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夏日圖》是明末清初畫家黃應諶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青島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南夏日圖
- 幅式:立軸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規格:縱119.8厘米,橫46.5厘米
- 創作年代:清代
- 現收藏地:青島博物館
- 作者:黃應諶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黃應諶此《江南夏日圖》畫面景色開闊。遠處山外有山,重重疊疊的山峰,以赭墨染底,用積累法層層加皴,再以焦墨點擦,很好地顯示峰巒的石質感。山腳下,畫幅中心部位偏上,卻是空蕩蕩的,僅染著淡青色,使人聯想到江水茫茫。畫幅右上側山腳下,有一片茂林和一座樓閣,掩在叢樹和崇山腳下,隱約可見。畫幅的正中心部位,除雜有樹木和座落著的屋宇房舍外,一片寬闊田野,栽滿著水稻和其他莊稼,在河岸處有二位農夫正在使勁腳踩著水車抽水,灌溉著大片水田,於綠柳濃蔭中透出夏季農忛景象。畫幅下端寬闊的湖面,湖岸的坡地上林木叢生,林木間透岀屋舍。在從樹蔭下臨河處有一座水榭,座落在河岸旁,屋內相對坐著兩位文士,一人倚仗在闈欄上人坐在凳上,在相互交談,神情專一,顯得十分投入,右側屋內端坐著一位文士似乎在洗耳傾聽兩人交談的內容。
此圖上款為“丙辰中伏日,為君老詞壇,八十老人黃應諶。”
創作背景
“丙辰”為清康熙十五年(1676),是目前所知黃應諶的最晚的一幅作品。當時畫家已達80高齡,但此畫將江南景色表現逼真生動,畫幅上的筆墨不見絲毫弱軟,確是難能可貴的。
藝術鑑賞
此畫全圖上下呼應,形成近、中、遠層次,展示了山遠、江寬、曠野遼闊深遠的景象。可見作者在布局上是頗費匠心的。此圖能體現黃氏乾筆皴擦、松靈隨意的風格。
畫面處理不作使人驚詫的危崖奇峰,而是寫出農田可耕,屋舍村落可賞、可居的特點。山石、樹木畫得較為粗放,臨水的水榭,工細規矩,具有宋人韻致。總體來看,此畫描繪得十分細緻、生動和真實,當是作者在任官江南的親身體驗的反映。整個畫面設色淡雅,把江南夏季的情景表現得十分充分。
作者簡介
黃應諶,清代畫家。號劍庵,順天(今北京)人。為上元縣丞。工書善畫,精人物、鬼神、兒童、傅染能遵古法。順治十四年(1657)世祖賞其畫,召見供奉內廷,作關武圖,賜官中書。康熙六年(1667)嘗作陋室銘圖並書。傳世之作有作於順治十七年(1660《屈原卜居圖》卷,現藏河北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