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豆瓣

水豆瓣

水豆瓣,中藥名。為千屈菜科植物圓葉節節菜Rotala rotundifolia (Buch.-Ham. ex Roxb.) Koehne的全草。分布於長江以南及台灣各地。具有清熱利濕,消腫解毒之功效。用於痢疾,淋病,水臌,急性肝炎,癰腫瘡毒,牙齦腫痛,痔腫,乳癰,急性腦膜炎,急性咽喉炎,月經不調,痛經,燙火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水豆瓣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桃金孃目
  • :千屈菜科
  • :節節菜屬
  • :圓葉節節菜
  • 分布區域:長江以南及台灣各地
  • 採集時間:夏、秋季採收全草
  • 毒性:無毒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現代套用,相關論述,

別名

水莧菜、水泉、水指甲、水馬桑、肉矮陀陀、紅格草、田馬齒莧、水紅蓮草、引水草、水底金、水豬母乳。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淡,性涼。

功效

清熱利濕,消腫解毒。

主治

用於痢疾,淋病,水臌,急性肝炎,癰腫瘡毒,牙齦腫痛,痔腫,乳癰,急性腦膜炎,急性咽喉炎,月經不調,痛經,燙火傷。

相關配伍

1、治熱痢:水莧菜30g;或鮮品絞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撒;或煎水洗。
2、治尿路感染:水莧菜30g,車前草30g,銀花藤30g,牛耳大黃30g。水煎服。(1-2方出自《四川中藥志》1979年)
3、治水臌病:水馬桑30g,石菖蒲15g。煎水服。(《貴陽民間草藥》)
4、治急性肝炎:水莧菜30g,金錢草30g,玉米須30g,紅棗3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5、治乳癰:水莧菜、側耳根、鮮薄荷。搗絨外敷。(《四川中藥志》1960年)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鮮品絞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撒;或煎水洗。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全草,洗淨,鮮用,曬乾或烘乾。

形態特性

圓葉節節菜又名:假桑子、禾蝦菜、水酸草、豬肥菜(海南)、過塘蛇、水瓜子、上天梯、水松葉。一年生草本,各部無毛;根莖細長,匍匐地上;莖單一或稍分枝,直立,叢生,高5-30厘米,帶紫紅色。葉對生,無柄或具短柄,近圓形、闊倒卵形或闊橢圓形,長5-l0毫米,有時可達20毫米,寬3.5-5毫米,頂端圓形,基部鈍形,或無柄時近心形,側脈4對,纖細。花單生於苞片內,組成頂生稠密的穗狀花序,花序長1-4厘米,每株1-3個,有時5-7個;花極小,長約2毫米,幾無梗;苞片葉狀,卵形或卵狀矩圓形,約與花等長,小苞片2枚,披針形或鑽形,約與萼筒等長;萼筒闊鐘形,膜質,半透明,長1-1.5毫米,裂片4,三角形,裂片間無附屬體;花瓣4,倒卵形,淡紫紅色,長約為花萼裂片的2倍;雄蕊4;子房近梨形,長約2毫米,花柱長度為子房的1/2,柱頭盤狀。蒴果橢圓形,3-4瓣裂。花、果期12月至次年6月。

生長環境

生於水田邊及潮濕處。分布於長江以南及台灣各地。

現代套用

用於治療細菌性痢疾,淋病,急性肝炎,癰腫瘡毒,乳癰,急性腦膜炎,急性咽喉炎,月經不調,痛經及燙傷等。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主治黃疸型肝炎,尿路感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