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城隍廟

永寧城隍廟

永寧城隍廟始建於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古時建城必有城隍,故為永寧衛城的同期建築。城隍作為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據有關資料考證,原永寧城隍廟規模僅限於現有的後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寧城隍廟
  • 地理位置:福建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2800平方米
簡介,廟宇始建,建築特點,廟內供奉,分香石獅台灣,民間傳說,海內外影響,

簡介

永寧城隍廟座落在福建石獅市永寧南門與小東門之間,為永寧至今保留較完整的一座古寺廟。該廟居高臨下,放眼遠眺,深滬灣歷歷在望,故有背五虎(山)而面金獅(深滬山)之稱。其以氣勢之雄偉,廟貌之壯觀,被譽為“永寧福地”,反映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藝。

廟宇始建

永寧城隍廟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道光十五年(1835)經由鄉賢蔡名標發動各方善信,捐資進行擴建。清·光緒年間,再由港邊村鄉賢佘馬堆前往菲律賓,向鄉僑籌募資金加以整修、挺高門樓,方形成今日之大觀。

建築特點

永寧城隍廟座北朝南,建築面積1407平方米,占地2800平方米。以中軸線為基準,由門樓、前殿、戲台、拜亭、主殿、和左右廂房組成。主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殿前有檐樓,抬梁式木結構。前後殿均為重檐歇山式屋頂,余為單檐歇山頂。
永寧城隍廟
廟中除供奉城隍爺外,尚有二十四司、四大將、三夫人、役吏差官近百尊神像,儼然一派封建王朝州府衙門的縮影,是閩南地區少有的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一座城隍廟。
永寧城隍廟建築藝術結構嚴整、精美。其書法、聯文、木雕、石雕、磚刻均出自明、清高手。門樓兩側的“雷厲”“風行”四個石刻大字,書法遒勁、端莊大氣,令人讚嘆不已。拜亭兩側的清代石雕獅子栩栩如生,雕工精湛,堪稱石雕精品。廟內尚保存道光重修碑記、碑序各一方,對研究清代閩台關係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由於永寧城隍廟建築之恢宏,規制之完備,在福建省同類建築中具有典型代表性,且在閩南、台灣及東南亞地區有較大的影響。1996年2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列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廟內供奉

隍廟主殿除祀奉城隍外,左右奉祀有城隍夫人、閻羅王、天妃及廣澤尊王等尊神,城隍像前還祀有文武兩位判官。左邊的判官手裡拿著“生死薄”,右邊判官手裡拿著“善惡薄”,顯示出城隍廟所供奉的是管理亡魂的神靈,是“剪惡除凶”之神。右側的判官俗稱武判,通常由古代英烈擔任,如伍子胥、張巡、許遠等歷代名將,左邊的判官俗稱文判,這位文判的俗身,是唐代名臣顏真卿,他剛正不阿,討伐安祿山叛亂有功,封魯郡公,道教封他為“北極驅邪左判官”。一位凡界的忠烈之士,犧牲後成為冥界的仙官吏,不能不說是中國道教趨向於世俗化的歷史安排。
永寧城隍廟
大殿右側的磚雕極為罕見,磚壁上雕麒麟,麒麟是傳說中的神獸、與龍、龜、鳳並稱四靈。《禮記》上說:“麒麟體信厚,鳳知治亂,龜兆吉祥,龍能變化,故謂四靈。麒麟古稱仁獸也是祥瑞的徵兆。也有人說這隻獸神是“獬豸(xie zhi)”。傳說這種動物能辨曲直邪佞(ning),古代把獬豸作為司法官員的衣冠裝飾以表示公正。城隍素稱監察人間善惡正邪,獬豸作為城隍廟的裝飾構件,再貼切不過了。
牆雕上還有一隻猴子爬在樹上拿著一根捅蜂窩,形象生動有趣,此外還有鶴、鳳、靈芝等。浮雕採用象徵寓意的民間傳統藝術手法。如猴子、蜜蜂,諧音“封侯”,鶴、靈芝寓意“福祿長壽”。總之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磚雕的藝術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工藝的發展歷史,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
我們從城隍廟的建築模式不難看出,規制完全依照陰間衙門的形式,城隍廟中所設定的等級分明的主神、佐神、隸役等,儼然形成一套完整的陰間王朝的官吏系統。

