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面源

水污染面源

水污染面源是指以面積形式分布和排放污染物而造成水體污染的發生源。農村污染水和農田灌溉水是水體污染的主要面源。農田灌溉排放水或雨後徑流中常含有農藥和化肥,造成水體農藥污染和富營養化。污水灌溉區內的河流、水庫、地下水均會受到污染。面源污染的變化規律主要依據作物的分布和管理。此外,由於地質溶解作用及降水對大氣的淋洗,使污染物進入水體,也是一種面源污染。城市地面廢渣堆放場和工業區由於天然降水形成的水體污染有時也屬於水污染面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污染面源
  • 外文名:Surface source of water pollution
  • 學科:生態工程
  • 領域:環境科學
  • 釋義:以面積形式分布和排放污染物而造成水體污染的發生源
簡介,農業面源是水體污染的首要原因,農業面源污染物排放特性及其對水質的影響,降水的攜帶作用與稀釋作用,結論與政策啟示,

簡介

面源污染的變化規律主要依據作物的分布和管理。此外,由於地質溶解作用及降水對大氣的淋洗,使污染物進入水體,也是一種面源污染,城市地而廢渣堆放場和工業區由於天然降水形成的水體污染有時也屬於水污染面源。

農業面源是水體污染的首要原因

農業面源污染物已經成為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本文基於淮河流域的監測數據, 利用降水的中介作用(攜帶污染物與稀釋污染)來識別農業面源污染物對水體污染的影響。 經驗分析結果顯示,農業面源污染對水體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中度污染的區域且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具體表現為:在輕度和無污染區域,降水攜帶農業面源污染物進入水體會提高水體污染物濃度,但由於該影響強度非常小,這些區域水質狀況總體良好;在中度污染區域,施肥季的降水對水體污染物濃度上升產生了十分顯著的正向影響;在重度污染區域,降水對水體污染物濃度沒有產生顯著影響。根據本文的研究結果,實現工業和城鎮污染的達標排放是改善流域整體水環境質量的首要任務,防止農業污染影響水環境質量的工作重點應針對特定時間和特定區域來確定,並要從改善農業生產行為入手來實現污染物的源頭減排。

農業面源污染物排放特性及其對水質的影響

從對水環境質量的影響來看,農業面源污染與工業點源污染有三點區別 :
一是污染物的排放形式不同。 面源污染為污染物分散排放點源污染為集中排放,面源污染的“密度”遠低於點源污染。
二是污染物的形態不同。農業污染物主要是氮和磷,工業污染物則十分複雜,有些甚至對人體直接造成嚴重損害。
三是污染物進入環境的過程不同。面源污染物先經過土壤的緩衝,再由地表徑流或雨水淋溶進入水體,點源污染物則通過排污口直接進入水體。
判斷農業面源污染對水環境質量的影響需要回答兩個問題:—是有多少污染物進入體,也即污染物的入河量是多少;二是污染物進入水體時的水文條件如何, 也就是當時的水量是多少。由於農業面源污染具有分散、隱蔽等特徵,加上目前中國對農業面源污染的監測體系尚不完善現有的普查和統計數據大體上反映了目前農業面源污染物的排放狀況, 但尚不能反映農業面源污染物的入河(湖)狀況。

降水的攜帶作用與稀釋作用

影響水環境質量的污染物來源主要包括廢水排放、城市生活污水排放、農業面源污染物排放、水體流動性較弱的湖泊或水庫底泥中所積累 的污染物在水量變化較大時的突然釋放。
淮河流域是流動性較大的水體,其污染物來源主要包括前三類,其中,工業和生活廢(污) 排放為穩定排放即無論枯水期和豐水期,其入河量較為穩定;而農業面源污染物排放則為不穩定排放,即只有在豐水期通過降水形成較大的地表徑流,污染物才能大量進入水體。從農業生產行為(例如施肥)到農業污染物排放,再到最終影響水質,並不是簡單的直接因果關係。

結論與政策啟示

總體而言, 籠統地斷言農業面源是水體污染的首要原因。本文研究表明,淮河流域降水量、農業生產活動與水質變化具有動態相關性,但這種相關性具有明顯的區域差異,具體表現為:在水質常年超標的重度污染斷面降水攜帶的農業面源污染物對水體污染物濃度沒有明顯的影響,據此判斷,重度污染區域水體污染常年超標的原因是工業和城鎮點源污染物排放;在水質常年達標的無污染斷面,降水的增加會顯著提升水體污染物濃度,但尚不足以造成水質超標;在中度污染斷面降水所帶入的農業面源污染物會顯著提升水體污染物濃度,對水環境質量惡化有較大;在輕度污染斷面降水所帶來的農業面源污染物也會顯著提升污染物濃度,但大部分時間 斷面水質還是處於達標狀態。
結合中國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的水環境保護工作,可以得出以下三點啟示:第一,要改善流域水質,首要的工作仍然是遏制工業污染物的排放。農業面源污染具有季節性,而工業和城市污染具有持續性因此,無論是對污染較輕區域的水質保護,還是對污染嚴重區域的實質改善,都要優先控制具有持續性影響的工業和城鎮污染,嚴格執行已有的政策,加強監管,以確保工業和城鎮點源污染物連續、穩定地達標排放。第二對農業面源污染的防治要提高區域針對性,重點針對農業面源污染對水體污染物濃度變化邊際貢獻較大的中度污染區域,以獲得最大的污染控制邊際效應。 第三, 農業面源污染的削減措施與改變施肥行為密切相關。一是採用更加合理的施肥技術(例如更為精確地測土、使用環境友好型肥料等,以減少化肥施用量;二是合理選擇施肥時間,氣象部門與農業部門應當更好地在信息共享上進行協作,並將有關信息傳達至農民,儘量避免施肥行為與大量降水在時間上的重疊,在不影響化肥施用 效果 的前提下減少降水攜帶作用導致的養分損失,並減少污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