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村情概況,基礎設施,農村經濟,自然資源,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村情概況
位於仁興鎮北邊,距離村委會4公里,距離鎮14公里。國土面積有0.60平方公里,海拔1840米,年平均氣溫15.4 ℃,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42畝,其中人均耕地1.30畝;有林地1014畝。有農戶9戶,有鄉村淋促敬人口32人,其中農業人口32人,勞動力26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1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多定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話,全村有9戶農戶末通自來水,有9戶飲用井水,有9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9 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00%和88.8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0戶(分別占總數的22.22%和0.00%)。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晚棄員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4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4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5輛,機車5輛。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全村9戶農戶均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譽您笑譽入1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33.33%;畜牧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16.67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8頭);林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8.33%;第二、三產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8.33%;工資性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8.33%。農民人均純收入151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人(占勞動力的3.85%),在省內務工1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2畝,全部是旱地,人均耕地1.30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01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3畝,主要種植梨.板栗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43.5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 33.33%。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種養殖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產業。擁有專業合作組織1個,其中,已登記註冊1個;參加農煉煮估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5戶。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 戶,共鄉村人口32人,其中男性18人,女性14人。其中農業人口32人,勞動力26人。該村以苗族為主,苗族有32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人,占人口總數3.1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2人,參合率10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馬鞍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仁興中學。該村距離馬鞍國小校4公里,距離仁興中學1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人,其中小學生3 人,中學生 0 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棗蒸希紙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主要突出基礎煉享漏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人畜飲水公路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抓好烤菸、蘿蔔、油菜、優質水稻生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抓好烤菸、蘿蔔、油菜、優質水稻生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地圖信息
地址: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