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風度:20世紀90年代以來浙江新詩群的審美嬗變》2021年10月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趙思運主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南風度:20世紀90年代以來浙江詩群的審美嬗變
- 作者:趙思運,主編
-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10月
- ISBN:9787533966096
《江南風度:20世紀90年代以來浙江新詩群的審美嬗變》2021年10月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趙思運主編。
《江南風度:20世紀90年代以來浙江新詩群的審美嬗變》2021年10月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趙思運主編。內容簡介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編,分別對北回歸線、野外、詩青年等三大詩群進行研究,內容包括大事記、出版物、代表詩人...
《江南風度:20世紀90年代以來浙江新詩群的審美嬗變》主編(浙江文藝出版社2021年10月);《一個字一個字地救出自己:木心的文學世界》主編(江蘇文藝出版社2020年);《新世紀語境下茅盾的多維透視》主編,合著(現代出版社2014年12月);《茅盾研究年鑑(2012-2013)》主編(現代出版社2014年12月);《茅盾研究...
出版《百年漢詩史案研究》、《中國大陸當代漢詩的文化鏡像》、《何其芳人格解碼》等學術著作5部,《一本正經》等作品集多部。主編《江南風度:90年代以來浙江詩群的審美嬗變》、《江南風度:21世紀杭嘉湖詩選》、《江南風度:浙江傳媒學院詩群檔案》、《一個字一個字地救出自己:木心的文學世界》等。
《茅盾研究年鑑》主編。出版專著《百年漢詩史案研究》《中國大陸當代漢詩的文化鏡像》《何其芳人格解碼》《詩人陸志韋研究及其詩作考證》《江南風度:90年代以來浙江詩群的審美嬗變》等,以及詩集《一本正經》等。主編《一個字一個字地救出自己:木心的文學世界》《江南風度:21世紀杭嘉湖詩選》等。
第一節 20世紀80年代:崛起的女作家群 第二節 人性、人道主義的呼喚(一)第三節 人性、人道主義的呼喚(二)第四節 社會進步與變革的企盼 第五節 女性性別意識的復甦 第三章 為了愛的尊嚴與權利 第一節 呼喚愛情中的獨立人格 第二節 揭破女性神話的生命悲劇 第三節 質疑傳統道德 第四節 女性性別意識的...
《地方經驗與杭州作家研究》是2023年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該書分為“地方經驗:城市、流域與文明”“文學實驗:類型、先鋒與創化”與“杭州現象:網路、思潮與新生”三部分。圍繞黃亞洲、李杭育、王旭烽、麥家、艾偉、沈葦、蘇滄桑、黃詠梅、吳玄、鐘求是、哲貴、蕭耳等知名的杭州作家,談他們的日常...
《大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系列:成長小說概論》是2013年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國龍。內容簡介 成長小說是一種著力表現稚嫩的年輕主人公,歷經各種挫折、磨難的心路歷程的一種小說樣式,作為文學術語20世紀90年代初傳入我國,是近幾年我國兒童文學研究的一個新命題。這一小說樣式在西方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
《網路文學新論》是2011年2月1日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鳳凰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克敵。作者簡介 劉克敵,文學博士,現為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陳寅恪與20世紀中國學術;中國知識分子問題;近代以來江南文化與文學、學術關係以及大眾文化、網路文學與大眾傳媒關係等。已出版著作有:《陳寅恪與中國文化》、《...
湖南湘鄉人,1989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新聞系,主要著作有《自然集》《草根集》《海天集》《神降臨的小站》等,被譽為“自然詩人”。曾任《天涯》雜誌主編,海南省文聯副主席,現為《詩刊》主編,一級作家。符力,20世紀70年代出生於海南萬寧,中國作協會員,中國詩歌網編輯,著有個人詩集《奔跑的青草》,現居北京。
20世紀中國詩歌民族化歷程 中國現代主義詩潮的嬗變 20年代中國現代詩歌音節詩學初探 法國象徵主義詩歌與中國現代主義詩潮 法國文學在20世紀中國的傳播與接受特徵 後記 作者簡介 王澤龍(1957-),湖北洪湖人。現為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中國現代文學學會理事。1997年被評為湖北省高校首批跨世紀學術帶頭人,1999...
一、《五子論文圖》:王又旦與清初江南詩壇 二、《五客話舊圖》:王又旦與清初京師詩壇 第四節吳鎮的詩學主張 一、“性靈”與“格調”的調和 二、“窮乃工詩”第五章文字獄與清代文學生態 第一節莊廷鑨《明史》案陰影下的清初江浙文學生態 一、以文罪入,首開惡例 二、文化家族,慘遭迫害 三、士心危劫...
第十一章 改革開放以來散文的母愛敘事 一、博大的母愛無所不在 二、社會問題反思與愛的教育 三、直達人心和感天動地 第二輯 總論:天地之道與藝術靈心 第十二章 70年來中國散文的文體變革 一、在開放中探索創新 二、在繼承中推陳出新 三、在反思中返本開新 第十三章 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學者散文 ...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聯邦德國的文學美學家H.R.姚斯和W.伊澤爾提出,美學研究應集中在讀者對作品的接受、反應、閱讀過程和讀者的審美經驗以及接受效果在文學的社會功能中的作用等方面,通過問與答和進行解釋的方法,去研究創作與接受和作者、作品、讀者之間的動態交往過程,要求把文學史從實證主義的死胡同中引起來...
呈現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人文景觀,尤其是20世紀下半葉,伴隨著中國人的悲和喜、浪漫與苦難,現代美術史一如春夏秋冬的循環,從而藝術家們所遵循、依賴的觀念也呈現出細膩而豐富的嬗變:如果說40年代出生的藝術家大多沉湎於俄羅斯情懷的話,那么生於50年代的人揮之不去的是傷痕的沉重,而60年代出生...
基督教會學校女子音樂教育研究——以江南地區四所學校為例 20世紀下半葉新疆地區的交響音樂創作 石夫改革開放初期舞劇音樂研究 中國新石器時代出土樂器研究 石夫歌劇音樂創作研究 杜鳴心交響音樂創作研究 20世紀80年代二胡協奏曲創作研究 陳培勛及其音樂創作研究 清代雲南釋奠禮樂研究——以大理、臨安及麗江地區為例 一個...
時間跨度主要為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抗日戰爭爆發至九十年代,對近年來越華文學一些新的發展特點也有所涉及。作者簡介 塗文暉 1972年生。現為華僑大學華文學院副教授。1993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同年考入該校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研究生,1996年獲碩士學位。2019年獲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