鵠(水鵠)

鵠(天鵝的別名)

水鵠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鵠,又名天鵝、白天鵝、大天鵝、咳聲天鵝、喇叭天鵝、黃嘴天鵝、白鵝、鴻鵠、白鴻鶴、黃鵠,是雁形目鴨科天鵝屬大型游禽。全體白色,頸較長,與軀體等長或比軀體長,在水面時頸垂直向上,頭向前平伸;嘴基部高,嘴黑色,但上嘴基部的黃色斑面積較大,向前從兩側伸到鼻孔之下,嘴先端和腳黑色;幼鳥通體淡灰褐色。據師曠《禽經》上所說“鵠鳴哠哠”,所以稱為鵠。

鵠在中國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新疆等地繁殖,於華中及東南沿海越冬;國外分布於格陵蘭、北歐、中歐、亞洲北部、中亞、東北亞等地。棲息於開闊的、水生植物繁茂的淺水水域。除繁殖期外成群生活,晝夜均有活動,性機警、膽怯,善游泳。鵠是候鳥,遷徙時以小家族為單位,呈“一”字“人”字或“V”字形隊伍。主要以水生植物葉、莖、種子和根莖為食,也吃少量的蚯蚓、軟體動物和水生昆蟲。鵠一般為終身伴侶制,繁殖期5~6月,雌鳥獨自營巢,每窩卵通常4~5枚,孵化期31~40天。壽命約8年。

鵠體形大,羽色潔白,為中國的珍禽,因善於游泳,姿態優美,作為觀賞禽類得到人們的喜愛。鵠過去一度是重要的狩獵鳥,使數量減少,現已被列為中國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新疆巴音布魯克湖仍是中國最大、保護得最好的天鵝繁殖地,是中國著名的天鵝湖。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Cygnus cygnus L. 
  • 別名:大天鵝、白天鵝、鵠等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雁形目 
  • 鴨科 
  • 天鵝屬 
  • :大天鵝 
  • 分布區域北歐亞洲北部,越冬在中歐、中亞及中國 
  • 中文名:大天鵝
  • 二名法:Cygnus cygnus 
  • 拼音:hú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遷徙,生境,食物,生長繁殖,營巢,產卵,育雛,地理分布,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鵠即大天鵝,是一種大型游禽,體長120-160厘米,翼展218-243厘米,體重8-12千克,壽命8年。全身的羽毛均為雪白的顏色,大小類似疣鼻天鵝,但也有明顯差異。大天鵝有黃色和黑色的嘴,只有頭部和嘴的基部略顯棕黃色,嘴的端部和腳為黑色。虹膜-褐色。它的身體肥胖而豐滿,脖子的長度是鳥類中占身體長度比例最大的,甚至超過了身體的長度。腿部較短,腳上有黑色的蹼,游泳前進時,腿和腳折迭在一起,以減少阻力;向後推水時,腳上的蹼全部張開,形成一個酷似船槳的表面,交替划水,如屢平地。它還常常用尾部的尾脂腺分泌的油脂塗抹羽毛,用來防水。
大天鵝的喙部有豐富的觸覺感受器,叫做赫伯小體,主要生於上、下嘴尖端的裡面,僅在上嘴邊緣每平方毫米就有27個,比人類手指上的還要多,它就是靠嘴緣靈敏的觸覺在水中尋覓水菊、莎草等水生植物,有時也捕捉昆蟲和蚯蚓等小型動物為食。
鵠
幼鳥身上是灰棕色羽毛,嘴呈暗肉色。一年後它們才完全長出和成鳥的羽毛相同的白羽毛。

生活習性

天鵝雌雄兩性相似。它們能從氣管發出不同的聲音。除繁殖期外,天鵝成群地生活。雌雄結成終生配偶。求偶行為包括以喙相碰或以頭相靠。由雌天鵝孵卵,雄天鵝在附近警戒;有的種類雄性亦替換孵卵。幼雛頸短,絨毛稠密;出殼幾小時後即能跑和游泳,但雙親仍精心照料數月;有的種類的幼雛可伏在父母親的背上。未成年天鵝的羽毛為灰色或褐色,有雜紋,直至滿兩歲以上。第三年或第四年才達性成熟。

