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三灣改編舊址

永新三灣改編舊址

永新三灣改編舊址是永新縣西南邊陲的一個小山村,離縣城39公里,位於江西永新、井岡山、蓮花、湖南茶陵四縣交界處,當年是個地主反動政權想管而又嫌遠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新三灣改編舊址
  • 地理位置:江西永新、井岡山、蓮花、湖南茶陵四縣交界處
旅遊信息
永新三灣改編舊址
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撤離湘東,向南轉移到永新縣三灣村,前敵委員會在這裡對這支部隊進行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改編,史稱“三灣改編”。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建立了軍隊內的民主制度,塑造了人民軍隊的軍魂,三灣改編是把工農革命軍建成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重要開端,是我黨政治建軍史上的第一塊里程碑。
在三灣,現存多處革命遺址和豐富的革命文物,1961年3月,國務院在公布《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草案》中,將楓樹坪舊址、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士兵委員會舊址--泰和祥雜貨鋪、毛澤東舊居--協盛和雜貨鋪、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部舊址--鐘宗祠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國務院重新確認公布它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中宣部將三灣改編舊址群列為第二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除此之外,在永新縣境內還有許多革命舊址、舊居:毛澤東親自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秋溪鄉黨支部、龍源口大捷、湘贛省委舊址等。
為了利用三灣改編這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題材對廣大人民民眾進行教育,永新縣通過多方籌資,在楓樹坪東側改建了三灣改編紀念館,匯集史料界人士豐富和充實了灣史跡陳列內容,採用聲、光、電高標準、高檔次的陳
列形式。紀念館總投資600萬元,規劃用地5000平方米,中心大樓占1203平方米,建築面積2377平方米。一樓設定三灣改編史跡陳列、影視廳、休息室,二樓設定賀子珍和永新籍將軍展兩個附屬陳列、文物庫房、辦公室等。
三灣改編舊址群作為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為人民軍隊的新生地,接待了各級黨和國家領導人,每年接待觀眾幾十萬人次。其中,國防大學、南昌陸軍學院、長沙政治學院等多所軍隊大專院校每年必有學員前來參觀教學。2007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江西省國防教育基地”。
群峰環峙,風光秀麗的三灣村,坐落在永新縣西部的九隴山北麓。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來到這裡,進行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三灣改編”。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的開端,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為從組織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設一支全新型的人民軍隊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親自領導了湘贛邊境的秋收起義。參加起義的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原國民政府警衛團,有平江、瀏陽、醴陵等地的農軍,有安源的工人武裝。各路起義部隊經過艱苦的戰鬥,在瀏陽文家市會師,毛澤東作出了向井岡山進軍的英明決策。經過長途跋涉,艱苦轉戰,部隊於9月29日到達永新境內的三灣村。
三灣處在湘贛邊區的九隴山區,是茶陵、蓮花、永新、寧岡四縣交界的地方,由陳家、鐘家、上李家、下李家和三灣街組成,有50多戶人家,在山區是較大的村莊。
由於連續作戰和疲勞、飢餓、疾病的襲擾,起義部隊到達三灣時已不足千人。但還是起義時的編制,不少部隊官多兵少,槍多人少,很不利於作戰。在部隊成員中,多數是經過戰鬥鍛鍊和考驗的黨、團員和工農運動的骨幹。但也有少數未經改造的舊知識分子和舊軍官出身的人,在戰鬥失利、環境艱苦面前悲觀動搖。很顯然,不改變部隊這種狀況,不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不僅難以適應艱苦的環境,而且無法完成艱巨的革命任務。
面對著這種情況,怎么辦?黨怎樣領導、建設自己的軍隊?建設一支什麼樣的軍隊?毛澤東在到達三灣的當天晚上就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決定親手解決這箇中國革命中的重大問題,對部隊進行整編。
第二天,部隊集合。大家看到,從人群中走出一位高大魁偉的同志,頭上蓄著長發,身上穿著樸素的便衣,腿上打一雙綁腿,腳上套一雙草鞋。他和藹的態度,樂觀的神情,頓時使會場沉寂的空氣活躍起來,戰士們熱烈地鼓掌。
毛澤東向部隊全體同志說明了整編的意義,並針對少數人的悲觀動搖情緒,作了鼓舞人心的講話。他說:“……同志們,敵人只是在我們後面放冷搶,這有什麼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敵人他有兩隻腳,我們也有兩隻腳。……賀龍同志兩把菜刀起家,現在當軍長,帶了一個軍的人。我們現在不只兩把菜刀,我們有兩營人,還怕乾不起來嗎?……你們都是起義出來的,一個可以當敵人十個,十個可以當他一百。我們現在有這樣幾百人的部隊,還怕什麼?……沒有挫折和失敗,就不會有成功……”
毛委員一席話,把大家鼓動起來,戰士們聽著,不住地點頭。隊伍解散後,人們三五成群地議論起來。有的說:“毛委員不怕,我們還怕什麼?”有的說:“賀龍同志兩把菜刀能夠起家,我們幾百人還不能起家?”
部隊的情緒轉變了,勝利的信心提高了。
緊接著,部隊整編了組織,把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番號是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對於動搖不定的人,在做了大量思想工作的基礎上,採取自願原則,願留者留,願走者發給路費,並希望他們回到本地繼續革命。
很快在部隊建立了各級黨的組織。黨支部建在連上,班、排設黨小組。連以上設立黨代表,營、團建立黨委。整個部隊由毛澤東任書記的前敵委員會統一領導。規定重要的問題都要經黨委討論決定,使部隊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
整編中重新任命了幹部。在軍隊內部實行了民主制度,禁止槍殺逃兵,官長不許打罵士兵,廢除繁瑣的禮節,士兵有開會說話的自由,官兵待遇平等,連隊建立由全體士兵民主選舉產生的士兵委員會,在黨支部指導下進行宣傳、組織民眾的工作,組織領導士兵的文娛生活,監督部隊的經濟開支和一伙食管理。由於軍隊內部建立了民主制度,就一掃封建僱傭軍隊的一套作風,充分調動了士兵的積極性。
經過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保證了我軍的無產階級性質,使我軍成為執行革命政治任務的可靠工具。10月3日,在毛澤東率領下,起義部隊以嶄新的風貌,堅定的步伐,迎著朝陽,繼續向井岡山邁進。
(中國共產黨新聞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