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縣農業志

永平縣農業志

《永平縣農業志》是雲南省永平縣農業局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平縣農業志
  • 作者:雲南省永平縣農業局
  • 出版時間:2003年06月
  • 出版社:雲南民族出版社 
  • ISBN:7536726554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永平縣農業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包括農業生產、農業科技、農業管理工作、農業區劃、農業教育等。

作品目錄

封面
永平縣農業志
著作權頁
永平縣農業志編纂領導組
圖片
永平縣政區圖
永平縣城全景
雲南省農業副廳長孫海清(右一)到永平縣檢查指導工作
雲南農業廳副廳長湯克仁(右一)到永平縣調研農業生產
雲南省農業廳計財處處長關鼎祿(左二)到永平縣種子公司調研優質米加工項目
永平縣縣委書記張正賢在農業會議上作重要講話
永平縣縣長沈錫清在精心描繪永平縣農業發展藍圖
大理州州長趙立雄(左三)到永平縣指導農業生產
永平縣縣長沈錫清(右二)在檢查白芸豆生產
永平縣縣委、縣政府、縣政協領導在描繪農業藍圖
大理州農業局局長張樹藩(中)到永平縣指導春耕備耕工作
永平縣委副書記李光時在指導白芸豆種植
永平縣政協主度艾連欽(中)檢查、指導小春生產
雲南省雜交粳稻示範現場會在永平縣召開
在國家、省、州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永平縣天然草原恢復和建設項目全面啟動,在改善生態環境,再造秀美山川的同時,也為永平縣畜牧業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永平縣人大主任羅加文(中)檢查啤大麥樣板田
大理州農業局副局長王兆煒到永平縣指導農業生產
產業結構調整研討會(左一為副縣長張德鵬,左二為副縣長可斌)
水稻良種“鄂粳雜一號”豐產樣板現場觀摩會
永平縣縣委副書記楊根(右二)檢查,指導小春生產
永平縣副縣長張德鵬在科技培訓現場會上作指導
雲南省農業廳計財處副處長、永平縣政府掛職副縣長可斌在基層調研
永平縣農業局辦公大樓
永平縣農業局辦公、生活區
永平縣農業局職工宿樓
永平縣種子公司職工住宿區
永平縣農業局花園式辦公區
永平縣農機教練車庫
種子公司倉庫一角
優質米加工機械(一)
優質米加工機械(二)
優質食用油加工機械
加工出的優質袋裝米
大搞農田水利建設
新建設的機耕路
清水溝水庫
山區小水窖
坡改梯(台地)
“水稻良種劍88-19”
三面光排灌大溝
“水稻良種岫4-10”
“水稻良種70優4號”
水稻小拱膜育秧
陸稻地膜栽培
水稻旱育秧
雜交稻制種.父.母本長勢
“優質稻滇粳優2號”
鑑定小麥良種
包穀營養袋育苗
包穀定向密植栽培
包穀良種“掖單2號”
科技人員人工授粉
雜交制種獲豐收
包穀良種“扎單201
包穀良種“京多80”
茶苗大棚無性繁殖基地(一)
茶苗大棚無性繁殖基地(二)
大棚蔬菜(一)
大棚蔬菜(二)
雙低油菜樣板田
萬畝優質茶園
掛滿枝頭的橙
白木瓜苗
永平白木瓜
永平“大紅袍”花椒
永平香櫞
永平泡核桃和果仁
大田烤菸
長勢喜人的白芸豆
永平佛手柑
旱作立體農業示範
水果交易區一角
永平泡辣椒加工
人工栽培竹蓀
永平種植的“紅地球”葡萄
成品綠茶
白芸豆成品
永平龍街白皮大蒜
當地名蘭——丹心
當地名蘭——白玉荷
永平種植的梅型荷瓣蘭花
永平名蘭——春蕾
永平緬桂花
寶台山茶
當地生長的明代古茶花——九蕊十八瓣
永平縣首屆緬桂花卉節主會場
緬桂花卉節展區一角(一)
緬桂花卉節展區一角(二)
緬桂花卉節展區一角(三)
緬桂花卉節上的農.林.牧.水方隊
脫毒馬鈴薯示範樣板田
水稻脫粒機械
農機人員在示範機割
農機人員在檢修機械
農機作業——機旋
當地中藥材——西歸
農機作業
機制營養缽
榮譽
農業局歷年獲獎情況摘登
農科人員在開展街頭宣傳
永平縣農業局黨總支書記、局長莽德輝
永平縣農業局領導左起:楊兆榮(副局長)、莽德輝(局長、局黨總支書記)字沽生(副局長)
永平縣農技推廣工作會議
永平縣農業局下設各股、所、場、站負責人合影
永平縣農業局全體幹部職工合影
《永平縣農業志》編纂人員左起:楊李宗、楊瑞宏、王政、司馬新立
《永平縣農業志》編纂人員在認真編纂
《永平縣農業志》評審會場
《永平縣農業志》編纂人員與縣領導合影
參加《永平縣農業志》評審會議人員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農業資源
第一節 土地資源
一、境域
二、耕地
三、土地利用現狀
第二節 地質、地貌
一、地層
二、地質
三、地貌
第三節 土壤類型及分布
