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名拳

水滸名拳源自於沈氏武術,寧波市北侖區的傳統拳法,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公元1121年,宋江領導的梁山好漢在浙江戰敗方臘以後,很多將士選擇了浪跡江湖,原本就為僧人的魯智深、武松就近在杭州六合寺修行。沈氏祖先在此期間隨魯、武兩位習武,以後舉家搬遷,其五世孫沈恭敬在紅巾軍麾下領兵抗元,屢建戰功,後辭官隱退於寧波北侖區梅山島里岙“耕讀尚武”並世代相傳。

2009年,水滸名拳被認定為浙江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水滸名拳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公元1121年
  • 認證時間:2009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中國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瀕危狀況,保護措施,

簡介

水滸名拳源自於沈氏武術,源於公元1121年。水滸名拳的主要套路有:宋江拷、邊成、鬧天堂、南宋拳、烏楓棍等,經過數百年的演變,既具有明顯的北方武術特徵,又吸收了南方及其本地區武術文化的特點,成為南北武術的融合體。同時特殊的海島地理位置和人文壞境造就了其較強的攻防技擊性。水滸拳動作舒展大方、剛勁有力、大開大合、剛柔相濟、結構嚴謹、樸實無華,注重實戰且與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相結合。如今梅山鄉的民間武術已面臨失傳,急需搶救。

歷史淵源

水滸名拳源自於沈氏武術。公元1121年,宋江領導的梁山好漢在浙江戰敗方臘以後,很多將士選擇了浪跡江湖,原本就為僧人的魯智深、武松就近在杭州六合寺修行。沈氏祖先在此期間隨魯、武兩位習武,其五世孫沈恭敬在紅巾軍麾下領兵抗元,屢建戰功,後辭官隱退於寧波北侖區梅山島里岙“耕讀尚武”並世代相傳。
清鹹豐年間,浙東沿海匪盜猖獗,沈氏後人奮起殺敵,名揚浙東。其十一世孫沈天童曾著書《拳譜》,並在祠堂開設國術武館,使水滸名拳達到鼎盛期。

基本內容

水滸名拳的主要套路有:宋江拷、邊成、鬧天堂、南宋拳、烏楓棍等,經過數百年的演變,既具有明顯的北方武術特徵,又吸收了南方及其本地區武術文化的特點,成為南北武術的融合體。同時特殊的海島地理位置和人文壞境造就了其較強的攻防技擊性。拳術種類由最初的四套發展到目前的十二套,技巧動作五十餘個,刀、槍、棍、耙等器械一應俱全,囊括“三十六記”宋江拷、邊成、鬧天堂、小人十八、洪拳等拳術套路,有著套路系統、風格獨特,手法多變、攻防嚴密,結構緊湊、動作矯捷,技巧多樣、姿勢獨特等特點。

基本特徵

水滸拳動作舒展大方、剛勁有力、大開大合、剛柔相濟、結構嚴謹、樸實無華,注重實戰且與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相結合。拳術種類由最初的四套發展到目前的十二套,技巧動作五十餘個,刀、槍、棍、耙等器械一應俱全,囊括“三十六記”宋江拷、邊成、鬧天堂、小人十八、洪拳等拳術套路,有著套路系統、風格獨特,手法多變、攻防嚴密,結構緊湊、動作矯捷,技巧多樣、姿勢獨特等特點。

瀕危狀況

隨著一批武術老人相繼過世,島內人口不斷外流,梅山鄉的民間武術已面臨失傳。梅山武術傳到第六代傳人,拳譜已經失傳。

保護措施

為挖掘、整理、搶救“梅山水滸名拳”。2005年,梅山鄉建立“民間武術傳承基地”,編輯《水滸名拳梅山武術》教材在當地推廣,並將其引進國小體育課程,使之形成“學校班級授課制”和“師徒制”並存的傳承方式。傳承基地學生還常被邀請參加區內外各類演出或比賽,如在2009年國際傳統比賽中,組委會還專門增設“水滸名拳”比賽項目,並獲得6金7銀5銅的佳績;2008年,央視四套《走遍中國》在梅山拍攝專題片《禦寇水滸門》,對其進行了極力宣揚。梅山“水滸名拳”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入編由浙江省文化廳編印的《浙里繁花——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手冊(擷英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