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條棗

永和條棗

永和條棗,山西省永和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永和紅棗以核小、皮薄、肉厚、天然無蟲、無公害、無污染而久負盛名,獲得了國家綠色食品證書和獎章,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棗鄉”稱號,是全國無蟲紅棗第一縣。永和縣位於北溫帶,為紅棗適生區,其特殊的環境條件,形成了永和紅棗個大、皮薄、核小、味甜等特殊的品質。

2011年08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永和條棗”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和條棗
  • 產地名稱:山西省永和縣
  • 品質特點:個大皮薄、核小味甜、無污染公害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第1635號
  • 批准時間:2011年08月17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永和紅棗果實較大,頂部稍細,呈長柱形,核小肉厚,單果重18—20克。成熟鮮棗皮為深紅色,有光澤,果肉拉開可見糖絲,絲長不易斷,有糖香味。永和條棗所含有的維生素、蛋白質、脂肪、鈣元素、鉀元素、鎂元素、鐵元素、磷元素等營養成分含量均高於普通產品。永和紅棗主栽品種為永和條棗,該品種占栽植面積的70%以上。
永和條棗永和條棗

產地環境

山西省臨汾市永和縣屬溫暖帶大陸性氣候,全縣平均氣溫10.5℃,一月平均氣溫-6.2℃,極端最高氣溫35.8℃,極端最低氣溫-22.2℃;地下0—20厘米,年平均地溫10.1℃;本縣熱量資源較豐富,≥10℃以上積溫3074—3648.5℃,年平均無霜期190天,十月份果實成熟期,晝夜溫差大,使得棗果糖分轉化期長、積累多、含糖量高、著色紅、肉質厚。
棗樹最適宜於在年降雨量為400—600毫米的地區生長,過大的雨量會使條棗出現裂果,永和縣年均降雨量為525毫米,多集中在7—9月份,棗著色期、成熟期在10月上、中旬,與雨期相錯,有效減少了條棗裂果現象的出現,保證了條棗的品相。
永和條棗種植在永和縣境內西面沿黃一帶,地形多為坡地,坡度10度左右。海拔在550—800米之間。土壤多為沙壤土,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1.04%,全氮平均為0.066%,速效鉀平均為117ppm,速效磷平均含量為6.5ppm,含水量適中,六、七月份土壤表層1—10厘米內含水量不超過10%,食心蟲無法生存。棗樹是喜光樹種,永和縣歷年平均日照總時數2541.8小時,可以充分滿足優質紅棗對光照的需求。

歷史淵源

永和縣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和中國最適宜生長紅棗產地之一,擁有2000多年紅棗栽植歷史。
唐代,永和條棗就被列為貢品。
20世紀60年代,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曾給永和縣簽發嘉獎令,鼓勵發展紅棗。
1996年,永和條棗獲國家A-綠色食品證書,紅棗已成為永和縣地方特產和主導產業。
2005年,永和縣農企建立了6180畝15萬株的乾坤灣棗園,經3年轉換期,按照國家有機標準種植、生產和管理,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永和紅棗產業也得到了不斷發展。永和縣按照臨汾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實施山區“331”特色農業工程的戰略部署。
2010年後,由於受裂果及病蟲害的影響,永和紅棗產量急劇下降,有“十年九不收”的說法,農民收入沒有保障。為解決這個問題,2013年起,永和縣與山西省農科院開展“院縣合作”,對經濟林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管護,紅棗的品質得到很大提升,但裂果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成為制約紅棗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2017年5月,永和縣委、縣政府未雨綢繆,針對紅棗、玉米、核桃主導產業發展中的風險,縣財政拿出422萬元,簽訂參保契約,為全縣2146戶貧困戶棗農的5.29萬畝紅棗購買保險。
永和條棗永和條棗

