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優桂33是一種秈型三系雜交水稻,選育單位為廣西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汕優桂33
- 屬:稻屬
- 種:水稻
- 選育單位:廣西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 審定時間:1985
審定時間: | 1985 |
作物種類: | 水稻 |
審定編號: | 桂審證字第036號 |
品種名稱: | 汕優桂33 |
選育單位: | 廣西農科院水稻研究所 |
品種來源: | 汕優桂33是廣西農科院水稻研究所1981年用珍汕7不育系與ⅠR36×ⅠR24雜交育成的恢復系桂33(原編號3624—33)配組而成的早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
特徵特性: | 株高107厘米,株型集散適中,葉片窄長挺道寒驗臭直糠櫻煮榆,每畝有效穗16.4萬,每穗總粒數147.5粒,實粒數125.9粒,結實率85.4%,千粒重27.4克。分櫱力強,繁茂性好,適應性廣,對肥料利用率高。據試驗每畝吸收1斤純氮可生產稻穀29.45公斤,比汕優2號多3.15公斤。分櫱速度較快,分櫱高峰期比汕優2號早五天出現,全生育期和汕優2號、6號相似或稍早。中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紋枯病亦輕,抗褐束雅悼稻飛虱。出糙率80%,精米率73%,完整米率61.8%,含蛋白質8.3%,澱粉76%,脂肪3.08%,米膠長度29毫米,直鏈 |
產量表現: | 1981~1982年在廣西水稻研究所組合比較試驗,早造畝產501~620公斤,比對照汕優2號增產6.9~10.2%;晚造畝產464.7~473.15公斤,比對照汕優2號增產4~13.09%。 1982~1984年參加自治區區試,早造平均畝產505.75~517.75公斤,比汕優2號增產2.3~10%;中造平均畝產625公斤,比汕優2號增產9.9%;晚造平均畝產423.05~434.2公斤,比汕優2、6號增產1.3~15.17%。 1982~1983年參加南方雜付汗交晚稻區試,平均畝產419.9~426.85公 |
栽培技術要點: | 1、培育多櫱壯秧,每畝插植2萬蔸,保詢匪陵證返青成活有6~8萬基本苗。 2、多施農家肥做基肥,重施磷、鉀肥,適施氮肥,施肥採用“前重、中補,後輕”的原則,每畝施純氮量12.5公斤左右協企糊,可獲500公斤產量。 3、搞好水份管理,適時露曬田,灌漿後保持田土乾乾濕濕,不要斷水太早。 4、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
審定意見及適種範圍: | 汕優桂33生育期與汕優2號相似或稍早和滲夜,抗性和產量均優於汕優2、6號,可在汕優2、6號的種植地區推廣,即可在南方稻區的華南南部做雙季早稻,在其他地方做中稻或晚稻。 |
審定情況: | 2007年5月17日退出\桂農業發[2007]24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