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汝州汝瓷)

汝瓷

汝州汝瓷一般指本詞條

汝瓷,河南省汝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汝瓷,始燒於唐朝中期,盛名於北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因產於汝州市而得名,形成過“汝河兩岸百里景觀,處處爐火連天”的繁榮景象,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顯著地位。

現今存世的古代汝瓷,一般認為有65件,其中台北故宮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

2004年07月1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汝瓷”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2005年10月17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原國家質檢總局通過了對汝瓷擴大原產地域保護範圍的申請的審查。國家質檢總局2004年第94號公告同時廢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汝瓷
  • 產地名稱河南省汝州市
  • 品質特點: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5年第104號
  • 批准時間:2005年10月17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汝瓷名品,

產品特點

汝窯以燒制青瓷聞名,有天青、天藍、豆綠、月白等釉色。
汝窯的天青釉瓷,釉中含有瑪瑙,色澤青翠華滋,釉汁肥潤瑩亮,有如堆脂,視如碧玉,扣聲如馨,質感甚佳,有“似玉非玉而勝似玉”之說,色澤素雅自然,有“雨過天青雲破處”之譽。
汝窯冰片斗笠碗汝窯冰片斗笠碗

產地環境

汝州北靠嵩山,南依伏牛,南北山連綿起伏向中部延伸,形成了丘陵和河川相間的地貌。全市已探明礦產資源共有42種。主要礦種有:煤、鋁土、銅、鉛、鋅、金、水泥灰岩、鐵、大理石、白雲岩、高嶺土、葉蠟石、礦泉水、玄武岩、梅花玉、磷礦石等。其中煤炭尤其豐富,素有“百里煤海”之稱。汝州市礦產資源形成了煤-鋁-灰岩廣泛分布,陶瓷原料-地熱-石墨區域集中,其它有色、稀有金屬等礦產零星產出的資源分布格局。陶瓷原料礦產葉臘石、長石相對集中,分別位於陵頭、溫泉兩鄉鎮。汝州盛產高嶺土、瑪瑙、黏土等制瓷原料,為汝瓷燒制技藝的產生、發展、成熟和繁榮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

歷史淵源

汝瓷是宋代“汝、官、鈞、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產於汝州而得名,在中國陶瓷史上有“汝窯為魁”之譽。北宋後期,汝窯被皇室壟斷,專為宮廷燒造瓷器,即“汝官瓷”,簡稱汝瓷。汝瓷,為宋代汝窯燒制的青瓷統稱。汝窯創燒於北宋晚期,為宮廷御用瓷器。
宋人歐陽修在其《歸田集》中其實已有非常清楚的指引:汝窯瓷真正最美的就是釉,不是天青色,而是粉翠,也就是翠青色。而汝瓷真正的瓷色是半瓷化作的,玻化不明顯,器身不透光亮。
宋人周輝在其《清波雜誌》亦指出:汝瓷以釉取勝,同代青瓷不能同比,真品釉色青中泛濫、純淨、溫潤,釉面隱現出一種柔和含蓄的光澤,它既不同鈞瓷的乳光,也不同哥窯的脂光,而是一種類似古玉般內蘊的光澤。
明代學者高濂的《燕閒清賞箋》則講得更為詳細:汝窯實為瑪瑙末入釉,汁水瑩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隱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還有蔥綠和天藍等。粉青為上,天藍彌足珍貴。
金滅北宋後,汝窯也隨之消亡。其開窯時間前後只有二十年,由於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亦不多,在南宋時,汝瓷已經非常稀有。
現今存世的汝瓷,一般認為有65件,其中台北故宮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基金會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
1953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發掘祖國文化遺產,恢復汝瓷生產。”經過30多年無數次的研究試驗,1988年汝瓷生產終於全面恢復並不斷發展壯大。

