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三國(中信出版社出版圖書)

水煮三國(中信出版社出版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水煮三國》是2003年07月中信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成君憶。主要以三國人物為載體,將市場管理、行銷的諸般道理滲透於故事中。

基本介紹

  • 書名:水煮三國
  • 作者成君憶 著
  • ISBN: 9787800737985
  • 類別:企業管理---通俗讀物
  • 頁數:10,262頁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3-7-1
  • 開本: 32
編輯推薦,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媒體評論,

編輯推薦

《水煮三國》是一本管理學書,該書總計二十三個章節,每個章節闡述一個管理學難題,內容涉及職場創業的生存謀略、以人為本的管理謀略、團隊互動的交際謀略以及料敵制勝的行銷謀略等諸多領域。

圖書信息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字 數: 185000
紙 張: 膠版紙
包 裝:平裝
所屬分類:圖書 >> 管理 >> 一般管理學 >> 經營管理
定價:¥26.00

內容簡介

一部《三國》,智者從中取功利,仁者從中看因果。何謂因果呢?在作者看來,就是管理和管理的績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個人的心靈到組織(企業)的興衰,無一不是管理的對象。融三國智慧與管理精義於一體,寓至理於談笑之中,這部獨特的“三國”,借古諷今,既可做枕側兵法,幕後鏡鑒,助君縱橫馳騁,又可做茶餘談資,飯後小品,博群開懷一笑。
閱讀《水煮三國》,常常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作者總能從不同的視角剖析出“違背原著”的迥異的觀點。它有趣味。作者巧妙地以人所共知的三國人物為載體,將市場管理、行銷的諸般道理滲透於一個個故事之中,講解得通俗快意,令讀者在開懷一笑中受到啟迪,在笑過之後你就學會如何理解那一道道難題。它有內涵。這部書具有很高的謀略學價值。儘管被定位於“管理學”範疇,實際上是一本超乎一般管理學著作的“市場謀略學”。它有特色。作者構思巧妙,“融三國智慧與管理精義於一體,寓至理於談笑之中”,將一系列經濟學、市場學、管理學的理論觀點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一本正經”為“調侃幽默”,亦莊亦諧,雅俗共賞,格外適合讀者求新求異求活求趣的胃口。另外,作者以其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資料,借“三國人物”之口,旁徵博引,將東西方的市場謀略精華“煮”於一爐,妙論迭出,再加上文學性的敘述風格,令讀者大快朵頤。
管理是一個需要務實的領域,管理學也是一種需要務實的學問。成君憶先生將人力資源管理和市場行銷管理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及對策,用大話三國的寫作方式娓娓道來,看似荒誕不經,實則大有深意存焉。
既水煮三國之後,成君憶先生再次大話西遊,《孫悟空是個好員工》將於9月初面世,神奇破解中國傳統文化,又結合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對於人生的自我完善和團隊建設,具有現實和深刻的指導意義。讓我們隨著悟空的心路歷程,重走一遍西天取經之路。

作者簡介

成君憶先生現任亞太人力資源研究協會(APHRA)副秘書長。他是一位具有10年從業資歷的企業管理顧問,在塑造品牌、整合行銷傳銷、組織設計、人才選拔、職業生涯規劃、團隊建設等諸多領域都有突出表現。他的客戶包括一些世界500強企業的在華機構。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創業時代的七堂必修課
第二章 能把梳子賣給和尚
第三章 箍水桶的學問
第四章 管理是一種控制性的遊戲
第五章 胡蘿蔔的種類與用途
第六章 老母雞的煩惱
第七章 劉備的菜市場理論
第八章 曹操煮酒論人才
第九章 關公的臉譜
第十章 袁紹的管理學手記
第十一章 曹丕的辦公室戀情
第十二章 獵人的狗力資源管理
第十三章 在職場中如魚得水的生存智慧
第十四章 讓時間快速增值的錦囊妙計
第十五章 管理老闆的勇氣
第十六章 做一個勇敢的部屬
第十七章 料敵制勝的促銷管理
第十八章 攻心為上的泡妞兵法
第十九章 螞蟻靠什麼絆倒大象
第二十章 僱傭軍的困境與出路
第二十一章 長尾猴、斑馬和獅子的故事
第二十二章 管理是一種文化活動
第二十三章 如何完成任何的學問

