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泉墓葬群

水泉墓葬群

位於涼城縣永興鎮水泉村西約一公里處的蒙古哈達山南坡林地,北距膠泥溝村落遺址18公里,西距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40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泉墓葬群
  • 類型:墓葬群
  • 位置:涼城縣永興鎮水泉村
  • 發現:2008年5—8月份
簡介:,地理位置,水泉五代墓,影響:,

簡介:

2008年5—8月份,由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勘探和發掘位於涼城縣永興鎮水泉村西約一公里處的蒙古哈達山南坡林地內古墓27座,斷定為戰國中晚期的墓葬。27座墓的墓向有西北向、東北向、西向、東向4種;結構皆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其中有3座墓存在生土二層台、一座墓帶有頭龕;有九座存在棺,其中有兩座附帶有槨,棺槨皆已腐朽成灰。埋葬方式以仰身直肢葬為主,另有一座側身葬和一座屈肢葬,多數墓葬人骨保存較好。隨葬品方面,有7座墓無任何隨葬品發現,另20座墓葬中多數隨葬品也較為稀少,其中14座墓葬僅有一兩件隨葬品,其餘6座墓葬隨葬品相對較多;隨葬品根據形制可分為陶罐、銅(鐵)帶鉤、銅(骨)簪、銅(鐵)牌飾、銅(鐵)環、銅鈴、鐵劍、鐵(骨)匕、銅(玉)扣、骨錐、骨珠、瑪瑙珠、瑪瑙管、蜻蜓眼等,其中隨葬陶器的墓葬僅有2座,而隨葬帶鉤的墓葬最多,有11座,且皆被打去鉤首,應是一種葬俗表現;另外,隨葬品分布也相對固定,多分布在死者的頭部、腰部附近,也有少數分布在死者的腳部、胸部。發現有殉牲的墓葬10座,殉牲動物有牛、羊兩種,殉牲所有的部位有頭骨、肩胛骨、肢骨、蹄及肋骨;其中有5座墓發現殉牲牛或羊頭骨,數量為4—11具,並且這5座墓葬皆為東北向,隨葬品也相對比其它墓為多,而另5座有殉牲的墓葬僅發現肩胛骨、肢骨以及肋骨和脊骨。

地理位置

水泉墓葬群位於涼城縣永興鎮水泉村西約一公里處的蒙古哈達山南坡林地,北距膠泥溝村落遺址18公里,西距和林格爾土城子遺址40公里。

水泉五代墓

2008年5—8月,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出五代時期兩座墓葬。兩座墓葬東西並排分布,墓向均向北,墓道平面呈前寬後窄的梯形,斜壁,兩墓葬式均為仰身直肢葬,屍骨保存極為完好。根據墓葬結構、隨葬品形制以及人骨性別鑑定,推測應為夫妻異穴合葬墓。其中女性墓分布於東側,隨葬品有陶罐、鐵輨、鐵剪、長柄燈、銀手鐲、銀耳環、瑪瑙墜、瑪瑙管、瑪瑙珠等20餘件;並且在墓道填土中殉牲1具整羊、1羊頭和若干羊肢骨,而在棺內西北角殉牲1具肋骨和脊骨。另一座男性墓隨葬有瓷瓶、馬具、弓箭、蹀躞帶、金耳環、漆器、玉石瑪瑙製品等80餘件,並且保存有部分皮革、紡織品的殘餘;此外該墓棺中殉牲1羊頭,在左側腳龕中放置1具肋骨和脊骨。
水泉墓葬群

影響:

這些遺物與鄂爾多斯發現的青銅器類似,頗具北方遊牧文化特色,其晚期器物多為鐵制,形制如銅製品,反映出從青銅時期向鐵器時期的過渡。如青銅短劍、刀、管銎戰斧及各種動物紋飾牌、飾件等,與中原及東北地區的青銅器文化存在明顯差異,是具有獨立體系的北方青銅器文化,這一獨立體系在中國乃至世界也有一定的影響,為研究戰國中晚期葬俗的歷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