生產情況

截至2016年,汝州市擁有汝瓷開發公司、汝瓷研究所120多家,年產汝瓷200餘萬件,年產值達2億元以上。

產品榮譽

2009年5月,由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和河南日報聯合舉辦的“河南省十大最具影響力地理標誌產品”推選活動拉開了序幕,經專家評議組對50個候選單位認真評選,汝瓷最終被授予“河南省十大最具影響力地理標誌產品”榮譽稱號。
2005年10月1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汝瓷”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汝瓷原產地域保護範圍以《平頂山市人民政府關於確定汝瓷原產地域保護範圍的函》(平政函[2005] 30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河南省汝州市現轄行政區域和寶豐縣大營鎮、肖旗鎮、商酒務鎮、趙莊鄉、城關鎮、楊莊鎮、石橋鎮、張八鎮等8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汝窯天青釉瓷器(天青、天藍、月白等)。
(一)原料。
保護範圍內產石英、黑長石、黃長石、高領土(風穴土、半坡土)、粘土(黑毛土、唐溝土)、方解石、白雲石、草木灰等。
(二)加工。
1. 原料加工:用傳統工藝加工成泥料、釉料,經過撿選、漂洗、破碎、研磨、陳腐等工序。
2. 成型:以手工拉坯、雕刻、捏塑、拓坯成型。
3. 燒成:先經800℃左右素燒,用浸釉法施釉,根據製品色澤要求,1次或2次施釉,用還原火燒成。
(三)產品特色。
汝瓷產品以天青色為基調,有天青、天藍、月白等釉色。坯胎以香灰色和灰白色為主。
汝瓷天青釉: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瑪瑙入釉,清雅素靜,溫潤古樸,平滑細膩,如同美玉。分墊圈支燒和裹底支燒;
汝窯天藍釉:色似“雨過天晴雲破處”,形體端莊大方,有一種青藍相應的光澤,釉汁瑩潤,美不勝收。
汝窯月白釉:釉汁溫潤如玉,拂之如脂,獨具風格。

專用標誌使用

在汝瓷原產地域範圍內的生產者,如使用汝瓷“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須向設在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的申報機構申請並經初審合格,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後,方可使用汝瓷“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誌”。

