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璠

吳世璠(1666年?—1681年),吳三桂之孫、吳應熊的嫡長子。他是吳周第二任皇帝。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稱帝,不久病死。吳世璠繼位吳周皇帝,年號洪化,退據貴陽,吳世璠年幼,軍心渙散,敗逃昆明

康熙二十年(1681年),定遠平寇大將軍趙良棟彰泰賴塔等從蜀、黔、桂三路入滇,吳世璠急令夏國相胡國柱馬寶移阻趙良棟,郭壯圖迎戰蔡毓榮,蔡毓榮縱火燒林,郭壯圖敗退。這時清軍逼近省城,吳世璠又調夏國相等人回援。吳世璠堅守五華山,拚死抵抗,圍昆明城,兩軍血肉互搏,相持數月。十月中旬,城內糧食不繼,文武紛降。昆明城破,守將胡國柱陣亡,郭壯圖自殺,吳世璠自刎,妻子郭皇后投繯,殘部6700餘人投降。吳世璠的首級及夏國相、馬寶等人被押解到北京。

基本介紹

  • 本名:吳世璠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人
  • 去世時間:洪化三年(1681年,康熙二十年)十月二十八日
  • 政權:吳周
人物生平,貴陽繼位,全盤崩潰,內部傾軋,負隅頑抗,身死城破,歷史評價,家族成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貴陽繼位

順治十年(1653年),因吳三桂屢立大功,多爾袞為媒,將皇太極的女兒和碩公主下嫁吳三桂兒子吳應熊,封他為"和碩額駙",加少保兼太子太保銜,頭銜是不少,不過必須長留在北京,實際是作為人質,挾制吳三桂。
吳三桂起兵反清前夕,曾派密使到京,準備接回兒子吳應熊。不料吳應熊不肯回昆明,並把康熙帝“將提前削藩之策”通告吳三桂,還讓使者將大兒子吳世璠秘密帶出京師。
康熙十三年(1674年5月18日)四月十三日,吳應熊和次子吳世琳均被康熙誅殺。吳三桂起兵反清,吳世璠留居雲南。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衡陽稱帝,封吳世璠為皇太孫。同年八月,吳三桂病重,授意他的心腹大臣,速命他吳世璠來衡州,託付後事。還未等到吳世璠來到,吳三桂便已病死,留在衡州的將領密議,派專使緊急把在前方的核心人物都召集到衡州後,再定大計。為防止因三桂死而導致軍心渙散和動搖,更防備不測事件發生,他們下令,將衡州城門關閉,禁出入,也不發喪,把三桂的死暫時隱瞞起來。為遮人耳目,每天令僕從照舊給三桂進奉衣食,如平時一樣,好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
吳三桂的侄、婿與心腹將領齊聚衡州,公推吳國貴總理軍務,派胡國柱回雲南,迎吳世璠前來衡州奔喪。吳國柱到達雲南,向留守的郭壯圖傳達眾將的意見,準備護送吳世璠去衡州。郭壯圖當即表示反對,他認為雲南為根本重地,世璠不能輕易出國門。吳國柱極力說服,壯圖根本不聽,以為可棄湖南,守險隘,猶可以在雲南作“夜郎王國”,力阻吳世璠離開雲南。吳國柱氣急大哭,在城外東郊徘徊數日,痛哭流涕,郭壯圖絲毫不為所動。實際上,郭壯圖有自己的打算。她有一個女兒嫁給了吳世璠,與她的女兒爭皇后的還有衛朴的女兒。郭壯圖力圖把世璠控制在自己手裡,因此就不準他去衡州。
胡國柱等用棉裹吳三桂遺體,秘密載往常德,由此載運回貴州、雲南,頗為方便。吳世璠沒有去衡州,只迎至貴陽,並在此即帝位,以貴陽府貢院為其行在,定明年為“洪化”元年(康熙十八年),給其祖父上尊號“太祖高皇帝”,父吳應熊為“孝恭皇帝”。官制皆依三桂所定,對各將吏都有所封賞,以方光琛郭壯圖為腹心,叔叔吳應期晉封楚王。經過一番明爭暗奪,郭壯圖的女兒被封為皇后。吳世璠召顧命大臣曹申吉等人赴雲南,只有曹申吉聽調應命,其餘皆託故不到。吳世璠即位時就遇有不祥之兆。在胡國柱奉命築壇代祭時,“陰風疾起”,燈燭皆滅。

