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勤宏

江勤宏

江勤宏,少將,男,漢族,1950年2月生,江蘇武進人,1971年8月入黨,1970年12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大學學歷。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1集團軍司令部作訓處副處長,第31集團軍司令部作訓處處長,第31集團軍92師261團團長、師參謀長,第31集團軍副參謀長、參謀長、副軍長,福建省軍區司令員兼參謀長。2005年6月-2007年5月上海警備區司令員。2007年5月-2010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警備區司令員。2010年4月-2011年3月中共上海市委常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勤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0年2月
  • 出生地江蘇武進
個人履歷,成長曆程,

個人履歷

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1集團軍司令部作訓處副處長,第31集團軍司令部作訓處處長,第31集團軍92師261團團長、師參謀長,第31集團軍副參謀長、參謀長、副軍長,福建省軍區司令員兼參謀長。2005年6月-2007年5月上海警備區司令員。2007年5月-2010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警備區司令員。2010年4月-2011年3月中共上海市委常委。
江勤宏
江勤宏

成長曆程

嘉澤,有著悠久的歷史,也留下了許多富有人文意蘊的名勝。新中國成立後,據不完全統計,從嘉澤走出去的青年不下數萬人,其中入伍參軍的達數千人之多,來自武進嘉澤鎮夏溪的江勤宏少將,就是其中的一名優秀代表。
江勤宏戎馬四十餘載,長期戰鬥在東南沿海一線,他嘔心瀝血,躬行不息,從士兵到將軍,一步一個台階,一步一個腳印。
我們在採訪中了解到,江勤宏入伍第一年就光榮入黨,第二年就當上了文書、班長,第三年就提升為排長。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到部隊短短几年就有這樣的進步是十分不容易的,尤其從一個農家子弟成長為一名優秀軍事人才,靠的是什麼?靠的是對黨對軍隊的忠誠,靠的是特別能吃苦耐勞的本性,靠的是對事業的執著追求。
貧寒家境的歷練讓他終生受益
1950年2月,江勤宏出生在武進夏溪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上個世紀50年代初,全國剛解放不久,雖然勞動人民得到徹底翻身解放,但很多家庭生活還是相當困難的。在江勤宏讀國小時,家裡連孩子上學學費都交不起,採取給老師供飯的方式來抵交學費。年紀小小的他,從小就知道生活和讀書都來之不易,學習格外地刻苦,很小就懂得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
在國小讀書時,江勤宏就是一個小放牛娃,一邊讀書一邊割草放牛。1963年他家下放回到農村,為了減輕家裡生活負擔,一度被迫輟學務農。
在讀高中時母親身體不好,自己每天早上5點多鐘就起床,有時做好全家人的早飯,自己才匆忙扒上幾口就趕路,步行到學校有九里地路程,要走近50分鐘,每次趕到學校,還來不及喘口氣,立即投入忙碌的學習中。兩年學習中,無論風雪嚴寒,他從未遲到曠課。
江勤宏在家排行老二,哥哥很早就在外地念書,弟弟妹妹年齡尚小,母親長期身體不好,一家生活重擔都壓在父親身上。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他很小就下地幹活,什麼農活都做過,儼然一個小大人。
真正讓江勤宏在部隊里脫穎而出的,就是他到了部隊里特別能吃苦、甘於寂寞、甘心奉獻的精神,使自己的人生達到了新的境界。那時部隊軍事訓練主要是射擊、投彈、爆破、土工作業和利用地形地物等戰技技術科目,每一項戰術都需要刻苦訓練才能掌握。在鑽研軍事技術中江勤宏不僅善於學習,而且肯動腦筋。為了練好射擊、投彈等技術,他經常中午不休息,反覆練習動作要領,有時練得腰酸背疼也不肯休息。新兵第一年他每項技術科目都取得優秀成績。
回憶起連隊生活,江勤宏說,在那裡,他體會到了凡事必須從點滴做起,“作為一個戰士,每天接觸的大多是簡單而又平凡的小事,能認真做好這些簡單的事情就不簡單。”
那時,連隊每天除了日常訓練,也經常利用課餘時間種點菜。有一天上午,班長通知全班下午去田間種冬瓜。從小就熟知作物生長習性的江勤宏知道,種冬瓜前要施底肥,中午時分,他頂著烈日,一個人大汗淋漓、不聲不響到豬廄掃了兩大桶豬糞。正是他這種乾工作積極主動、從不叫苦喊累的精神得到了上下一致肯定。
