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種鑑定技術研究與套用》是2019年4月1日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少傑、王明湖、韓娟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稻品種鑑定技術研究與套用
- 作者:陳少傑、王明湖、韓娟英
-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 ISBN:9787109254084
《水稻品種鑑定技術研究與套用》是2019年4月1日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少傑、王明湖、韓娟英。
《水稻品種鑑定技術研究與套用》是2019年4月1日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少傑、王明湖、韓娟英。內容簡介《水稻品種鑑定技術研究與套用》從我國水稻的重要地位和水稻品種鑑定的重要性出發,對水稻品種鑑定技術從發展歷史...
《水稻品種抗稻瘟病全程監控技術研究與套用》是2021年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著者充分利用恩施山區獨特生態地理條件,專注水稻品種抗稻瘟病鑑定技術研究30餘年,特別是2011年以來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項目的支持下,通過收集、整理、總結和分析著者30多年來特別是參加水稻產業技術體系10年來專注...
能夠為水稻生產上篩選和提供優質抗病的品種,因為抗病品種的推廣,每年按減少100萬畝稻瘟病的發生危害計,增加的經濟效益將達到1-8億元。同時減少病害防治過程中農藥的施用,既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又減輕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更加有利於人類健康。因此,水稻稻瘟病抗性鑑定技術規範的套用具有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該標準發布後,建議建立試驗示範點,進一步對標準進行熟化、示範,提升育種和栽培人員對該標準的掌握和套用。意義價值 地方標準《水稻抗倒性鑑定方法》(DB34/T 3924-2021)的制定,對於抗倒品種的篩選和栽培方式改進,以減輕倒伏對生產造成的損害有重要意義。該標準旨在制定水稻抗倒性力學評價方法,為水稻品種選育和...
兩系法雜交水稻是國際首創的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技成果,為農作物遺傳改良提供了新的理論和技術方法,確保了我國雜交水稻研究與套用的世界領先地位。借鑑兩系法雜交稻的理論和經驗,兩系油菜、高梁、小麥相繼研究成功,為難以實現三系法雜種優勢利用的作物提供了新方法。通過技術轉讓與合作,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已在美國...
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品種,由重慶西農種業有限責任公司提供資金,西南大學培育而成。是成功利用“外源DNA導入水稻育種新技術及套用研究”和“利用分子標記技術快速準確鑑定水稻孢子體不育系純度”技術的經典範例成果之一。該品種具有熟期適中,產量較高,高感稻瘟病,米質優的特點,適宜在雲南省、貴州省、重慶市的中低海拔...
水稻品種試驗稻瘟病抗性鑑定與評價技術規程 《水稻品種試驗稻瘟病抗性鑑定與評價技術規程》是2015年1月1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備案信息 備案號:75626-2020 備案月報: 2020年第9號(總第245號)
11.1 中國稻種資源核心種質重要數量性狀的鑑定及評價 11.2套用核心種質的構建 11.3利用水稻核心種質對產量性狀進行關聯分析及遺傳解析 參考文獻 第12章基於稻種資源的基因發掘及基因多樣性 12.1稻種資源導入系的構建與套用 12.2基於種質資源分離群體的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發掘 12.3基於水稻種質資源關聯分析的基因發掘 ...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是國內外第一家雜交水稻專業科研機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擔任主任。 “中心”以雜交水稻育種為重點,進行高產、優質、多抗三系法、兩系法雜交水稻新組合選育,並開展遠緣雜種優勢利用、雜交水稻分子育種、轉基因套用技術研究以及雜種優勢機理研究;進行雜交水稻親本繁殖技術、雜...
第七章實地管理下水稻高產與肥料高效利用 節冬水田底肥一道清專用肥研發與套用 第二節雜交中稻機插秧條件下緩釋肥種類與運籌對產量的影響 第三節雜交中稻粒肥高效施用量與齊穗期SPAD值關係 第四節密肥運籌對雜交中稻產量和抗倒性的影響及其調控 第五節冬水田免耕與翻耕下關鍵高產栽培技術對雜交中稻產量的 ...
《NY/T1433—2014水稻品種鑑定技術規程 SSR標記法》是2014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書籍,作者是徐群。內容簡介 本標準規定了利用簡單重複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標記進行水稻(Oryza sativa L.)品種鑑定的操作程式、數據記錄與統計、判定方法。本標準適用於水稻品種的SSR指紋數據採集及品種鑑定。本標準規定了...
