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五銖錢,拓跋鮮卑所建北魏銅幣名。太和十九年(495),孝文帝下詔鑄太和五銖錢,但其流通不廣,“專貿於京邑,不行於天下”。至世宗宣武帝元恪永平三年(510)冬,...
五銖錢是中國古銅幣名。錢上有“五銖”二篆字,故名。漢武帝於元鼎四年 (前113年) 下令禁止郡國鑄錢,把各地私鑄的錢幣運到京師銷毀,將鑄幣大權收歸中央。...
五銖錢始鑄於西漢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錢重五銖,上有“五銖”二篆字,故名。...... 宣武帝永平三年(510)鑄“永平五銖”,孝莊帝永安二年(529)鑄“永安五銖”;...
太和五銖錢是北魏於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開始鑄造的錢幣,為青銅材質。...... 故尚書令王澄一再建議,準許太和五銖、永平五銖與古錢一併通用,唯禁用雞眼、鐶鑿等劣...
永安五銖錢是由拓跋鮮卑所建北魏銅幣名。...... 北魏於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下令始鑄五銖錢,文曰“太和五銖”。宣武帝元恪永平三年(510)冬,又下令,造五銖錢...
五銖:中國古代貨幣。漢武帝在位期間,鑒於原流通貨幣四銖半兩與“三銖”錢引發嚴重幣值混亂,鑄行重如錢文的“五銖”錢。其經歷郡國自鑄、官行赤仄、三官分鑄...
《魏書·食貨志》說“魏初至於太和,錢貨無所周流”,自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開始,北魏才先後鑄行“太和五銖”,“(永平)五銖”和“永安五銖”三種錢幣。...
上林三官五銖錢的鑄造工藝先進,多為銅範或製作極精細的泥范所造。三官錢形制及“朱”字頭方折的特點,系由三銖錢繼承而來,進而成為此後西漢時期五銖錢基本特徵。...
古錢幣術語。亦稱“磨邊錢”。指邊廓經磨銼取銅的窄邊或無廓錢。以西漢“五銖”為多見,故稱“磨邊五銖”。...
女錢,古錢幣術語。南朝梁武帝所鑄“五銖”,因其輕薄弱小而被稱為“女錢”又謂系對“男錢”而言。據《隋書·食貨志》載:“梁武帝乃鑄錢,肉好周郭,文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