從未忘記“勤勉好學”四個字 讀書是增長才幹的需要,更是立身做人的需要。
江勤宏家裡,祖輩都沒有什麼文化,父母始終覺得孩子只有讀書才能有出息,因此不管家庭生活多么艱難,總是省吃儉用,千方百計供孩子上學,希望孩子能多讀點書。大躍進、文革的那段歲月,正是江勤宏的學齡時期,隨著家庭的幾度變遷,他曾經歷了上上停停、停停上上,前後三次進學校讀書的學習生涯。
1958年,8歲的他進了本村的國小念書。一年後,因父親調到安徽蕪湖工作,他又跟隨父母在異鄉開始了求學之路。1963年,全家下放回農村,迫於家庭生活困難他停學了一年。1964年,村里開辦了一所農業中學,好學的江勤宏又走進了朝思暮想的校園。1966年文革開始,又一次停學在家。
直到1968年“複課鬧革命”,他才有機會走進了夏溪中學的大門。上世紀60年代,對於一個農村孩子來說,讀高中也可以算是件奢侈的事了。除了要有相當不錯的學習成績,還得有經濟條件。江勤宏的家庭年年是“超支戶”,父母想:“既然孩子想繼續念,我們就必須支持,不管有多困難,我們都讓他去念。”在蕪湖讀書時,城市學習條件比較好,江勤宏學習特別刻苦認真,成績非常優秀,深得老師喜愛。
他家下放時的班主任潘伊文老師擔心他回到農村會失學,先後幾次登門希望他父母把孩子留在安徽,願意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培養。在老師眼裡,他實在是棵好苗子,一旦輟學太可惜。這件事雖然過去了幾十年,江勤宏至今難忘恩師知遇之恩。在讀高中時,因中學基礎不好,他很多課程跟不上,當時也得到了很多同學和老師熱情關心幫助。
愛好學習、善於學習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江勤宏剛到部隊並沒有多高的文化基礎,他主要靠“勤”字來彌補自身條件的不足。在他當兵的第一年,記憶里幾乎沒有過一個完整的星期天,所在連隊離集鎮最近他卻從未逛過街,都是把時間用在了學習和思考上,虛心向書本學,向戰友學,一點一滴地提高自己。他在新兵時就經常寫廣播稿,出黑板報,做得有聲有色。
從小兵到參謀,從參謀長司令員,從福建到上海,他從來沒有間斷過學習,非常重視知識和思想的積累,大量收集、整理各種資料,不斷豐富、充實自己。他曾在軍內外報刊雜誌發表數十篇軍事論文。
軍旅給予我智慧和前進的動力
人生道路萬千條,而每一個人的腳下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參軍入伍是年輕人的一種嚮往與追求。剛剛高中畢業的江勤宏,懷著對黨對軍隊的樸素感情、對前程對生活的美好嚮往,走進了人民軍隊這所大學校。
在江勤宏的記憶中,他永遠不會忘記接到入伍通知的那一刻。當時他是家裡的全勞力,他家從1963年下放回農村後,連年都是隊里的“超支戶”,一直是靠集體救濟和東借西湊過來的,而這一年他家剛剛脫掉“超支戶”的帽子,他這一走就意味著家庭的重擔又壓在父親一人身上,“超支戶”的帽子又會重新戴上,他知道父母親是捨不得他走的,他捨不得離開有病的母親,更捨不得離開這片曾經養育過他的淳樸而充滿生機的土地。
在他離鄉的那一刻,就暗下決心到部隊一定要好好乾。
他入伍的第一崗是在某團二連當戰士,入伍的第一課是當時風靡一時的“憶苦思甜教育”。在江勤宏的內心深處,始終有一種報恩思想。他在基層工作時,無論工作任務多繁重,從不叫苦,從不退縮。做機關參謀工作,始終堅持嚴謹細緻,實事求是,講實話,報實情,辦實事。到了領導崗位,既堅持原則,又寬豁大度,工作不上推下卸,做人做事有規範、不出格。江勤宏總結四十餘載軍旅生涯,感到最為欣慰的是自己工作兢兢業業,沒有出現大的錯誤和失誤,沒有受過任何處分;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永遠不能忘記黨和組織的培養教育,永遠不能忘記廣大官兵的支持幫助,正是人民軍隊這所大學校的沃土給了他工作的智慧和動力,給了他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給了他成長進步的源泉和機遇。
他總結自己工作中最重要的體會,就是要始終堅持努力學習,始終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聽黨指揮,要有把個人的一切緊緊與黨的事業、軍隊的事業聯繫在一起的思想境界,要有始終把人民民眾和部隊官兵利益時刻放在心上的深厚感情。也正是這樣一種情感,注定了他的人生將終身而唯一。
俗話說,水有源,樹有根,人有本。鄉情是人生的根和土。
夏溪,始終是將軍無法割捨的家鄉。他退休了,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每個月都要回夏溪兩三趟,都住在家裡,陪老母親聊聊天,和鄰居打牌娛樂,十分悠然自得。他對家鄉建設發展也非常關心,對家鄉的每一點進步都由衷感到驕傲。他對家鄉的青少年也飽含期望,希望他們能認真刻苦讀書,能勤奮努力向上,多加強鍛鍊,多開闊視野,將來個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