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永城鎮位於綦江區域東北部,處於東經106°46′37″至106°52′32″,北緯28°57′45″至29°02′39″範圍內,東西長約9.6公里,南北寬約8.8公里,幅員面積62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71個村(居)民小組,2008年人口為2.3萬。永城鎮
自然條件較好,多數地方開闊平坦,平均海拔在350米左右。而在它東部的萬盛經開區青山平均海拔在700米左右,在它西部的綦江
老瀛山(是省級自然生態保護區)
平均海拔在900米左右。永城境內高度低、面積小的丘包星羅棋布,圍繞小丘包的是一口口魚塘和一片片農田,一條小河自北向南饒過小丘包穿過境內。永城鎮土地肥沃、水源豐富,是綦江有名的“魚米之鄉”。
歷史文化
20世紀八十年代,考古專家在永城發現了古人用的
石斧,這說明早在
新石器時代,永城就有人類活動。永城境內文化遺蹟眾多:有歷經1800餘年的漢代墓群,有嘉靖22年綦江知縣劉憲親題的“鳳冠石”和道光27年修刻的“綦風士氣”石刻,有道光十八年建立的“
芙蓉書院”,還有生殖崇拜文化石刻、天成大廟和中華觀等文化遺蹟;有被列入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永城民間吹打”,永城鎮還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之鄉”。出了紅軍反圍剿中活捉張輝瓚受毛澤東讚譽的紅四軍軍長王良,還出了被周恩來讚譽的“霍氏三傑”(
霍步青、霍栗如、霍琨鏞)等英雄人物。
交通情況
永城鎮交通極其便捷,六條出境公路通往周邊各地,特別是2004年重慶三環高速公路綦萬段通車後,永城到萬盛僅需8分種,到綦江縣城只花10分鐘,到重慶市區不到1小時,到貴州的
貴陽只用三個半小時。永城鎮
經濟基礎較好,綦江中小企業創業園設在境內。2008年,全鎮生產總值2.8億元,農業總產值1.3億元,工業總產值4.1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0.615億元,鎮級財政收入261萬元,城鎮化率達到25.1%,在全縣20個街鎮年度綜合考核中排名第二,其中GDP增幅、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工業總產值增幅三項指標還排名全縣第一。
區域代碼
500222115:~001永豐居委會、~200中華村、~201大橋村、~202瀛山村、~203復興村、~204大興村、~205溫泉村、~206黃沙村、~207永和村。
歷史沿革
永城鎮很早就有人類活動,境內發掘出1800餘年前的漢代墓群;到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設為永興里,也稱永里,據《綦江縣誌》和其它資料記載,民國時期的蒲渡河、皂角扁、隆盛場、蓮花石、三角塘、陳家壩和萬盛金橋等管轄地均屬永興里地域。
民國19年(公元1930年)撤里設鄉,永里管轄的皂角扁改為永豐鄉,管轄範圍直到2001年沒有變化。
1958年實行
人民公社,改永豐鄉為永豐公社,管轄永城、中華、白岩、大橋、聯生、九龍、瀛山、永瀛、伏瀛、伏興、大興、新華、石良、永和、永樂共15個大隊。1984年改公社為鄉,同時更名為永城鄉。
1993年11月撤區建鎮,更名為永城鎮。1998年設立永豐居委會。
2001年全縣建制調整,將原來蒲河鎮的黃沙、溫泉、後山、新橋村劃歸永城,並對村社進行撤併調整,將19個村調整8個村。
全鎮轄8村1個
居委會(即永豐居委會、中華村、大橋村、瀛山村、復興村、大興村、溫泉村、黃沙村、永和村),71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2.3萬。
經濟建設
鎮黨委、政府按照“綠色永城”構想和建設“綦東第一鎮”的總體目標,搶抓綦萬高速公路建設機遇,做好農業產業化、小城鎮建設、民營經濟和旅遊四篇文章,加快縣“三化”示範鎮建設步伐。城鎮化進程加快永城城鎮總體規劃已經完成,突出了綠色和景觀兩大主題。改造場鎮公路800米,累積閒散資金5000多萬元,新增場鎮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澆鑄場鎮水泥路面1.5萬平方米。完成了松灣水庫借水渠工程,常年蓄水148萬立方米,安裝了場鎮自來水淨化器,居民用上了潔淨水。安裝了路燈37盞,栽植行道樹1000餘棵,實施“綠化、美化、淨化、亮化”工程,榮獲“市優秀綠化小城鎮”、“縣衛生小城鎮”稱號,場鎮至轉盤出口1.1公里主大街路基鋪通,正在實施硬化,雙排涵洞和排水溝工程相繼完成,農民新村建房1800平方米。
農業園區建設進展順利2400畝美國布朗李基地環繞城鎮形成綠化帶,占地1700畝的鳳冠山風景區松濤陣陣,瓜果飄香。永豐河流域農業綜合開發園區,建成了雜柑基地4500畝、精品蔬菜基地1000畝、優質稻3000畝,100畝特產魚池和100畝大棚珍稀食用菌已投入生產。2000畝無公害蔬菜、6000畝中藥材等項目正在抓緊實施。完成了松灣水庫堤壩灌漿防漏工程,維修灌溉大堰10.7公里,確保4000畝良田灌溉和人畜飲水。
慶江工業園區發展迅猛投資4.5億元、年產200萬噸的重慶綦江科華水泥項目成功落戶永城,將於9月28日試行投產。重慶川江毛紡廠已啟動建設,銀渤公司、東風齒輪廠、碎石建材廠、石英砂廠、織布廠等60多家企業雲集慶江,成為永城“工業強鎮”的支柱產業。
發展目標
五年規劃(2007-2011)
經過五年的努力,把永城鎮建設成為綦江的“三化示範鎮”、經濟強鎮和文化重鎮,基本形成“一園(永城中小企業創業園)二區(工業區、生活區)三基地(建材基地、鑄鍛基地、菜果基地)”的發展布局,到2011年,全鎮生產總值達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000元,鎮級財政收入達500萬元。具體的發展任務有:連通一條街;完成迎賓大道及場鎮建設硬化兩條路;硬化迎賓大道和場鎮至梨樹埡口段公路建成三基地;建材、鑄鍛、菜果基地辦好四件大事;建好農貿市場、修建三級汽車站、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鄉鎮事記
2008年十件大事
1.完成迎賓大道的硬化、綠化、亮化工程
2.完成永城至慶江隧道的科研可行性論證3.完成衛生院、社保大廳、三級汽車站、司法所建設
4.完成場鎮供水站的遷、擴建工程
5.完成五肖路、黃神路和梨永路道路硬化
6.引進一至二個投資500萬元以上的企業
7.規劃啟動農貿市場建設
8.完成場鎮電網改選
9.完成8個村遠程教育接收終端站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