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粗壯,高1-2米,上部多分枝,密被開展的長柔毛。葉寬卵形、寬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5-12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微下延,邊緣全緣,密生緣毛,兩面密生短柔毛,葉脈上密生長柔毛;葉柄長2-10厘米,具開展的長柔毛;托葉鞘筒狀,膜質,長1-2厘米,被長柔毛,具長緣毛,通常沿頂端具草質、綠色的翅。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或腋生,長3-7厘米,花緊密,微下垂,通常數個再組成圓錐狀;苞片寬漏斗狀,長3-5毫米,草質,綠色,被短柔毛,邊緣具長緣毛,每苞內具3-5花;花梗比苞片長;花被5深裂,淡紅色或白色;花被片橢圓形,長3-4毫米;雄蕊7, 比花被長;花盤明顯;花柱2, 中下部合生,比花被長,柱頭頭狀。瘦果近圓形,雙凹,直徑長3-3.5毫米,黑褐色,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分布範圍
除西藏外,廣布於全國各地,野生或栽培。生溝邊濕地、村邊路旁,海拔30-2700米。朝鮮、日本、俄羅斯、菲律賓、印度、歐洲和大洋洲也有。
主要價值
採制 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果穗,曬乾,打下果實,除去雜質。 性狀 果實扁圓形,直徑2~3.5mm,厚1~1.5mm。未成熟者黃棕色,成熟者黑棕色,有光澤,兩面微凹,中部略有縱向隆起。頂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淺棕色略突起的果梗痕,有的有膜質花被殘留。質硬。 化學成分 含黃酮類化合物。 性味 性微寒,味鹹。 功能主治 散血消症,消積止痛。用於症瘕痞塊、癭瘤腫痛、食積不消、胃脘脹痛。 附註 葒草全草亦入藥,主治風濕性關節炎、痢疾、吐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