢業,其後不久,即由白石老人推薦,調往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研究所工作。在京期間,遍執故宮博物院所藏曆代名家真跡,靜心揣臨,融會貫通,藝事大進。白石老人又贊曰:“具蜀中山水雄奇之氣”;徐石雪嘆曰:“友樵山水,蒼古不凡,大異時人,蓋余所謂十年一見千萬中人之一人耳,且其志堅,其識卓,尤為難得矣”;啟功記曰“攬峨嵋於春霽,挹三峽之秋雲,故發於筆墨,靈秀雄深,拜觀之餘,僅數語以志欽仰,且私幸今後切磋,又得一益友也。”;汪慎生驚曰:“一樹一石,俱有源本,氣韻生動,足以亂真。方在妙年,不可限止。值此畫道衰落,端賴振起,益臻精進,當能稱雄於一世矣”。
兩年之後,因政治風向變化,中央美院將國畫系縮並為“墨畫科”,江友樵與郭味渠一道被安排在圖書館抄寫目錄。他為傳統國畫藝術地位遭受冷落憤而不平,深感痛心。個性桀傲的他不日即拂袖而去。
重慶後,江友樵在畫中做了如下題記:“北京歸來,離人落花之思,佔畢毀骨之痛”。“倦遊歸來,日以筆耕自給,閉影不交外物。”而白石老人因深憐先生的才華,不願看到他埋沒於西南一隅。再次撮合其回中央美術學院。但陰錯陽差,卻未成行。這次轉折,也徹底改變了江友樵的人生道路。

路遇坎坷

到文革時期,江友樵和眾多的優秀知識分子一樣遭受了厄運,以挑煤、收垃圾為生,就草紙、竹簾作畫,而因其追隨傳統的藝術信念和桀驁不馴的個性,被紅衛兵辣椒水灌眼,導致雙目近乎失明。那以後,江友樵就開始在書畫中自署“瞎畫師”。
但是,即使是在那樣艱苦環境下,江友樵也未曾放棄過自己的藝術理想。他那孤傲介直的本色品性,則猶如他筆下的嵯峨老木,以罕有的氣魄與命運做著不屈的抗爭,其書風畫風也愈加雄強。在文革的武鬥硝煙中,江友樵多次冒生命危險與同道諸友繪事雅集,並創作出了《烽煙雅集圖》,有記曰:夏秋之際,烽煙方熾,草木頻驚,與衡陽高君逸等,不時與茶當酒,相與撫弄煙姿,徘徊月夕,稍解沉寂。以昏花朦朧之眼,作粗疏草率之圖……眼力日損,硯石為穿,積軸千百,系飽蟲蠹,撫卷自傷……

晚年

1978年後,國家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江友樵被安排在了重慶市文史館擔任研究員。54歲時,與國小教師冉氏結婚,三年後,冉氏意外身亡。江友樵又回到了與老母相依為命的生活狀態。1998年,江友樵因突發腦溢血半身不遂,至此完全失去了書畫創作能力,直至2003年去世。

作品風格

“寄情山水”,一直是文人畫家表達內心情感的重要手段。在信筆揮灑之際,先生往往借古人之杯酒,澆心中之塊壘,亦歌亦哭,亦狂亦痴,內心的傷懷,則完全展現在了筆下,鑄成了自家面貌。
江友樵之畫,上追宋元,得黃鶴山樵之蒼茫、吳仲圭之雄渾,雲林子之荒寒;下探明賢,取文衡山之清麗,沈石田之沉雄。故其山水,以渴筆焦墨為主,畫風蒼茫孤寂,老筆縱橫紛披,迷漓荒寒,有雲林、大痴之奇倔,兼漸江、八大之淒清冷逸。雄、寂、疏、簡、寒、孤、冷、獨等藝術語言構築了深沉凝厚的蒼古意境。
江友樵承傳了中國文人繪畫不絕千古的精神,承載了一個特殊時代遭際在他們身上的無奈命運,是“筆墨即人生,人生亦筆墨”的映證。吳丈蜀詩曰:“荊璞何須俗眼知,劫波歷盡半生遲,斯圖堪入丹青史,記下漁樵瞎畫師。”溥雪齋云:“縱橫筆墨任天真,寫出倪黃倍精神。莫道畫壇無古韻,而今又見冷元人”。江友樵的習作山水冊頁作於1953年,時年二十一歲。冊頁中的題跋幾乎囊括了當時全國著名的學者、詩人和書畫家,其中包括齊白石吳湖帆葉恭綽陳少梅謝無量馬一浮蔣兆和於非廠汪慎生胡佩衡沈尹默王雪濤商衍鎏陳半丁啟功趙朴初等大批群賢,為藝界罕見
。其書畫
市場潛力巨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