生產情況

2007年,永和縣紅棗栽植面積已達30萬畝,900萬株。其中,南莊鄉160萬株,5.7萬畝;打石腰182萬株,6.5萬畝;閣底鄉200萬株,7.2萬畝;交口鄉100萬株,3.6萬畝;芝河鎮40萬株,1.5萬畝;坡頭鄉8.5萬株,0.3萬畝;桑壁鎮10萬株,0.4萬畝。農民人均150餘株,主要分布在城西沿黃四鄉鎮。從樹齡結構上看10年生以下的幼樹600萬株,10—80年生的大樹為300萬株,年紅棗產量可達1500萬千克。全縣農民純收入的70%來源於紅棗產業。
21世紀初統計,永和縣有紅棗的戶數達8400多戶,占到全縣總戶數的75%以上,兼業戶150餘戶,全縣從事紅棗產業的達12924人,其中,從事種植業的達12600人,從事加工流通行業的300餘人,永和縣近1/5的人在從事紅棗產業相關工作。
2015年,永和縣紅棗種植面積20萬畝,總產量達2000多萬斤。
2016年,永和縣紅棗品種達到30多個,栽植面積達20萬畝,600萬株,產量達2000萬斤。
2017年,永和條棗有20萬畝600萬株的規模,正常年景產量為4000多萬斤,產值上億元,紅棗收入占到產棗區農民收入的75%以上。

產品榮譽

1993年,永和縣被國務院農業綜合開發辦、林業部確定為名優特產品“紅棗示範基地縣”。
1997年10月,在山西省首屆乾果經濟林產品評獎展銷會上,永和木棗被評為“山西十大名棗”。
2000年,獲“全國農產品博覽會”金獎。
2007年10月,永和縣被省農業廳確定為特色農產品(紅棗)生產基地縣。同年12月,永和縣乾坤灣有機紅棗被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專業委員會認定為2007年度有機轉換產品。
2008年以後,每年經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檢測合格並頒發證書。
2011年08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永和條棗”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永和條棗永和條棗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永和條棗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包括山西省永和縣縣內,涉及打石腰、南莊、閣底3個鄉31個行政村,北到南莊鄉的前北頭村,西到打石腰鄉河澮里村,東至芝河鎮,南至閣底鄉佛堂村。地理坐標為:東徑110°20′—110°40′北緯36°30′—36°55′。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性要求。棗樹園地宜選擇空氣、水源無污染,土層深厚、肥沃、排水透氣良好,pH值6.8—7.5的沙壤土,所在地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糖份積累和乾物質的形成。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永和條棗適宜性廣,抗旱、抗澇、抗瘠薄,適合種植在灘涂地和沿河流域的條棗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
除雜草為生長季節,及時對棗溝進行鬆土除草以提高土壤的透氣性,促進苗木生長。刨樹盤。秋末在樹體1—3米範圍內,結合施基肥,深翻土壤,靠近樹幹處淺些,外圍深些,深度10—30厘米,增厚活土層,改良土壤,消滅地下越冬害蟲。施基肥。基肥以腐熟農家肥為主,可適量加入速效肥,果實採收後,每畝施有機肥2500—3000千克左右,採用環狀溝施或放射狀溝施。花果管理。幼樹摘心:5月上旬,新生棗頭、二次枝和棗吊摘心,抑制棗頭過旺生長。花期放蜂:一般每0.4—0.6公頃棗園放1箱蜜蜂。化學防治:棗樹萌芽前全樹噴1次5波美度石硫合劑。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的規定。選擇新鮮成熟、果大核小、皮薄肉厚、含糖量高的原料進行加工。熱燙將鮮棗裝入籃內,浸於沸水中5分鐘,以果皮稍軟為度,用冷水冷卻。乾燥乾燥可採用自然乾燥和人工乾燥。自然乾燥一般需一個月左右,並在曬制過程中每天翻動幾次,以加速乾燥過程,同時厚度不要太大,保證水分的快速蒸發。人工乾燥一般每平方米烘盤裝鮮棗15千克左右,最後降溫到時50℃,全部乾燥需20—24小時。將乾燥後的棗堆積12—15天,使其內部水分重新轉移,分布平衡,並及時剔除發酵、霉爛、發熱等不良棗果。
(5)生產記錄。從永和條棗種植(整地、施肥、澆水)種子種苗晾曬,栽植時間,除草追肥澆水等。田間管理到成熟收穫都要認真記錄生產情況,病蟲害發生防疫情況,技術措施,農藥化肥的使用情況,建立永和條棗生產過程記錄檔案,記錄投入的名稱、使用時間、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量。加工廠建立記載加工種類、工藝、數量、等級、加工時間和所用數量。

專用標誌使用

地域範圍內的永和條棗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永和條棗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規定生產和使用標誌,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永和條棗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結合標註形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