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臨濟、曹洞兩派,均屬禪宗。相傳臨濟派於明初洪武年間,由四川碧峰寺和雙桂堂傳入永順;曹洞派於明萬曆年間,由湖北武漢歸元寺傳入永順。兩派佛教傳至縣境後,各自建廟立庵,開期傳戒,發展教徒。清末民初,永順僧尼約有1500餘人。全縣有大小寺廟70餘座,其中舊司城11座,靈溪鎮27座,余者散布縣內各地。民國29年(1940),中國佛教協會湖南省分會永順縣佛教支會成立,會址設縣城大西街紫竹林。支會設理會,首屆理事會由7位理事組成,首任理事長釋照定,副理事長釋照務、釋源德。民國37年(1948),理事會改選,釋妙安當選為第二屆理事長,釋源德、釋興光當選為第二屆副理事長。民國30年(1941),永順縣佛教支會組織千餘追悼抗日陣亡將士打“萬緣醮”。縣城百姓湊緣上表者達萬人之多。新中國建立後,僧尼留髮返俗者不少。“文化大革命”期間廟宇受到了嚴重破壞,佛像多被搗毀,廟產被沒收,僧尼被“專政”,正常教務活動被禁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落實了宗教政策,糾正了冤假錯案。據縣民委1985年統計,全縣有僧尼63人,已開放廟宇(觀音岩)l座。未開放的廟宇尚有12處,即麻岔老司城祖師殿、潤雅鄉四明山廟、倉坪鄉修貞寺,塔臥鄉仙人山廟、杉木鄉天華山廟、官壩鄉關聖宮、和平鄉雷顯寺、大壩鄉白岩寺、車坪鄉靈香寺、萬坪鄉咱竹坡地母庵及縣城原節孝祠所改之慧靈寺和遷至觀音岩之清淨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