媒體評論

經營管理類圖書向來是圖書市場中的熱點,但今年似乎熱點不多,《水煮三國》可算是一種。我先是在一報紙上讀到連載的《水煮三國》,感覺不過癮,於是買了一本,雖然看過了,但不覺得虧。
企業經營管理學一向被認為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有關這方面的書也因此多顯得很枯燥。《水煮三國》卻不是這種。全書23個章節,作者藉助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國人物和三國典故,酣暢淋漓地演繹了一場現代商戰的故事。《水煮三國》的意思顯然是將三國看做競爭市場中的三類公司,將“三國”這一競爭市場中的主體,分別指代曹操、孫權和劉備三種不同類型企業的管理者。曹操、孫權和劉備顯然各有個性。《水煮三國》給我們講的就是他們運用適合自身發展的管理策略,融三國智慧與管理精義於一體,讀來有趣而有益。
市場競爭中的這三類公司一類是利用計畫經濟的特點,大量占用國家資源的傳統企業,實力雄厚、產品占據市場半壁江山,如東漢的曹操;一類是依據特色,固守一塊市場,伺機擴張的中小型公司,如吳國的孫權;一類是白手起家,迅速崛起的新興企業,如蜀國的劉備。面對這樣的商戰現實,作者巧妙地以人所共知的三國人物為載體,將市場管理、行銷的諸般道理滲透於一個個故事之中,講解得通俗而不乏幽默,讓讀者在開懷一笑中受到啟發。全書大致可分為四大類:一是職場創業的生存謀略,二是以人為本的管理謀略,三是團隊互動的交際謀略,四是料敵制勝的行銷謀略。四大類內容卻貫穿著一條紅線,就是以人為本,以智制勝。
比如說,企業的經營管理,誠信是他們一直呼喚的主題。談及誠信,在書中,作者極力推崇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攻心”謀略。作者借“諸葛亮”之口羅列了女人和顧客的21個形象風趣的類比。如“做生意和追女人的訣竅,其實都只有四個字:攻心為上。”為了說明這個終極目標,作者又進一步列舉了市場行銷中需要關注的顧客的12個動情點,提出了應對商場變化的上中下三策。還比如,本書將著名的“木桶理論”加以引申為一隻木桶能夠裝多少水不僅取決於每一塊木板的長度,實際上還取決於木板與木板之間的結合是否緊密的結論。書中類似的精彩還有很多。
水煮本是烹飪技法的一種,與“紅燒、清蒸”不同,“水煮”講究的是麻、辣。讀《水煮三國》也有吃“水煮”的味道。作者借“三國人物”之口,旁徵博引,將市場競爭中方方面面的謀略精華“煮”於一爐,妙論迭出、借古諷今,再加上如文學語言一樣的敘述風格,真讓我大快朵頤。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很佩服作者構思的巧妙,這雖是一本有著很高謀略價值的經管類圖書,但我們將其當作一部好看的小說看又何妨呢?
借名著講商戰策略 戲說風應適可而止
出處/作者:環球時報 黑馬 (2004-7-30 10:04:13)
圖書市場流行“麻辣燙”
用鋪天蓋地4個字來形容目前對古典名著的“水煮”和“麻辣”一點也不過分。三伏天裡僅看看書攤上那些熱辣的書名就渾身冒火:《水煮三國》、《麻辣三國》、《麻辣水滸》,不一而足。原以為是“戲說名著”之類的茶餘飯後閒書,甚至覺得如此輕率地對待神聖的古典文學很有褻瀆之嫌。因為這些書名過於俚俗,似乎是川菜館的曲線行銷行為。但禁不住朋友的一再鼓吹,總算閒時在空調房間裡翻開了這些麻辣氣沖天的書。
意想不到的是開卷伊始立即覺出一種別有洞天的清新感,發現這些從經濟管理和商戰角度出發對古典文學名著的解構和重構,確實屬於“古為今用”、“與時俱進”和“貼近百姓”的典範。這些書以古典名著《三國》和《水滸》作底料,加入社會現實和東西方經濟學、市場學、管理學的理論湯水、蔬菜、調料,一通猛烈的高火大煮或一番文火慢熬,燴出一鍋熱辣鮮美的“水煮魚”和“麻辣燙”來,別有一番風味。這樣的書的不妨擺在川菜館裡,銷路一定了得。尤其對那些遠離人文教育的商界和職場年輕人來說,讀這些書既受了古典文學的薰陶,又在娛樂中學了一番東西方管理方面的淺顯知識,不亦樂乎?
古典搭台,管理唱戲
