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江寺

汝江寺

寶豐縣汝江寺(又名水泉寺),位於寶豐縣城以北,汝河南岸的趙莊鄉范莊村東200米處。 據有關史料記載,該寺始建於東漢末年,興盛於唐,至明代宣德年間,寺院已是規模空前,它占地百畝,有僧尼、居士300多人,殿堂、寮房300間,庵堂一處,塔林一處,牌坊三座……每逢初一、十五及佛誕法會節日,來寺僧眾信士為”舟楫塞於江(江指汝河,舊時古人稱汝河為汝江、汝海),車馬堵於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汝江寺
  • 地理位置河南省平頂山市
  • 占地面積:5202 m
  • 建立時間:東漢末年
名稱由來,歷史溯源,重獲新生,地圖信息,

名稱由來

相傳明末清初,在寶豐北楚范村與路寨村之間的汝河灘上,有一座寺院叫汝江寺,周圍松柏環抱,綠樹成蔭,風景宜人。過去汝河叫汝陽江,寬有10公里,北起栓船崗(今郟縣太朴寨),南到岔河寺,所以這個寺就取名汝江寺。
汝江寺
汝江寺

歷史溯源

古剎悠遠的鐘聲穿過時空,黃鐘大呂,醍醐灌頂,喚醒了多少迷途浪子;梵音妙語,檀香化雲,醉倒了多少騷人墨客!漢光武帝劉秀為躲避王莽的追殺,隱身該寺,躲過一劫,與佛結緣;隱士孟浩然駐足該寺後留下:“谷口聞鐘聲,林端識香氣”的佳句;青蓮居士李白手握寶劍,腰懸酒壺,時常穿梭該寺了,留下了“朝發汝江東重蘭拒,暮棲龍門中”的吟唱;香山居士白居易曰:“心儀汝江樂土,佛剎天籟,比鄰而建樂天寨”(樂天寨,又稱“樂天居”、“白居易故居”,在該寺南3公里官衙村)。六一居士歐陽修在寺院裡:把玩汝水,與主持高僧談經、論道、說禪,留戀忘返;東坡居士蘇軾留下了:“青山玉瘞,汝水濤濤,寺鐘聲聲,禪意濃濃”的遺言而長眠眉山婚頁晚(眉山,又稱小峨眉山,在郟縣西北,距該寺9公里),與汝江古剎隔水相伴。佛緣,成就了多少炫目美談,使眾多騷人墨客的人格魅力更加丰采無限!汝江禪寺心繫蒼生,使多少紅塵遊子獲得心靈的認同與祖催講慰藉。
然而陵茅鞏棵,由於歷經戰亂,寺院屢遭焚毀破壞,至清末,寺院已毀損殆盡,幾乎夷為平地。

重獲新生

祖國改革開放後的一九九三年農曆三月初六,由釋深開(俗名關花蓮)率眾居士在原寺址上破土動工,先後建有接引殿、大雄寶殿、十二菩薩(圓覺)殿、地藏殿、九蓮菩薩殿、達摩殿、伽藍殿、天王殿、華嚴殿、三聖殿、藏經閣、齋堂、寮房、客堂、山門和鐘鼓樓等古典建築及房舍136間。現該寺占地面積5202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2488平方米,總投資2900萬元,現有僧人5單,派往佛學院進修4單,常住居士22人,寺委會成員11人。現殿堂供奉木雕乃鑽嫌榆、銅質、精塑貼金佛菩薩像21尊,玉石像15尊,五百羅漢、十八羅漢等栩栩如生,宮燈、寶幔、梵幢、千佛燈、精雕香案金光閃閃。如今該寺已漏辣頌是布局嚴謹、錯落有致、大殿林立、巍峨壯觀、雕像灑脫、神靈活現、雕樑畫棟、飛拱斗檐、金碧輝煌、殿堂莊嚴、寺貌整潔、玉石圍欄、理石鋪地、法音流宣、晨鐘暮鼓、氣度非凡。好一派佛教聖地、人間極樂淨土。實謂修道者成佛的福地、朝拜者的聖地,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和諧社會,和諧眾生,汝江禪寺正以佛的慈悲胸懷,廣結善緣、普渡眾生,並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每年都要籌措資金、衣物、被褥、麵粉、食用油等款物,以解決周邊鄉村一些貧困民眾的過年越冬問題,僅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的活動中,該寺就主動捐款34000元。
由於汝江禪寺管理有序、寺連漿容整潔,曾先後榮獲省、市“模範宗教場所”榮譽稱號,並多次受到上級部門的表彰和獎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