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接近,庶幾:“民亦勞止,~可小康”。
2. 水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汔
- 拼音:qì
- 讀音:ㄑㄧˋ
- 鄭碼:VMYD
基本信息,基本字義,詳細字義,詞性變化 〈副〉,方言集匯,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
基本信息
部首:氵 部外筆畫:3 總筆畫:6
筆順編號:441315 四角號碼:3811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6C54
基本字義
1. 接近,庶幾:“民亦勞止,~可小康”。
2. 水涸。
詳細字義
〈動〉
1. 水乾涸 [dry up]
汔,水涸也。——《說文》
汔淵剖珠,傾岩刊玉。——晉·葛洪《抱朴子》
2. 盡;完成 [exhaust;finish]
汔,盡也。——《廣雅》
壯狡汔盡窮屈。——《呂氏春秋·聽言》
汔盡(竭盡);汔事(完事)。
詞性變化 〈副〉
1. 幾乎,差不多 [almost]
2. 終竟;一直 [always]。如:汔無成效(一直沒有成效)。
方言集匯
1.粵語:ngat6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𠀤許訖切,音迄。《說文》水涸也。一曰泣下。
又幾也。《詩·大雅》汔可小康。《傳》汔,危也。《箋》幾也。《正義》爾雅釋詁云:𧰙,汔也。孫炎曰:汔,近也。郭璞曰:謂相摩近。◎按諸家反覆相訓,是汔為幾也。左傳昭二十年引此詩,杜預云:汔,期也。然則期字雖別,亦是近義。
又水名。《山海經》汔水出賈山,在大荒之中。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汔
水涸也。或曰泣下。從水氣聲。《詩》曰:“汔可小康。”許訖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