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子第一》是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求子第一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孫思邈
- 作品出處:《千金方》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求子第一
論曰:夫婦人之別有方者,以其胎妊生產崩傷之異故也。是以婦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難療。經言,婦人者,眾陰所集,常與濕居,十四以上,陰氣浮溢,百想經心,內傷五臟,外損姿顏,月水去留,前後互動,瘀血停凝,中道斷絕,其中傷墮不可具論矣。然五臟虛實交錯,惡血內漏,氣脈損竭,或飲食無度,損傷非一,或瘡痍未愈,便合陰陽,或便利於懸廁之上,風從下入,便成十二痼疾,所以婦人別立方也。若是四時節氣為病,虛實冷熱為患者,故與丈夫同也。惟懷胎妊而挾病者,避其毒藥耳。其雜病與丈夫同,則散在諸卷中,可得而知也。然而女人嗜欲多於丈夫,感病倍於男子,加以慈戀,愛憎,嫉妒,憂恚,染著堅牢,情不自抑,所以為病根深,療之難瘥。故養生之家,特須教子女學習此三卷婦人方,令其精曉,即於倉卒之秋,何憂畏也。夫四德者,女子立身之樞機,產育者,婦人性命之長務,若不通明於此,則何以免於夭枉者哉。故傅母之徒亦不可不學,常宜繕寫一本,懷挾隨身,以防不虞也。
論曰:人之情性皆願賢己。而疾不及人,至於學問,則隨情逐物,墮於事業,詎肯專一,推求至理,莫不虛棄光陰,沒齒無益。夫婚姻養育者,人倫之本,王化之基。聖人設教備論,厥旨後生莫能精曉,臨事之日,昏爾若愚,是則徒願賢己,而疾不及人之謬也,斯實不達賢己之趣,而妄徇虛聲以終無用。今具述求子之法,以貽後嗣,同志之士,或可覽焉。
論曰:夫欲求子者,當先知夫妻本命,五行相生,及與德合,並本命不在子休廢死墓中者,則求子必得。若其本命,五行相剋,及與刑殺衝破,並在子休廢死墓中者,則求子了不可得,慎無措意,縱或得者,於後終亦累人。若其相生並遇福德者,仍須根據法如方避諸禁忌,則所誕兒子,盡善盡美,難以具陳(禁忌法,受胎時日推旺相貴宿日法,在二十七卷中)。
論曰:凡人無子,當為夫妻俱有五勞七傷,虛羸百病所致,故有絕嗣之患。夫治之之法,男服七子散,女服紫石門冬丸及坐藥盪胞湯,無不有子也。
作者簡介
孫思邈(581~682),京兆華原(現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被後人稱為“藥王”。孫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經典,同時也博覽眾家醫書,研究古人醫療方劑。他選擇了"濟世活人"作為他的終生事業,為了解中草藥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孫思邈還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