分香石獅台灣

永寧城隍廟與石獅及台灣鹿港城隍廟有著特殊淵源。據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攻陷永寧城,百姓紛紛出逃,有王、陳、洪、何、商等十餘姓居民逃往石獅,永寧城隍神像被一商姓信士背負到石獅,遂將其供奉起來。迨至萬曆二十年(1592)於石獅券內(今寬仁街)建城隍廟崇祀。每年古歷五月二十八日城隍爺生日,石獅善男信女都到永寧進香。石獅城隍廟有一對聯:“鰲城香火分來久,獅地風雲拂去多”記載了這一淵源。
永寧城隍廟分支台灣鹿港則另有一段故事。明清期間,永寧與台灣商業往來頻繁,永寧商家定居在鹿港、漳化者眾多。至今鹿港鎮仍有泉州街、永寧街等街名。時有永寧一高姓商家在鹿港開設“日興”商行,專營大陸土產,規模頗大。有一次商行失竊,損失慘重。但案發多時未能偵破,高姓商人正為此煩惱之時,有人建議請家鄉永寧城隍爺渡海來台斷案。高姓商人聽從此議,遂返回永寧請城隍爺過水到台灣。果然一到鹿港,賊人心生懼怕,不多日便自往投案,獻出贓物。自此永寧城隍在台灣聲名遠播,每年城隍爺誕辰之日,台灣鄉親即到永寧大做壽慶。數年後,並於鹿港為永寧城隍爺建了廟宇(鰲亭宮)。近幾年來,海峽兩岸氣氛緩和,閩台兩地宗教文化漸趨活躍,台灣同胞組團前來永寧進香者猶多。

民間傳說

晉江沿海一帶流傳著永寧城隍顯聖保民的故事。傳說清代某年的某一天,200多條漁船出海捕魚,忽然迎面來了一條小船,船上站著一個老漢,大聲叫到:“我乃永寧忠佑侯,特來指點,颱風將至,請速速返航,免遭不測。”漁民聽後,紛紛回航進港,不一會,果然天色驟變,颱風呼嘯,暴雨成災,200多條漁船因避港及時,安然無恙。後漁民流傳:“永寧城隍顯威靈,警報颱風事是真,漁船返航安無恙,眾夸忠佑保漁民“。自此之後,泉州、晉江、石獅等地眾善信設壇奉祀永寧城隍,每年還派人至永寧城隍焚香敬奉,並多處分爐,依例於五月二十八城隍生日,組團到永寧祖廟求安祈福。講到城隍分靈,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呢。
當年民間為爭田地、水源常引發大規模的械鬥。有一年,石獅兩村莊又因田地、水源起糾紛,雙方出動大批人馬,準備大幹一場,縣令派役差來調解,可是效果不大,眼看一場大戰不可避免。這時有外地的善信從永寧城隍迎香經過此地。械鬥雙方見此迎香隊伍,紛紛放下手中兇器,向城隍分身燒香磕頭,縣令看到這種景象,靈機一動就利用這尊神明順利解決了亂子。永寧城隍的香火自此盛極。為將地境平安,故將永寧城隍分爐石獅。

海內外影響

600多年來,永寧城隍廟香火綿延不斷,除石獅、鹿港兩地城隍外,分靈各地的城隍也不在少數,如在晉江安海的青石、山仔、橋頭萬寶殿、陳埭的塘頭、錦尚(厝上)、惠安的崇武、東園以及南安的水頭鄭厝等地,還有台灣的台南台中嘉義、金門等地。至於永寧城隍隨著華僑遠居海外而分靈國外者也不乏其數,如泰國的未卡城、新加坡柏城街,以及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緬甸等華人聚集的地方。
多年來,在海內外善信的支持下,永寧城隍廟進行全面維修,使古廟新姿煥發,成為我市一個環境優美的旅遊景點,永寧城隍廟正以其獨特的人文風貌和秀麗的自然景觀,吸引著海內外的朝聖者和觀光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