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逝落的文明

永不逝落的文明

《永不逝落的文明》是2004年1月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光冀。

基本介紹

  • 書名:永不逝落的文明
  • 作者:徐光冀
  • ISBN:9787806037836
  • 頁數:215
  • 定價:29.00
  •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01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三峽文物搶救紀實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編輯推薦

2003年6月1日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開始實現二期蓄水,壩前水位升至155米高程,隨即雙線五級船閘開始啟用,不久首批大型發電機組將併網發電,標誌著三峽工程“防洪、發電、通航”三大目標,將得到階段性的實現。這是三峽工程建設的一個里程碑,受到世人矚目。 二期蓄水135米水位以下的庫區陸地,將淹沒於水下,此前這一階段的文物保護工程,已於2003年4月下旬按規劃要求完成任務,並通過驗收。參加文物保護工程的文物考古工作者、相關學科、相關工程的工作人員,在有關部門的支持和積極配合下,經過艱苦努力,從規劃階段到實施階段( 1993-2003年)10年間,取得了階段性重大成果,同樣受到世人矚目。

內容簡介

長江三峽地區人文景觀薈萃,三峽大壩建成後水位將升至175米,勢必會有很多文物被淹沒。為了保護這些久遠的文明,國家專門成立了文物搶救保護專家小組,在三峽庫區展開了大規模的文物保護工作。本書主編徐光冀先生即顯該專家組成員。 本項工作從1993年正式啟動至今已有10年。這期間幾乎動用了全國所有的文物考古和相關學科的力量,有近百家高校考古文物和科研機構,上千名專業人員、上萬名工作人員奮力參加。使三峽庫區成為全國*的考古文物保護工地。十年來都保護了哪些文物?有哪些考古重大發現?本書從中遴選34個主要保護項目,包括張飛廟的拆遷與復建、石寶寨的保護、大昌古城的搬遷復建以及一些地下文物的發掘保護等等—— 作者都是在一線負責本項闊的專家,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和*信息,保證了文章的科學性和學術性。二百餘幅精美插圖,增強了現場感和收藏價值。2003年6月三峽工程二期蓄水,長江水位漲至135米。已有部分文物永沉水下,使本書更加具有保存的價值。

圖書目錄

-.沉睡千三峽庫區最早的古文化
――井水灣及分布於長江第三級階地的;日石器時代遺址
二、三峽文明之曙光
――奉節魚復浦遺址發現七千多年前的陶片
三、渝東地區新發現最早的新石器遺存
――豐都玉溪遺址的發掘
四、三峽考古的一個坐標點
――巴東桐木園遺址的發掘
五、待解讀的歷史遺存
――記種歸柳林溪遺址
六、一個漸開的談
――巫山大溪遺址
七、渝東地區新發現的新石器晚期文化
――忠縣哨棚嘴遺址的發掘
八、五千年的無字“史書”
――記忠縣中壩遺址的發掘
九、三峽庫區面積最大的楚文化遺存
――科歸官莊坪遺址
十、尋覓巴人的聚落
――解讀巫山雙堰塘遺址

作者簡介

徐光冀,研究員。男,漢族,1935年出生於北平市。安徽歙縣人。
195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同年,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前隸屬中國科學院)工作至今。曾任常務副所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秘書長、《中國考古學年鑑》主編等職。現任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成員、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三峽工程文物保護規劃組成員、南水北調工程文物保護專家組成員、重慶市人民政府專家顧問組顧問、山西省北朝文物研究中心顧問等職。
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全國社科基金優秀成果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獎、科學出版社優秀作者獎、《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出版榮譽證書等。長期從事田野考古調查、發掘和研究工作。主要領域為新石器文化、青銅文化和秦漢魏晉南北朝考古。曾主持或參加夏家店、南山根、富河溝門、蜘蛛山、大甸子等重要遺址的發掘;主持英金河、陰山烏爾吉木倫河、納林河等流域的調查發掘工作; 主持鄴城遺址和磁縣北朝陵墓區的勘探發掘工作。近年來主要從事文物保護工作,參加制訂三峽工程庫區和遷建區文物保護規劃;參加南水北調工程中線、東線文物保護規劃的評審和論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