一、成土母質
二、土壤類型及分布
第四節 氣候特徵
一、氣候類型和特點
二、農業氣候分布
三、農業氣候條件
第五節 水力資源
一、河流
二、泉塘
三、地下水
第六節 人口及勞力資源
一、人口勞力
二、耕畜
第七節 資源普查
一、土壤普查
二、低荒資源調查
三、農業普查
第二章 農業土地管理制度
第二節 土地改革
第三節 農業互助合作
四、土地延包管理制度
第三章 農業生產
第一節 糧食作物
一、稻穀
二、包穀
三、小麥
四、蠶豆
五、其他農作物
第二節 經濟作物
一、油菜
二、烤菸
三、甘蔗
四、茶葉
五、蔬菜
六、水果
七、花卉
第三節 經濟效益
一、農業產值
二、農業成本和效益
第四節 生產方式
一、傳統耕作方式
二、耕作制度的改革
三、土壤改良
四、施肥方法
第四章 農業科技
第一節 科技組織
一、科技網路
二、科技隊伍
第二節 科技試驗示範
一、農作物品種不斷更新
二、農業實用技術不斷發展
第三節 農業科技推廣
一、大春農作物良種推廣
二、小春農作物良種推廣
三、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廣
四、農機、農具使用推廣
五、化肥、農藥使用推廣
第四節 種植業結構調整
一、糧經作物比例調整
二、提高糧豆單產,增加經濟作物面積
三、發展優質高效農業
第五節 農業科技成果
一、科技成果實施項目
二、農業科技研究與推廣及獲獎項目
第六節 農業高產記錄
一、水稻高產記錄
二、雜交包穀高產記錄
三、小麥高產記錄
四、蠶豆高產記錄
五、油菜高產記錄
六、大豆高產記錄
第五章 農業自然災害及防治
第一節 洪澇、乾旱災害
一、洪澇災害
二、乾旱災害
第二節 霜、雪、雹災、低溫冷害
一、霜、雪災
二、冰雹災
三、低溫冷害
第三節 風災
第四節 農作物病、蟲、草害
一、病、蟲、草害種類
二、常見病、蟲、草害
三、病、蟲、草害災情錄
第五節 鼠害
第六節 其他災害
一、崩塌、滑坡、土石流
二、動物災害
第七節 災害防治措施
一、乾旱、洪澇災害防治
二、霜、雪、雹災及低溫冷害防治措施
三、風災防治措施
四、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措施
五、鼠害防治措施
六、其他災害防治
第一節 農業局及所屬機構基本建設
第二節 基本農田保護
一、規劃目的和規劃原則
二、保護區的對象、標準及重點
三、壩區基本農田保護
四、山區基本農田保護
一、高穩產農田、地建設
二、灌溉、排澇渠系建設
三、坡改梯(台地)建設
四、山區小水窖建設
第七章 農業管理工作
第一節 農業政策法規的貫徹實施
一、農業政策的貫徹實施
二、農業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
第二節 農業規劃管理
一、“十五”規劃、項目實施及2010年的規劃
二、全面實施農業二次創業
三、退耕還林綜合規劃
第三節 農村經營管理
一、計畫管理
二、勞動管理
三、財務管理
四、農村經濟統計
五、農產品成本核算
六、農村經濟調查
第四節 農業資金管理
第五節 農用物資管理
第六節 農業產業結構管理
第七節 農業機構管理
第八節 職工隊伍管理
第八章 農業區劃
一、簡介
二、綜合農業區劃
三、農作物布局
第二節 農業機械化綜合區劃
一、簡介
二、農業機械化分區
第三節 農業氣候資源區劃
一、簡介
二、農業氣候分區
第九章 農業教育
第一節 職工理論、業務學習
第二節 高校深造培訓
第三節 廣播學校培訓
一、機構人員
二、教學培訓工作
第四節 農業機械化學校培訓
一、機構人員
二、技術培訓
第五節 農村科普培訓
第十章 機構隊伍
第一節 行政機構
一、農業局機構設定
二、局機關內設機構
第二節 黨群組織
一、農業局總支委員會
二、基層黨支部
三、共青團永平縣農業局支部
四、農業局工會委員會
五、婦女聯誼會
六、農學會
第三節 局屬事業單位
一、永平縣農技推廣中心
二、永平縣種子公司
三、永平縣茶葉園藝工作站
四、永平縣農機管理站
五、永平縣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
六、歷史上曾建單位簡介
第四節 鄉鎮農業科技機構
一、鄉鎮農科站
二、鄉鎮農業科技網路
第五節 職工隊伍建設
一、職工數量變化
二、職工素質變化
三、農業局股、所、場、站以上領導名錄
四、中級職稱以上人員名錄
五、參加農業工作30年以上人員名錄
六、先進單位、先進集體名錄
七、先進個人名錄
第十一章 物候、農事、農諺
第一節 物候
第二節 農事概要
第三節 節令、農時
第四節 農諺
一、氣象
二、節令
三、物候
四、土
五、肥
六、水
七、種
八、密
九、栽、管
十、植保
十一、果樹
十二、蠶桑
十三、畜牧
十四、其他
附錄
一、檔案輯錄
二、法規節錄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