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曆通寶

永曆通寶

永曆通寶是南明桂王政權的鑄幣。《三藩紀事本末》對此有較為明確的記載:“永明王神宗孫,避於梧州,於丙戌改元‘永曆’,其錢有大小4種。這時的中國正處於明末農民戰爭之中。和興朝通寶一樣,是亂世的產物。永曆通寶是南明政府的鑄幣,它在很多特點上都與興朝通寶相似,比如鑄行量大,鑄行時間長,屬於“滇派”風格——錢文多出自匠人之手,因此字型古拙樸素;內郭、外郭都較其他錢幣為寬,錢好打磨不甚精整;用材單一,多為銅幣;鑄工較粗糙,但錢體分量十足。而直到清朝鹹豐、同治朝,滇貴兩省所鑄大錢亦隱約可見其蹤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曆通寶
  • 所屬年代:明代
簡介,鑑賞常識,行情分析,

簡介

永曆通寶是南明桂王政權的鑄幣。《三藩紀事本末》對此有較為明確的記載:“永明王神宗孫,避於梧州,於丙戌改元‘永曆’,其錢有大小4種。”這時的中國正處於明末農民戰爭之中。和興朝通寶一樣,是亂世的產物。永曆通寶是南明政府的鑄幣鑄行量大,鑄行時間長,開創了一派自己的風格——“滇派”,其影響十分深遠。“滇派”錢幣與眾不同,錢文多出自匠人之手,因此字型古拙樸素;內郭、外郭都較其他錢幣為寬,錢好打磨不甚精整;用材單一,多為銅幣;鑄工較粗糙,但錢體分量十足。這種風格對後世吳三桂的“利用”、“昭武”及其孫吳世璠的“洪化”諸錢都有較為明顯的影響。而直到清朝鹹豐同治朝,滇黔兩省所鑄大錢亦隱約可見其蹤影。
永曆通寶

鑑賞常識

南明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稱帝時鑄。此錢版式多種,可分四等,小平錢徑2.5-2.7厘米,重4-4.8克,折二錢3厘米,折五錢3.2厘米,折十徑3.5-4.5厘米,重10-26克,輕重大小懸殊較大,除光背者,小平錢背文,御敕督部道府留粵輔明定國,尚有記局,記值等,折五背文五厘,折十背文壹分。永曆帝雖在位16年, 台灣永曆錢甚至流通時間達37年之久。清廷在台灣鼓鑄康熙錢後, 永曆錢開始銷毀改鑄,。加上清廷後來大力回收銷毀,永曆錢的存世量在明年號錢中不算多。
永曆通寶面紋的文字差異就有數種:有所謂“二水永曆”(“永”字寫成上“二”下“水”)者;“三角通”(“通”字上的橫折點寫成一倒三角形)者;“雙禾一目”(繁體“歷”字內寫成上為雙“禾”字,下為一“目”字,而正確寫法應為上“林”下“日”)者,還有“雙禾一日”等。

行情分析

根據博寶線上拍賣網2009年--2010年永曆通寶系列線上拍賣統計,在1年的時間內,永曆通寶一共有141枚拍品上拍,總瀏覽15464次,參與總人次達到49人,出價次數344次,其中價格最高的是永曆通寶背御,藏家最為關注的永曆通寶如下:直徑4.7厘米的大永曆通寶背“壹分”。其中競爭最為激烈的“永曆通寶”背御300元人民幣起拍,加價幅度20元,在經過45次出價後,最後以1220元的價格成交!
拍品名稱
尺寸
成交價
起拍價
永曆通寶背御
3.2g, 24 * 1 mm
1,220萬
300萬
永曆通寶背御
24.2 * 1.4 mm, 3.6g
740萬
500萬
永曆通寶背二厘一組3枚
普品 直徑25.8mm厚1.5mm
246萬
100萬
永曆通寶背二厘一組3枚
直徑26mm
220萬
220萬
永曆通寶(背“壹分”)三枚
直徑35.8mm/36mm/36mm
150萬
120萬
永曆通寶一組3枚
普通
130萬
120萬
永曆通寶背壹分一組2枚
普品
130萬
70萬
永曆通寶 背“壹分” 三枚
直徑36mm
130萬
120萬
永曆通寶(背“壹分”) 三枚
直徑35.5mm/35.5mm/36mm
120萬
120萬
永曆通寶一組3枚(背壹分、背二厘、光背)
普品
116萬
70萬
永曆通寶背字一組2枚(背工、背輔)
直徑26mm厚1.5mm;直徑25mm厚1mm
116萬
50萬
永曆通寶 背“壹分” 三枚
直徑35.2mm/35.6mm/36mm
110萬
100萬
永曆通寶背字一組3枚(背一分、背二厘、光背)
普品
110萬
100萬
永曆通寶一組2枚(背壹分、背二厘)
普品
110萬
80萬
永曆通寶背“壹分” 三枚
直徑36mm
110萬
100萬
永曆通寶小平一組4枚
直徑24.7mm-27.5mm
106萬
50萬
永曆通寶背字一組3枚(背一分、背二厘、光背)
普品
100萬
80萬
永曆通寶(背“壹分”) 二枚
直徑36mm厚1mm重8.7g
95萬
95萬
永曆通寶 背壹分 五厘 各一枚
直徑33mm/36mm重7.9g/11.1g
95萬
75萬
永曆通寶(背“壹分”) 二枚
普通
90萬
80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