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再用韻答李子永

水調歌頭·再用韻答李子永提乾一般指本詞條

水調歌頭·再用韻答李子永》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此詞上片用比喻申述歸隱之由:一為宦海險惡,二為官場污濁。據此,寧步陶淵明後塵,吟《歸來》而歸隱田園。換頭寫對酒持蟹、開荒植園的悠閒生涯,以下迭用故實,曲折反映對現實之不滿。通篇現身說法,但貌似飄逸而實兼無限憤懣。全詞運用白描手法,在上片裡先寫李子永,次寫自己,後寫“飛埃”的小人;下片先寫自己,最後把矛頭直接指向南宋的當權者。語言流暢,層次分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水調歌頭·再用韻答李子永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辛棄疾
  • 作品別名:水調歌頭·再用韻答李子永提乾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水調歌頭·再用韻答李子永
君莫賦幽憤,一語試相開:長安車馬道上,平地起崔嵬。我愧淵明久矣,獨藉此翁湔洗,素壁寫歸來。斜日透虛隙,一線萬飛埃
斷吾生,左持蟹,右持杯。買山自種雲樹,山下斸煙萊。百鍊都成繞指,萬事直須稱好,人世幾輿台。劉郎更堪笑,剛賦看花回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台城游”“凱歌”“花犯念奴”等。雙調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韻、下片十句四平韻。
⑵再用韻:再次用前韻。前韻,指《水調歌頭·九日游雲洞和韓南澗尚書韻》詞韻。李子永:李泳,字子永,揚州人,有詩名。
⑶“君莫”二句:《晉書·嵇康傳》:東平呂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輒千里命駕,康友而善之。後安為兄所枉訴,以事系獄,辭相證引,遂復收康。康性慎言行,一旦縲紲,乃作《幽憤詩》。這裡代指李泳的抒情言志之作。開,開導。
⑷“平地”句:喻宦海風波驟起。崔嵬(wéi),土山。
⑸“我愧”三句:陶淵明為彭澤縣令時,有上司派督郵來縣,吏請以官帶拜見。淵明嘆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於是解印去職,並賦《歸去來辭》,以示棄官歸隱之志。稼軒對他甚為仰慕,詞中屢有提及。湔(jiān)洗,洗滌。素壁寫歸來,將陶潛的《歸去來辭》寫在白色的牆壁上。
⑹“斜日”二句:透過縫隙,一縷日光照處,有萬千塵埃飛舞。此處借喻官場之污濁。
⑺“斷吾生”三句:飲酒持蟹,悠閒一生。化用《世說新語》中畢茂世的話。斷,判斷。
⑻“買山”二句:買山歸隱,植樹開荒。語出《世說新語·言語》:支道林因人就深公買印山,深公答曰:“未聞巢、由買山而隱。”斸(zhú),鋤斷,砍去。萊,野草。
⑼“百鍊”三句:歷經宦海滄桑,使人化剛為柔,萬事稱好。晉劉琨重贈盧諶》詩:“何意百鍊剛,化為繞指柔。”意為幾經挫折,人從剛強變為柔弱。百鍊,指金剛,喻剛毅不屈。繞指,形容極為柔軟。人世幾輿台,指宦海沉浮莫測。輿台,本指地位低下的人。《左傳·昭公七年》把人分為十等,輿為六等,台為十等。此處主要借指官場的貶謫和黜退。
⑽“劉郎”二句:笑劉禹錫不該賦《看花》詩,以致不幸,再次遭貶。《看花》詩:即指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

白話譯文

勸你不要像嵇康那樣,寫抒發抑鬱憤懣之情的詩,請聽一聽我的陳說。你看,長安通行車馬的平坦道路上,忽然長起了高山險坡。在陶淵明面前,我早就感到慚愧,現在還要藉助他刷洗白色牆壁,寫上他的《歸去來辭》。一縷斜陽透過縫隙,光亮處就能看見千萬顆塵埃飄動。
估計我的後半生,只能左手持蟹,右手持杯。在靈山上買塊地,栽上樹,遠看樹上像生了雲一樣;在山下,我揮動著大鋤開荒種田。現在那些人久歷官場,宦海浮沉,稜角盡去,唯唯諾諾。人世間經過了多少變化!劉禹錫的遭遇更可笑,僅為寫一首《看花》詩,又被謫流遠方。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淳熙九年(1182),當時辛棄疾罷居帶湖。李子永曾官溧水縣令,淳熙六年(1179)至淳熙九年(1182)為坑冶司乾官,常駐信州,遂得與辛棄疾交遊。李子永曾以“秀野”“綠繞”為題請辛棄疾為其寫兩首詩,“秀野”“綠繞”大概是李子永宅第中亭榭的名字。辛棄疾寫詞多,賦詩少,覺得寫詩不如填詞順手,於是寫了這首詞送給他。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詞上片開導規勸李子永,下片辛棄疾自敘帶湖閒居生活。在辛棄疾心目中,李子永出身名門,志向高遠,博學多才,他不是一個求田問舍、獨善其身的人。因此,在這首詞中,作者勉勵友人要向陳登那樣,豪氣不除,憂國忘家,積極進取,為國建功。
此詞上片用兩個比喻申述自己要步陶淵明後塵歸隱田園之緣由。開頭就勸慰李子永不要發牢騷。南宋王朝是主子庸懦,權臣奸佞,享樂腐化,沉溺酒色,打擊排除主張抗金救國的志士仁人。“長安車馬道上,平地起崔嵬”:宦海迭起風波,猶如平地驟起崔嵬;“斜日透虛隙,一線萬飛埃”:官場污濁傾軋,宛若日照微塵飛舞。官場污濁傾軋政治上的黑暗,真是一針見血。這既是作者親身的經驗之談,也是對李子永熱心宦途的勸告。辛棄疾罷職後,退居帶湖,冷靜下來,回憶過去“我愧淵明”,這就是說:早就應該“素壁寫《歸來》。”寧步淵明後塵,吟《歸來》而歸隱田園。
下片詞人把自己後半生的打算說給李子永聽:“斷吾生”有三件事:“持螯”“持杯”“買山自種雲樹”。這是表示自己不再出山,不插手國事。辛棄疾是一位剛正不阿的正人君子,而南宋統治者最需要的是“百鍊都成繞指”,要人都變成“萬事直須稱好,人世幾輿台”的順風倒、奴隸。但是,這是辛棄疾永遠辦不到的。在這裡也勸試李子永要作一個正直的人。
此詞看起來是疏導友人,其實更是自我排遣抒懷。上片用京道不平,喻仕途險惡;用虛隙飛埃,喻官場污濁;且以陶淵明體現歸休田園的決心。下片承歸隱意願,先描述對酒持蟹、開荒植樹的悠閒生活;再疊用故實,表達對陰暗現實的不滿;末以劉郎賦詩遭貶的際遇,隱寓內心的憤懣不平。通篇現身說法,然細加品味,詞人亦非渾身靜穆,一味飄逸,貌似飄逸而實兼無限憤懣。

名家點評

中國詞學研究會理事謝永芳《辛棄疾詩詞全集匯校匯注匯評》:“詞作與其說是開導友人,不如說是藉以自我排遣幽憤情懷。”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詞存六百二十九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