這些水煮和麻辣書藉助名著里家喻戶曉的“名人”和“名段”,將之納入當下的話語機制中,重構現代商戰的故事,不時借古諷今、借古喻今,讀來像是在談論鄰家什麼人的故事。按說作者的做法並不新鮮,因為在這之前,已經有很多的雜文藉助古典文學中的原型來說今天的事兒了。但這些書的最大成功之處在於把這種戲說和小品文做大,就像前兩年出現的相聲劇和情景喜劇,它們超過了單本相聲和單場喜劇小品,其高明之處在於其系統化、整體化,不是簡單的量的相加。這樣的一本書,當然勝過無數個小品。
比如,在《水煮三國》中,三國被“重構”成了在現代市場競爭中的3類公司:曹操利用計畫經濟的優勢,憑著雄厚的國家資源,產品占據市場半壁江山;孫權這方是打特色牌,固守一塊市場,伺機擴張的中小型公司;而劉備則是窮家子弟,憑藉自己的努力打拚出了一個新興企業。三國鼎立的故事,一下就成了3種不同類型企業的管理者各顯其能的商戰故事。《麻辣水滸》一改替天行道,成了“替財行道”的財經寓言,梁山根據地成了“梁山泊綠林公司”,一百單八將各有其財經上的過人之處,搖身一變,成了CEO(執行長)王倫、晁蓋、宋江,智囊吳用、公孫勝,職業經理人林沖、武松、魯智深……在《諸葛亮日記》中,諸葛亮這個歷史上的大智囊成了一家公司的CEO,該書以自述的形式,講述諸葛亮怎么運作他的公司,怎么管理他的下屬,怎么把公司做大,等等。作者把這些名著名角一一納入今天的語境中,用歷史的背景,來解決現代的問題。有評論說,這些書中探討了民營企業的誕生與發展進程,如5年內達到高峰隨即破產的神話就屬於“水滸模式”,而《麻辣水滸》寫的正是一家民營企業從崛起到毀滅的全過程。《水煮三國》則是一部民營企業生存及發展指南。
用眼下的話說,這些書的創意獨特,賣與早先引進的那些“乳酪”類小冊子相比,自然更容易被國內的讀者接受和消化,因為它們都有本土文化的深厚土壤和根底,其語言是當代最流行的口語加仿文言文,戲說加諷喻,亦莊亦諧,膾炙人口。古典文化的普及與經濟管理知識的普及能如此水乳交融,融會貫通,實屬不易,其暢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這批“貼近現實”又“貼近百姓”的古為今用的書,再次給我們的出版界以新的啟示: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確實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寶庫,可以用來作底料一炒再炒。對古典名著的普及應該有不同的做法。僅憑著對傳統文化樸素的熱愛之心,苦口婆心地推動全民讀古書、習古文,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現實的。皓首窮經而食古不化者並不鮮見。我們需要一些像《水煮三國》作者這樣的人,他們有著深厚的閱讀基礎,能將古典名著里的人物與故事玩於股掌之上,能引經據典,但又不是扎在故紙堆里的學究,而是對現實有獨特的觀察和悟性的讀書人。只有這樣介乎古典和現實之間的人,才能做出這樣將文化和經濟、文學和社會學、古典小說與現實社會熔於一爐的文化產品來。他們在戲說名著時,也客觀上起到了推動人們讀原著的作用。
克隆書層出不窮,《三國》被煮爛了
當然在充分肯定這些大話小說、正事戲說、小品大作的作品的同時,我們不能不注意到這些書的內容都是把名著人物納入今天的框架中再次虛構的產物,除了人名,都是作者為了說事而重新編排的,說白了,是戲說,毫無對原著的忠實可言,絕不能將這些書代替對原著的閱讀,更不能以此為憑解釋原著,否則就成了文化笑話,無異於文革後期那場從政治和現實的需要出發的全國上下批《水滸》運動。還有這些書暢銷之後的跟風現象,就像以前一本“乳酪”書出來後竟然有無數克隆乳酪的蜂擁出現。《水煮三國》後,《水煮後三國》、《水煮楚漢風流》、《水煮春秋戰國》層出不窮,從版式設計到內容選材都與《水煮三國》如出一轍。《人民日報》評論道:“克隆書層出不窮,‘三國’被煮爛了。”因此,對於古典名著的戲說應適可而止,此風不可大長。從另一方面說,經濟管理是科學,法制社會的商場不是殺人打劫的梁山綠林,這方面知識的普及還是應該有更專業的著作來進行,而不是靠類似“乳酪”和“水煮”類的書來閒談,這類閒書還是閒讀為好,供培養幽默感之用,不可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