全盤崩潰

自吳三桂一死,吳軍軍心進一步渙散,愈發不可收拾。吳應期堅守岳州,勉強維持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月,便棄城沖圍而逃,丟棄岳州,湖南門戶洞開,時刻待命渡江的荊州清軍於正月二十七日蜂擁渡江,千帆競發,漫江而來。康熙帝下令展開總攻擊,遂成破竹之勢,吳軍全線潰退。
吳應期、胡國柱、王緒等經長沙一口氣逃到辰州,安營紮寨,依險據守。到這時,除了辰州、武岡、新寧,湖南絕大部分地區都被清軍占領。
大將軍察尼趁機取岳州(今湖南嶽陽),克辰龍關。安親王岳樂克長沙,喇布復衡州,傅宏烈等部收復桂林,甘陝清軍克復漢中、重慶、成都。

內部傾軋

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月,吳世璠再逃昆明
吳世璠逃回昆明後,吳氏集團已處於崩潰之中。吳應期是吳氏集團中的一個核心人物。他從湖南逃到貴州,曾去朝見世璠,因為是自家人,留在內庭款待。在酒宴席上,應期想到這一連串的失敗,眼看連自家性命也難保,便把一切責任推到方光琛身上,大罵方光琛是“首禍”,追悔莫及。夏國相等內外親屬都在場,被他這一罵,皆痛哭失聲。吳應期此次隨從吳世璠從貴陽逃回雲南,一路上招集散逃兵士,又得一兩千人,至交水(今曲靖附近交河)駐紮,沒有去昆明。吳應期打算是重新集結逃散的吳軍,企圖回昆明搞宮廷政變,廢黜吳世璠,取而代之。此時掌實權的是吳世璠的岳父郭壯圖,他已掌握應期的動向,不待他有所行動,便跟大將線密謀此事。策劃後,線便打著受郭壯圖派遣的旗號,率部援貴州,至交水,騙應期慰勞軍隊,乘其無備,將其逮捕,當場用繩索勒死。郭壯圖得到已處死應期的密報,也立即在昆明下手,把應期的兩個兒子世琚和世珵一併勒死。
吳應期父子一死,吳氏政權便牢牢地掌握在郭壯圖手中。吳世璠還未成年,不過十五、六歲,凡事都決於他的岳父。內部傾軋,骨肉相殘,進一步削弱了吳氏政權的實力,人心繼續渙散下去,愈發不可收拾。

負隅頑抗

康熙二十年(1681年),定遠平寇大將軍趙良棟彰泰賴塔等從、黔、三路入滇,吳世璠急令夏國相胡國柱馬寶移阻趙良棟,郭壯圖迎戰蔡毓榮,蔡毓榮縱火燒林,郭壯圖敗退。這時清軍逼近省城,吳世璠又調夏國相等人回援。吳世璠堅守五華山,拚死抵抗,圍昆明城,兩軍血肉互搏,相持數月。
同年九月十六日,康熙帝向圍城的清軍將士又下了一道命令,催促他們速取昆明。
清軍直進至城下,吳世璠被迫遣兵出城迎戰,在歸化寺附近激戰多時,終被清軍擊敗,賴塔部進至銀錠山,蔡毓榮奪重重關與太平橋,趙良棟、穆占、巡撫王繼文奪玉皇閣。三路軍分撥後,開始連續數日夜猛攻,吳世璠與郭壯圖驚慌失措,眼看城將被攻破,卻計無所出,一籌莫展。

身死城破

清兵進抵昆明城下,與城上吳軍相視,已近在眼前。章泰等統帥在加緊攻城的同時,又展開政治攻勢,向城內射出一封封招降書,進一步動搖了吳軍的軍心。城內食已盡,又面臨清軍日夜攻擊,無處可逃,城旦夕可下,都感到無生路。城內吳軍包括將領也無心守城,打算早降,不失為死中求生。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二日,吳將余從龍、吳成鰲悄悄出城投降,將城中虛實如數報告了清軍統帥。章泰等人知城內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親自督戰,各路大軍猛攻,四面逼城,又密派余從龍進城招撫。
十月二十八日,吳將線、吳國柱、吳世吉、原任都統何進忠、林天擎等密謀,準備發動兵變,欲逮捕吳世璠、郭壯圖獻給清軍。吳世璠得到這一訊息,立即穿上皇帝的服裝,登臨大殿,舉刀自刎,一刀未死,又照喉管猛刺一刀,血流如注,一頭栽倒在血泊之中,死時才十六歲。他的皇后郭氏投環自縊死。宮中從死的達百餘人。
吳將線等擁兵闖入郭壯圖家,當即殺死郭壯圖心腹郭得勝。郭壯圖聞變,和他的兒子郭宗汾皆自刎死。城中頓時大亂。吳將線等人又擒住三桂的大學土方光琛及其子方學潛、侄學方范等首要分子,接管了全城。
十月二十九日,吳將線等將官打開昆明城門,向清軍投降,吳世璠的首級及夏國相、馬寶等人被押解到北京。歷時八年的三藩之亂結束。

歷史評價

康熙帝:逆孫吳世璠,猶復鴟張,據六詔之一隅,延殘喘以拒命。

家族成員

影視形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