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浸圍村

水浸圍村,位於橫崗街道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2.5乾米。與吉溪村、獨竹村、新坡塘村、水浦村相鄰。始建於清初,李姓先祖率領族人從今廣東五華縣水寨遷移至此定居而形成。因村前有一條小溪,且地勢較低注,下雨容易積水而取名水浸圍。村東有梧桐問流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浸圍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橫崗街道保全社區
  • 地理位置:橫崗街道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橫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61年7月,屬橫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橫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橫崗公社;1983年7月,屬橫崗區;1986年10月,屬橫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橫崗鎮;2004年,屬橫崗街道保全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有李、陳、朱姓。第一大姓為李姓,明末從福建遷移至今廣東梅州五華縣水寨;清初從水寨遷移至此地。第二大姓為陳姓,明末從福建遷移至今廣東梅州五華橫跛鎮;清初從今五華橫肢遷移至此地。第三大姓為朱姓,1954年從今深圳橫崗大康遷移至今橫崗保全窩肚村;1973年從窩肚村遷移至此地。1971年有部分村民從棚嚇(今深圳第二職業技術學校位置)搬遷到此。2015年末,戶籍人口96人,其中男性49人,女性47人;80歲以上7人,最年長者91歲(男);實際在村人口56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20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35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0人,主要分布在英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改革開放前,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花生等為主,兼養殖家畜、家禽等。改革開放後,隨著城市化推進,傳統農業逐漸消失。1992年2月。為使村民做到老有所養,保全行政村(包括水圍村)率先開展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全行政村參加投保的村民1120人,參保率99.8%。現集體經濟以工、商業物業開發,廠房出租及管理為主。村民以務工和房屋出租為主,部分村民創業、經商。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房屋出租和集體經濟分紅。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糕粄、米餅、年糕、糍粑等。
龍崗大道、新園路經過該村,捷運3號線在該村附近設永湖站。20世紀50年代通電和通電話,60年代初通自來水,90年代後期通網際網路,2000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存10座,其整體原始風貌已不存,尚存幾間老屋,殘破不堪。村內有炮樓院,始建於清同治五年(1866年)前後,由一角樓和民居組成;民居房檐下有花草壁畫,還有詩詞歌賦,正門上開有一扇窗;保存狀況一般。村民在清明節祭祖,部分同宗海外華僑也會回鄉參加。“做壽”或“過生”是該村傳統習俗。老人一般60歲、70歲、80歲逢整十的生日較為隆重,多由晚輩操持,親友祝賀,送壽聯、壽匾或其他禮物,主人設宴款待。出嫁女極其重視為父母慶壽,過去有民謠:“七十七,送只老母雞。八十八,送只鴨。九十九,送只狗。”另外,老人六旬後,每逢數九寒天,已出嫁的女兒都送1隻雞或鴨給父母,用以“撫勞”;每逢閏月年,則為父母送閏月鞋襪或衣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