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拋秧技術

水稻拋秧栽培技術(rice shoot culture)是60年代在國外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水稻育苗移栽技術。它是採用缽體育苗盤或紙筒育出根部帶有營養土塊的、相互易於分散的水稻秧苗,或採用常規育秧方法育出秧苗後手工掰塊分秧,然後將秧苗連同營養土一起均勻撒拋在空中,使其根部隨重力落入田間定植的一種栽培法。它改變了沿襲幾千年的農民“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拔秧、插秧傳統習慣,具有省工、省力、省種子和秧田、操作簡單、高產、穩產、高效的優點,是水稻栽培技術的一項重大改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稻拋秧技術
  • 外文名:rice shoot culture
  • 採用:缽體育苗盤
  • 優點:節省勞力,減輕勞動強度
研究過程,技術推廣,優越性,生育特點,技術要點,育秧技術,大田栽培,旱育拋秧,

研究過程

中國在60年代就開展了常規稻小苗人工掰塊拋秧試驗,70年代至80年代的初期,在引進日本拋秧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拋秧技術的研究。近年來,隨著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迫切需要省工、省力、高產栽培技術套用於生產。通過農業科研和推廣單位及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這項技術逐步走向成熟並套用於生產。

技術推廣

1993年10月,國家科委將“拋秧稻增產技術”列為國家重點技術推廣項目,促進了拋秧稻的迅速發展,示範面積和套用範圍逐年擴大、產量水平不斷提高,並由開始的北方的一季稻逐步發展到南方稻區一季稻、雙季早、晚稻以及再生稻等,單產也已達到每公頃9000千克以上。

優越性

(1) 節省勞力,減輕勞動強度 拋秧稻採用軟碟育苗,整地方便,拋秧容易,與常規栽插方式相比,一般拋秧稻每公頃可省工22.5~37.5個,工效提高5~8倍,提早插秧季節。一般軟碟旱育拋栽每個勞力1天可拋栽0.4~0.47公頃,縮短了栽秧時間,搶住了插秧季節。
(2) 有利於穩產、高產 拋秧栽培水稻可縮短返青期,促早生快發,尤其是低位分櫱增多,提早成熟,有利於高產、穩產。據湖南湘鄉市農技中心測產,早稻拋植栽培每公頃產量7605千克,比手工插植增加稻穀301.5千克,晚稻拋植每公頃產量7980千克,比手工插植增加稻穀495千克。
(3) 省種、省專用種田,且有利於集約化育秧。拋秧栽培的秧田與本田比一般為1∶30~50,且秧苗成秧率高,每公頃晚稻大田可省雜交稻種7.5~11.25千克,晚稻省雜交稻種7.5千克,早、晚稻各省90%的秧田。
(4) 節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據湖南湘鄉農技中心91~93年雙季稻試驗,每公頃大田省地膜、拱架等成本150元,省早晚稻種子60元、育秧肥料45元,扣除育秧盤折舊費105元、雙季稻可省成本150元,加上增產的效益、節省秧田的費用810元。推廣一公頃雙季稻拋植栽培可淨增值960元左右。

生育特點

拋秧栽培無需手工一蔸一蔸地插秧,而是經歷一種由拋到落的過程,拋栽小苗帶土、秧根入土淺,田間無行株距規格,拋後秧苗姿態不一,有直立,有平躺。因此與移栽稻相比,秧苗的生理特點有很大差異,具體表現在:
(1) 秧苗活蔸快,沒有明顯的返青期。據觀察,一般中小苗拋栽,拋後1天露白根,2天基本紮根,3天長新葉;
(2) 分櫱發生早、節位低、數量多,但成穗率稍低。水稻拋植栽培,莖節入泥淺,分櫱節位低,分櫱數增加,最高莖櫱數明顯高於手插秧。據對雜交晚稻汕優64測定,拋植比插植分櫱節位低2-3個,最高莖櫱數比手插增加30%左右。
(3) 根系發達。拋栽的秧苗傷根少,植傷輕,入土淺,髮根比手插秧早。拋後由於新葉不斷發生,分櫱增多,具有髮根能力的莖節數迅速增多,髮根力增加,根量迅速擴大,且橫向分布均勻。據觀察,雜交晚稻威優64拋後3天,拋植比手植的單株白根多5.2條,分櫱盛期總根多31.6%,白根數多27.3%。
(4) 葉面積大,水稻拋栽後,前期出葉速度快,總葉片數多,後期綠葉數多。此外,葉片張角大,株型較鬆散,田間通風透光性好。拋秧稻各生育期葉面積指數均較大,據江蘇淮陰測定,拋植汕優63最大葉面積指數比手插稻高12.45%,成熟時生物產量高10.89%。
(5) 單位面積穗數多,穗型偏小,穗型不夠整齊。據測定,拋植汕優63下層穗占14.1%~19.8%,較手插多2.7%~5.9%,穗數比手插高14.6%。每穗實粒數107.5粒,比手插少5.1粒,結實率與空秕率與手插相當。拋秧稻產量比手插稻高10.3%。