遷徙

9月中下旬天鵝開始離開繁殖地往越冬地遷徙,10月下旬至11月初到達越冬地。翌年2月末3月初又離開越冬地往繁殖地遷徙,3月末4月初到達繁殖地。遷徙時常成6-20多隻的小群或家族群遷飛。飛行高度較高,佇列整齊,常成“一”字形、“人”字形和“V”字形。通常邊飛邊鳴,鳴聲響亮而單調,有似“ho-ho-”或“hour-”的喇叭聲音。遷徙多沿湖泊、河流等水域地區進行,沿途不斷停息和覓食,因此遷徙持續時間較長。
鵠

生境

天鵝棲息於開闊的、水生植物繁茂的淺水水域。除繁殖期外成群生活,晝夜均有活動,性機警、膽怯,善游泳。候鳥,遷徙時以小家族為單位,呈“一”字“人”字或“V”字形隊伍。飛行時較疣鼻天鵝靜聲得多。 它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類之一(能和它比高的還有高山兀鷲),能飛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最高飛行高度可達9000米以上,否則就可能會撞在陡峭的冰崖上喪生。

食物

以水生植物的根莖、葉、莖、種子為食,也吃少量動食物,如軟體動物、水生昆蟲。以水棲昆蟲、貝類、魚類、蛙、蚯蚓、軟體動物、苜蓿、穀粒和雜草等為食。

生長繁殖

天鵝4齡時性成熟。對的形成通常在開始繁殖的前一年冬天或在春季遷徙的路上形成,對的結合較為固定,如無配偶死亡,一般可維持整個一生。通常在到達繁殖地後不久,最多在2周內即開始營巢。時間多在4月末至5月初。繁殖期5-6月。

營巢

營巢在大的湖泊、水塘和小島等水域岸邊乾燥地上或水邊淺水處大量堆集的乾蘆葦上。巢極為龐大,主要由乾蘆葦、三棱草和苔蘚構成,內放以細軟的乾草莖、苔蘚、羽毛和雌鳥從自己胸部和腹部拔下的絨羽。巢呈圓帽狀,底部直徑1米左右,巢高0.6-0.8米。雌鳥獨自營巢。

產卵

每窩產卵4-7枚,通常4-5枚,產卵時間多在5月初至5月中旬。卵為白色或微具黃灰色,大小平均為113×73mm,重330g。孵卵由雌鳥單獨承擔,雄鳥在巢附近警戒。當有危險時,雄鳥發出高聲鳴叫,雌鳥立刻用絨羽和巢邊植物將卵蓋住,然後飛走。雌鳥在孵卵期間通常僅在每天最暖和的時候才離巢很短時間去覓食,孵化期31天或35-40天。

育雛

雛鳥早成性,孵出後不久即能跟隨雙親覓食,如遇危險,雙親先將它們藏入草叢中,然後自己飛走,直到危險過去才又飛回來。
鵠(水鵠)

地理分布

大天鵝的分布區非常廣闊,而且無論是繁殖期還是越冬期,活動範圍都與當年的氣候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氣候溫和,它的繁殖區域可以向北方擴展,繁殖的時間也可以提前一些;而在氣溫較低的年份,冬季分布於中國長江流域及附近湖泊;春季遷經華北、新疆、內蒙古而到黑龍江、蒙古人民共和國及西伯利亞等地繁殖。它的越冬區則可以到達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區,尋找沒有被冰封的水域,以便獲取足夠的食物。
冬季分布於中國長江流域及附近湖泊;春季遷經華北、新疆、內蒙古而到黑龍江、蒙古人民共和國及西伯利亞等地繁殖。
分布狀況
繁殖於北方湖泊的葦地,結群南遷越冬,數量比小天鵝少。
分布範圍
格陵蘭、北歐、亞洲北部,越冬在中歐、中亞及中國。
在中國分布的主要省份: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山東、河南、湖南、四川、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台灣、香港
國外分布: 繁殖在冰島和歐亞大陸北部,從斯堪的納維亞經芬蘭、原蘇聯北部,一直到庫頁島、中國西北和東北地區。越冬在英國、歐洲西北部、地中海、黑海和裏海沿岸地區以及印度北部、朝鮮、日本。

保護現狀

瀕危因素:作為醫藥成分和食用被捕獵。
天鵝由於體形巨大,羽色潔白,曾一度是人們重要的狩獵對象。由於過度狩獵和濕地被開墾,大天鵝的種群數量急劇減少,中國也很重視大天鵝的保護工作,已將大天鵝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