汝瓷名品

故宮博物院藏品
宋汝瓷天青釉弦紋樽
高12.9厘米,口徑18厘米,底徑17.8厘米。
此樽直口,平底,口、底徑度相若。外壁近口及近足處各凸起弦紋兩道,腹中部凸起弦紋三道。下承以三足。外底有5個細小支燒釘痕。里外滿施淡天青色釉,釉面開細碎紋片。
此樽仿漢代銅樽造型,器形規整,仿古逼真,釉色瑩潤光潔,濃淡對比自然。
宋汝窯天青釉弦紋樽宋汝窯天青釉弦紋樽
宋汝瓷天青釉三足樽承盤
高4厘米,口徑18.5厘米,足距16.9厘米。
承盤圓口,淺腹,平底,下承以三足。里外施天青色釉,釉面開細碎紋片。外底滿釉,有5個細小支燒釘痕。
此器造型規整,釉呈淡天青色,柔和溫潤。它應與三足樽配套使用,用以承放三足樽。
宋汝窯天青釉三足樽承盤宋汝窯天青釉三足樽承盤
宋汝瓷盤
高3.5厘米,口徑19.3厘米,足徑12.6厘米。
盤口微撇,圈足外撇。盤身滿釉,開細碎紋片。底有5個支燒釘痕,並刻有“壽成殿皇后閣”六字。
此器製作工細,釉質純淨,開冰裂紋片,是宋代汝窯瓷器中的上品。其題字表明此器為當時供奉宮廷的器物。
宋汝窯盤宋汝窯盤
宋汝瓷天青釉碗
高6.7厘米,口徑17.1厘米,足徑7.7厘米。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微外撇。胎體輕薄。通體滿釉,呈淡天青色,瑩潤純淨,釉面開細小紋片。外底有5個細小支釘痕及楷書乾隆御題詩一首。詩曰:“秘器仍傳古陸渾,只今陶穴杳無存。卻思歷久因茲朴,豈必爭華效彼繁。口自中規非土匭,足猶釘痕異匏樽。盂圓切己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後署“乾隆丁酉仲春御題”,並鈐“古香”、“太朴”二印。
這件汝窯碗造型規整,胎質細膩,釉色如湖水映出的青天,堪稱精美的稀世珍品。所見傳世宋代汝窯碗僅有兩件,除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件外,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亦收藏一件。
宋汝窯天青釉碗宋汝窯天青釉碗
宋汝瓷天青釉圓洗
高3.3厘米,口徑13厘米,足徑8.9厘米。
洗敞口,淺弧壁,圈足微外撇。胎呈香灰色。通體施淡天青色釉,釉色瑩潤。釉面開細碎片紋。外底有三個細小如芝麻粒狀的支燒釘痕,並有鐫刻的“乙”字。器物外底所刻“乙”字,一般認為是此洗入藏清代宮廷後所刻。精於鑑古的乾隆皇帝曾將自己所喜愛的古董劃分等級,一些器物上留下了當時鐫刻的“甲”、“乙”、“丙”、“丁”等標誌。在故宮博物院所藏宋代汝窯瓷器上,還有鐫刻“蔡”、“壽成殿皇后閣”等銘文的,一般認為是宋代所刻。“蔡”字當與宋徽宗的寵臣蔡京有關,“壽成殿皇后閣”是宋代宮殿名。
宋汝窯天青釉圓洗宋汝窯天青釉圓洗
宋汝瓷天青釉盤
高3厘米,口徑17.1厘米,足徑9.1厘米。
盤撇口,淺弧壁,坦底,圈足外撇。通體內外施天青色釉,釉面開細碎片紋。因採用“裹足支燒”,因此外底留有3個細小支釘痕。
這件汝窯青瓷盤釉質瑩潤,其質感似絲綢般柔美。
宋汝窯天青釉盤宋汝窯天青釉盤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
北宋汝瓷青瓷盤
  高4.4厘米,深2.8厘米,口徑21.4厘米,足徑15.5—15.7厘米 。
底部鐫刻的御製詩中,乾隆皇帝以“周尺將盈尺,宋瓷方是瓷”,來形容宋瓷獨特的質感,讚美宋瓷正是瓷器中的瓷器。
北宋汝窯青瓷盤北宋汝窯青瓷盤
北宋汝瓷青瓷無紋水仙盆
  高6.1厘米,深3.8厘米,口縱15.8厘米,口橫23.1厘米,底縱13厘米,底橫19.5厘米。
傳世唯一無開片紋路的水仙盆,器形完整,足以呼應明代鑑賞家曹昭眼中“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的鑑賞觀。
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
北宋汝瓷天青奩式爐
高15.3厘米,口徑23.8厘米。
造型和戰國漆器或漢朝青銅器雷同的奩式爐,形體碩大,具古雅的風格。南宋寵臣張俊獻給高宗的汝窯清單中,即包含此一器類。
北宋汝窯天青奩式爐北宋汝窯天青奩式爐
北宋汝瓷青瓷蓮花式碗
  高10.1—10.5 厘米,深7.6厘米,口徑15.9—16.2厘米,足徑8.1厘米。
同時出現於漆器、金屬器和陶瓷器中的蓮花式溫碗,造型不僅是宋朝的經典,它同時也深受高麗人士喜愛,成為高麗青瓷中流行的器類。
北宋汝窯青瓷蓮花式碗北宋汝窯青瓷蓮花式碗
北宋汝瓷青瓷奉華碟
   高1.9—2.1厘米,深1.6厘米,口徑12.8厘米,足徑10.1厘米。
底刻“奉華”兩字,清高宗乾隆皇帝考證南宋劉貴妃善畫,號奉華,又擁有大小兩枚奉華印,而指出此件作品在南宋的流傳經過。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碟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碟
北宋汝窯青瓷洗
高3.5厘米,深2.5厘米,口徑12.9厘米,足徑9厘米。
乾隆皇帝在御製詩中,以“趙宋青窯建汝州,傳聞瑪瑙末為油”來說明汝窯的生產背景,具體地表達皇帝對汝窯的認識。
北宋汝窯青瓷洗北宋汝窯青瓷洗
北宋汝窯青瓷橢圓洗
高2.7厘米,深2.1厘米,口縱9.8厘米,口橫14.2厘米,底徑4.2厘米。
汝窯作品中,即少出現模印圖案的裝飾技法。和此品一樣者,分別典藏於英國倫敦大衛德基金會和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北宋汝窯青瓷橢圓洗北宋汝窯青瓷橢圓洗
北宋汝窯青瓷水仙盆
高6.1厘米,深3.8厘米,口縱15.8厘米,口橫23.1厘米,底縱13厘米,底橫19.5厘米。
從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汝窯窯址曾出土看似專為燒造水仙盆而設計的橢圓形支燒工具看來,水仙盆應產燒於所謂的中心燒造區。但傳世水仙盆底部的支痕一般都是六枚,此件作品是否因燒造過程滑落之故,還是其他不知明的原因,僅存留五枚支燒痕,形成非常不一樣的燒造特徵。
北宋汝窯青瓷水仙盆北宋汝窯青瓷水仙盆
河南博物院藏品
北宋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高19.6厘米,口徑5.8厘米足徑8.4厘米。
1987年,河南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出土,現藏河南博物院
天藍釉成品率極低,傳世極少。到2000年為止,一共發現汝官窯傳世天藍釉器物4件;而在汝官窯遺址考古發掘中,獲得的天藍釉作品,獨此一件。在5件天藍釉作品中,這件鵝頸瓶,是唯一一件刻花作品。
北宋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北宋汝窯天藍釉刻花鵝頸瓶
拍賣所見藏品
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
  徑寬 13.5 公分,精緻小巧,為古時文人洗筆之用。原為艾弗瑞·克拉克伉儷舊藏,後轉日本私人收藏。
2012年4月,香港蘇富比拍賣,以2680 萬美元(合2億790 萬港元)成交,刷新宋代陶瓷世界拍賣紀錄。
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