技術要點

育秧技術

1、育秧準備。秧地宜選用避風向陽,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塊。秧床寬1.3m左右,以豎放2盤或橫放4盤為宜,溝寬40-50厘米。每盤準備營養土1.5公斤左右,營養土選擇粘度適中,無草籽的溝土,河塘泥或菜園土加入化學肥或腐熟豬牛糞,充分翻拌均勻。
2、種子處理。種子需經過曬種、消毒、催芽等處理。每畝大田常規稻用種量5-6公斤,雜交稻1-1.5公斤。
3、鋪排秧盤,把秧盤整齊地排在做好的秧畦上,秧盤鋪好後用木板輕壓,使秧盤的秧孔突起部分約1/4陷入泥土。
4、盤內裝泥。把調好的營養土裝入秧盤內,然後用竹掃把泥漿掃平掃淨,使秧盤面基本不留泥土。
5、均勻勻播種。待泥漿沉實到孔深2/3時可播種,播種時要均勻一致,每個秧孔常規稻有5-6粒種子,雜交水稻2-3粒。播後用竹掃帚蘸薄泥漿輕輕塌谷,並掃淨盤面泥土。
6、覆蓋地膜(遮陽網)。早造氣溫低時,可採用地膜拱蓋為好,秧苗三葉時揭膜。晚造日曬強烈,可採用遮陽網覆蓋,出苗後及時揭去。
7、秧苗管理。(1)育秧全過程以半旱式為主。出苗前不必灌水,二葉期保留溝水,三葉期保持畦面濕潤,起秧前3-5天停止灌水,讓其自然落乾。(2)追肥。1葉1心期施斷氮肥,起秧前5-7天施送嫁肥。(3)防治病害。1葉1心期和2葉心期用2.5克/米敵克松粉劑兌水配成800-1000倍液各噴施1次,可預防立枯病和青枯病。

大田栽培

1、整地。整地要做到地平、泥爛,表層有泥漿,無雜草、雜物。土質粘的田塊在拋栽前1-2天整好地。沙質田隨整隨拋。
2、適齡拋栽。拋栽葉齡3葉左右為好。早造秧齡15天左右,晚造12-14天,拋秧先拋70%,再補30%,按2-3米留出一條工作道。拋栽時人應退著走拋,並垂直向上高拋,拋高2.5-3米,使秧苗直入泥漿。
3、施肥。可參照測土配方施肥方法進行。
4、水分管理。拋栽時宜為薄皮水,拋後2-3天不進水。在有效分櫱終止期前3-5天,莖櫱數苗到達20萬左右曬田。中後期乾乾濕濕。
5、病蟲草防治。配套使用化學除草劑除草,並根據病蟲預報及時防治病蟲害

旱育拋秧

1、苗床準備:選擇土壤肥肥沃,疏鬆透氣的菜園地或旱地壤土,每畝大田備苗床12―14m2。
2、苗床製作:苗床可製成坑式或平板式,按2m開廂整地,廂面淨寬1.4―1.5m,廂深(高)0.3m,廂面寬1.4―1.5m。將堆漚的有機肥80公斤與過鈣5―6公斤、草木灰10公斤混勻後施入廂面,同時施入少量腐熟豬糞水,淺翻欠細整平廂面。
3、澆足底水:採用分次澆水的方法澆足澆透苗床底水,使土層內含水量達到充分飽和,以能起“漿”為度。
4、浸種包衣:移栽大田畝備種1公斤,選擇“旱育保姆”高吸水種衣劑旱育拋秧型(又名“無盤拋秧劑”)包衣,每袋(350克)拌種劑拌1―1.2公斤種子。採取“現包即播”的方法,包衣前先將稻种放入清水中浸泡20分鐘,撈出稻種,瀝去多餘水分。將種衣劑倒入圓底容器中,然後將浸濕的稻種慢慢加入容器內進行滾動包衣,邊加種邊攪拌,直到將種衣劑全部包裹在種子上為止。
5、均勻播種覆膜:採用精量定距播種器將包好的種子均勻播於秧床上,播種後撒上薄層細土蓋嚴種子,起拱蓋膜育秧。
6、苗期管理:注意保溫保濕,齊苗後揭開膜並一次性補足水分。二葉一心期前後追施斷奶肥,移栽前三天追施“送嫁肥”。拋秧前1―2天,用20%三環唑750倍液噴苗,預防稻瘟病。拋秧前一天的下午要澆一次透水,保證拔秧時秧苗根部帶有“吸濕泥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