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祖廟(汕尾鳳山祖廟)

鳳山祖廟

汕尾鳳山祖廟一般指本詞條

汕尾市鳳山祖廟始建於明朝天啟、崇禎年間(公元1621—1644年),廟內供奉的是清源妙道真君李二郎神,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年—1796年)建宮殿式廟宇,稱大使公。是廣東省 粵東地區重要的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信仰之一。左傳上有一句話:正直聰明之人為神。意思是說,只要為國家做過貢獻,為人民謀利造福,必定會受到永恆的懷念和崇敬,而獲得尚饗千秋俎豆的尊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鳳山祖廟
  • 外文名:Fengshan Temple
  • 時間:明朝
  • 地理位置:廣東汕尾 城區東南面,品清湖畔
  • 擴建時間:1742年
  • 總面積: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
  • 材質:468塊優質花崗岩石雕刻
祖廟沿革,建築景觀,民俗文化,

祖廟沿革

祖廟始建於明崇禎九年(1636年),清乾隆六年(1742年)擴建,向來香火不斷。據汕尾市海豐縣誌記載,汕尾港形成於明朝中葉之後,鳳山祖廟始建於明末清初,由於福建漁民漂泊到鳳山一帶定居,開創基業,同時帶來他們心中的保護神——媽祖,並建立了鳳山媽祖廟。清康熙年間解除海禁,汕尾港得到巨大發展,出現了“商旅兩集、舟楫如雲”的興旺景象,鳳山祖廟也因此於清乾隆壬戍年(1742)得以擴建,時至民國二十三年按原風貌重修,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由社會及海外僑胞捐資進行大規模擴建、新建成天后閣、鐘鼓樓和媽祖石像、以及鳳山公園內的媽祖聖跡館、海陸豐戲劇臉譜園和漁家風情館和媽祖文化廣場。1991年6月被列為縣級文物單位,並經省文管會批准,於翌年二月按原風貌重修,1994年12月重光慶典向國內外遊客開放,1995年5月批准成立鳳山祖廟旅遊區,為廣東省重點宗教旅遊景區。

建築景觀

鳳山祖廟旅遊區位於汕尾市區東面的品清湖畔。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該景區主建築由鳳山公園、鳳山祖廟、鳳儀台媽祖(天后聖母)石像三大部分組成。這個景區既是汕尾市著名的風景區,也是粵東地區百姓尤其是沿海漁民朝拜媽祖的地方。
鳳山祖廟
鳳山祖廟已列為汕尾市城區文物保護單位,修葺一新,並開闢為旅遊區,重修古戲台、鳳山公園,建造天后閣、鐘鼓樓、石牌坊,於鳳山頂峰塑一座高達16.83m的全國最高的天后聖母石像,是由468塊來自媽祖家鄉的優質花崗岩石雕刻而成。我國著名文學家冰心女士為石像題寫了“天后聖母”四字。鳳山媽祖石像的落成,猶如在紅海灣畔綴上一顆絢麗璀璨的明珠,成為粵東明珠汕尾市的新標誌。
媽祖聖跡館
媽祖聖跡館是我國第一個介紹媽祖生平、傳說、聖跡的藝術館;漁家風情館的圖文介紹、實物模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展示沿海漁家生產生活,以及美麗傳說的漁家世界。
海陸豐臉譜園
海陸豐臉譜園展示了 “中國戲曲之鄉”的汕尾市稀有劇種正字戲、白字戲、西秦戲戲曲各類人物的臉譜。位於鳳山頂上鳳儀台的媽祖石像,高16.83米,重1000噸,由468塊來自媽祖故鄉福建莆田的花崗岩石雕成。旁有石刻“天后聖母”,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冰心女士所題。該石像目前是大陸最大的媽祖石雕像
鳳山八景
鳳山有“金鳳展翅”之稱,東面有小山似鐵鍋倒蓋稱鼎蓋山,東南面有小山崗稱嶼仔山。旅遊區前面有面積22平方公里的品清湖,稱“三山一湖”。站在鳳山頂上既能腑瞰汕尾市區的全貌,更能環視整個旅遊區周圍山水景色。在霞光映照下,它宛如一面圓鏡,山色倒影,蔚為壯觀。
鳳山周圍有八景:“鳳崗向斗”、“紅娘穿線”、“民船舞劍”、“鷺鶿疊翠”、“鯉魚瀑布”、“銀湖夜遊”、“鳳山聖母”、“古廟新姿”,整個旅遊區構成一幅多姿多彩畫屏。

民俗文化

鳳山祖廟是福建湄洲媽祖廟的分靈行宮,為粵東最負盛名的媽祖文化傳播中心,歷代香火鼎盛,每年農曆三月廿日為媽祖誕,市區民眾、晝族漁民、鄉間信眾都到媽祖廟參加廟會活動,廟會期間傳統的民俗活動有媽祖出巡、爭搶炮頭、演戲和祭拜進香等。
汕尾人祖籍多為福建,明末清初在風山麓下建“鳳山祖廟”,漁家商旅歷來信仰媽祖,因而香火不絕,是廣東著名的媽祖廟。隨著汕尾港海道航線的對外拓展,鳳山祖廟也就成了汕尾人民、旅居台港澳同胞及海外僑胞尋根問祖的聖地。同時鳳山祖廟作為汕尾港歷史沿革的佐證,反映了當地古、近代的漁業、農業、商業貿易、交通運輸以及文化藝術、傳統習俗和民間信仰,是汕尾港的發祥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