水稻、旱作資源的調查收集、鑑定、評價利用;水稻、旱作優良新品種的引進、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的研究和套用。常設的研究開發課題有:(一)稻種資源的調查、收集、鑑定、保護及遺傳多樣性研究;(二)玉米、番薯等旱作資源的收集、鑑定、繁種及優異種質評價利用;(三)水稻優良新品種(組合)的選育;(四)玉米優良新...
標準制定任務下達後,2017年1月,組成了標準起草工作組,明確了任務要求,安排了工作進度,會議研究討論了標準制定的原則與方法,標準驗證的方式與方法,標準中要研究的物種的類別與數量。開展相關調研情況 品種鑑定的主要政策制定與套用單位為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等機構,2016年到農業農村部分科技發展中心及全國分中心...
本發明公開了水稻綠色基因晶片與套用,晶片命名為GSR40K,是基於Illumina晶片製造技術製作的SNP晶片,包含44263個位點,SNP位點來源於全世界各地的4726份栽培稻品種的重測序結果,每張晶片同時檢測24個樣品,套用場景 GSR40K晶片可用於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和親緣關係分析、功能基因鑑定和基因定位、品種真實性鑑定、育種...
2012年,袁隆平院士組建青島海水稻研發團隊,開始耐鹽鹼水稻的選育研究。2015年,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與中國農科院作物所、中國水稻研究所、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海南大學等單位合作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耐鹽水稻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近年來,由袁隆平院士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致力於“海水稻”研發...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是從事水稻品種遺傳改良、生物技術、種質資源、栽培生理、品質分析以及新品種新技術開發等套用科學研究的專業性研究機構。歷史沿革 1987年建所起,先後承擔國家“863”計畫、國家“973”、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聯合國糧農組織扶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轉基因產業化專項及安徽省水稻攻關項目...
《水稻新型不育系武香S育性轉換分子機理與套用基礎研究》是依託武漢大學,由丁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兩系雜交稻在我國水稻生產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對其光溫敏核不育育性轉換的分子機理仍然不十分清楚。為此,我們以新型兩系不育系武香S為材料,擬利用表觀遺傳學的分析技術並結合有關細胞...
2015年1月4日,華中農業大學水稻研究團隊已經收到由農業部頒發的“轉cry1Ab/cry1Ac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在湖北省生產套用安全證書”(農基安證字(2014)第29號)和“轉cry1Ab/cry1Ac基因抗蟲水稻 Bt汕優63在湖北省生產套用安全證書”(農基安證字(2014)第30號),安全證書的有效期為2014年12月11日至2019年...
該項目圍繞“水稻理想株型與品質形成的分子機理”這一核心科學問題,鑑定、創製和利用水稻資源,創建了直接利用自然品種材料進行複雜性狀遺傳解析的新方法;揭示了水稻理想株型形成的分子基礎,發現了理想株型形成的關鍵基因;闡明了稻米食用品質精細調控網路。該項目強調基礎理論研究與生產實際套用的結合,將取得的基礎研究...
截至2022年6月,中國水稻研究所共取得省部級以上獲獎成果141項次,國家級獲獎成果25項,涵蓋了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大獎項。1997年、1998年、2000年、2003年、2010年和2016年分別有成果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和中國十大科技新聞。成果年套用面積在1.5億畝以上,取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2003年8月獲全國審定,兩優363是我省第一個通過全國審定的雜交水稻。發展歷史 1990年作為技術依託單位承擔完成了“ 黔東南百萬畝雜稻高產試驗示範工程 ”,增產糧食1.39億公斤。1996 - 1999年參加完成的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安順地區百萬畝糧油高產綜合配套技術研究與套用”,項目研究成果的套用增產2.3133億公斤,油...
4. 安農S-1秈型水稻溫敏不育系研究,1998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第2);5. 秈型雜交早稻威優402的選育與套用研究,1998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第2);6. 安農S-1秈型水稻溫敏雄性核不育系的研究,1999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排第2);7. 秈型雜交早稻八兩優100的選育與套用,2000年獲...
周開達長期從事作物育種與教學工作,在雜交稻育種理論和方法及套用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首創了秈亞種內品種間雜交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技術和方法,培育出的岡、D型雜交稻推廣3.048億畝,增產稻穀228.58億公斤,創社會經濟效益320億元。提出亞種間重穗型水稻育種的新理論和方法,育成II優6078等重穗型雜交稻,比汕優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