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記(崑劇劇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水滸記》為明朝江蘇吳縣人許自昌所撰,取材於施耐庵名著《水滸傳》第十三至二十四回晁蓋與宋江事。全本三十二出,一般只取其中涉及宋江妾閻婆惜與張文遠私通部份演出。清末存演7折,集中在閻婆惜一事,計有「劉唐」、「借茶」、「前誘」、「後誘」、「殺惜」、「放江」、「活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水滸記
  • 創作年代:明朝
  • 作品出處:取材自《水滸傳》
  • 文學體裁:話劇
  • 作者:許自昌
崑劇傳統劇目。原系明許自昌所作傳奇,據小說《水濟傳》第十三至二十四回內容,敷演梁山好漢顯蓋等智劫生辰綱的故事;但清代以來盛演於場上者,除《劉唐》(原第五出《發難》)外,皆為描寫宋江與閻婆惜、張文遠矛盾糾葛的選折,如《借荼》(見圖)(原第三出《邂逅》)、《拾巾》(原第十二出《目成》)、《前誘》(原第十八出《漁色》)、《後誘》(原第二十一出《野合》)、《殺惜》(原第二十三出《感憤》)、《放江》(原第二十四出《鼠牙》)、《活捉》(原第三十一出《其感》),而以《借茶·活捉》連演較多。《活捉》之演技更顯演員功力;閻婆惜的大段唱功及鬼步圓場,張三郎的繁重做功及矮步、提氣、痰塞等技巧,均需相互配合方能嚴絲合縫,得心應手。
水滸記
光緒年間至清末民初,崑劇著名演員在滬擅演此二折者為周風林(旦)、小金寶(旦)、談雅芳(旦)、陸壽卿(副)、姜善珍(副);擅演《劉唐》者有邱炳泉(藝名“小腳籃”)、張茂松、金阿慶、陸壽卿等。
傳字輩主要師承陸壽卿,華萍、張芳、姚薌、朱茗飾閻婆惜,王淞飾張文遠,施鎮飾宋江。新樂府串全本《水滸記》為《借茶》、《殺惜》、《放江》、《活捉》,是一有號召力之劇目。曲友中以徐凌雲之張三郎“傳”字輩藝人以上述最負盛名。“傳”字輩藝人選折為主要關目串成全本《宋十回》,而將《劉唐》插在《後誘》與《殺惜》之間演出。常演此劇的演員還有施傳鎮、沈傳銀、劉傳盪、華傳苹、顧傳瀾、姚傳猖、汪傳鈴。
“傳”字輩演出,上海市戲曲學校傳習《劉唐》。
1985年,梁谷音、劉異龍挖掘整理《借茶》、《活捉》,於上海崑劇精英展覽演出首演,梁谷音、劉異龍獲第三屆上海戲劇節主演獎,劉異龍獲新聞界花冠獎,司笛顧兆琪獲主笛獎。為上海崑劇團折子戲保留劇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