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雨斷翻驚浪

《水調歌頭·雨斷翻驚浪》是宋代詞人張元乾創作的一首詞。這是詞人於麥秋季節泊舟江村觸景生情而作。上片直言歸隱田園的志趣;下片進一步表現自己晚年嚮往的生活,即以清談為樂,以詩酒自娛,表達了淡泊功名之意和隱居閒逸之樂,其中又融合了長期閒居的激憤、牢騷。全詞情景交融,巧妙化用典故,情緒跌宕起伏,顯示出詞人獨特的個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水調歌頭·雨斷翻驚浪
  • 作者:張元乾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蘆川詞
  • 作品體裁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水調歌頭
雨斷翻驚浪,山暝擁歸雲。麥秋天氣,聊泛征棹泊江村。不羨腰間金印,卻愛吾廬高枕,無事閉柴門。搔首煙波上,老去任乾坤。
白綸巾,玉麈尾,一杯春。性靈陶冶,我輩猶要箇中人。莫變姓名吳市,且向漁樵爭席,與世共浮沉。目送飛鴻去,何用畫麒麟。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游”“水調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水調歌頭·九金增宋重》為正體,雙調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韻,下片十句四平韻。
⑵暝(míng):日落,天黑。
麥秋:麥熟的季節,通常指農曆四、五月。《禮記·月令》:“(孟夏之月)……靡草死,麥秋至。”陳澔禮記集說》:“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
征棹(zhào):遠行的船。
⑸腰間金印:秦漢時丞相佩金印紫綬。此處指當官。《史記·范睢蔡澤列傳》:“懷黃金之印,結紫綬於腰。”
⑹愛吾廬:語本東晉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其一》:“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柴門:柴條編成的門。指簡樸居所。
⑻“老去”句:化用唐杜甫贈比部蕭郎中十兄》:“寧紆長者轍,歸老任乾坤。”
⑼白綸(guān)巾:《晉書·謝萬傳》:“萬著白綸巾,鶴氅裘,履版而前。既見,與帝共談移日。”綸巾,冠名。古代用青色絲帶做的頭巾。一說配有青色絲帶的頭巾。相傳為諸葛亮所創,故又名諸葛巾。
⑽玉麈(zhǔ)尾:《晉書·王衍傳》:“衍妙善玄言,唯談老莊為事,每捉玉柄麈尾,與手同色。”玉麈,用麈尾製成的玉柄拂塵。麈,指鹿一類的動物。
⑾一杯春:即一杯酒,唐宋人多稱酒為春。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典雅》:“玉壺買春,賞雨茆屋。”北宋蘇軾寄鄧道士》:“一杯羅浮春,遠餉採薇客。”
⑿性靈陶冶:謂怡情養性。《顏氏家訓》卷四:“至於陶冶性靈,從容諷諫,入其滋味,亦樂事也。”
箇中人:即此中人,我輩人。北宋蘇軾《送金山鄉僧歸蜀開堂》:“我非箇中人,何以默識子。”
⒁“莫變”句:《漢書·楊胡朱梅雲傳》:“梅福,字子真,九江壽春人。少學長安,明《尚書》《穀梁春秋》,為郡文學,補南昌尉。後去官歸壽春……元始中,王莽顓政,福一朝棄妻子、去九江,至今傳以為仙。其後,人有見福於會稽,變名姓,為吳市門卒雲。”又,《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於陵水,無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於吳市,卒興吳國,闔閭為伯。”
⒂浮沉:此指隨波逐流。
⒃“目送”句:化用嵇康贈秀才入軍》:“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⒄何用:表示不屑此舉。畫麒麟:即畫像置於麒麟閣漢武帝時建麒麟閣於未央宮內,畫功臣像置於其中。《漢書·李廣蘇建傳》:“(蘇武)因出使匈奴有功,甘露三年,單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於麒麟閣,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雨歇了,江浪翻騰。日色已晚,雲靄環繞遠山。正是麥熟的時節,暫且將遠行的船停泊在江村邊。我不羨慕那些做官的人,卻只愛隱居鄉間,沒事的時候就關上柴門。年老了,任憑乾坤變化,我只管在山水之間自由自在地生活。
頭戴白巾,手執玉麈,品嘗美酒。我也想做此中怡情養性之人。不必像伍子胥那樣歷經艱辛為當權者謀劃,而要到山林湖泊中去隱居,與時世共浮沉。目送著鴻雁遠去,哪裡用得著在麒麟閣中放置功臣畫像呢?

創作背景

宋室南渡之後,主戰派漸被棄用、打擊,張元乾為忠義愛國之士,懷抱滿腔熱情壯志卻遭讒言。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他因為“不屑與奸佞同朝,飄然掛冠”(毛晉《蘆川詞跋》),離開了官場是非之地,歸隱福州故里,此後度過了二十餘年漫長的閒居歲月。據王兆鵬張元乾年譜》考證,此詞作於紹興二十三年(1153),詞人晚年游吳越之時。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張元乾的一首隱逸詞。上片以景落筆。開頭兩句極力概括當時當地的特有景致:雨霽初晴,白浪翻滾,夏水迷天,是近觀;遠山遮掩,雲氣簇擁,是遠視。遠山近水,盪人胸懷,怡人性情。詞中寫夏日出遊,泊舟江村的悠閒自得,表現了“卻愛吾廬高枕,無事閉柴門”的屏絕人世的隱逸心態。詞人觸景生情,難怪會流連忘返,只願“搔首煙波上,老去任乾坤”了。
下片由所見觸發思緒,借用典故,抒發淡泊情懷。粗看來,似為即興之作,其實滿心而發中,蘊含著無限感慨。詞人晚年流落江湖,但愛國抱負始終不渝。他自紹興元年(1131)辭官後,閒居二十多年,這樣的處境使詞人的平生意氣轉化為“與世共浮沉”的激憤與牢騷。同時,他雖然一身清閒,但壯心猶在,因此在他筆下既有憤世之情,又有淡泊之心,二者融進辭章,更顯示了他獨特的個性風格。“莫變姓名吳市,且向漁樵爭席”,雖說是要避世隱居,但多少也有激憤、不得已的味道。《史記》卷七十九載,伍子胥在父親被殺之後,逃離楚國到吳國,隱去姓名,吹簫乞食於吳市,後來被吳王重用。詞人用這個典故時加上了否定詞“莫”,表示對南宋統治者失去了信心。“何用畫麒麟”,不僅是曠達,更是深沉痛切,正所謂“愈質愈厚”。
從這首詞中可以窺見詞人長期閒居所產生的志意,不是羨慕腰間金印,而是喜歡柴門無事,高枕無憂;不再希望立功垂名,而願“與世共浮沉”。這是一個愛國者為現實鬥爭所迫,心靈被扭曲之後的寫照。

名家點評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曹濟平《張元乾詞研究》:詞人在夏日泊舟江村,觸景生情,抒發了“不羨腰間金印,卻愛吾廬高枕”的不願涉世的隱居心態。長期閒居的處境使他平生意氣轉化為“與世浮沉”的激憤、牢騷,顯示出獨有的個性面目。

作者簡介

張元乾(1091—1161),字仲宗,永福(治今福建永泰)人。自號蘆川居士、真隱山人。向子諲之甥。靖康元年(1126),曾任李綱行營屬官。官至將作少監。紹興元年(1131),因不滿奸佞當權,致仕。後坐送胡銓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詞得罪除名。早年詞風婉媚,南渡後,多寫時事,感懷國事,詞風豪放,為辛派詞人之先驅。有《蘆川詞》《蘆川歸來集》。存詞一百八十五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