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大型的具
匍匐莖的
叢生棕櫚
孑遺植物。根莖粗壯,匍匐狀,叢生。葉
羽狀全裂,堅硬而粗,長4-7米,羽片多數,整齊排列,線狀披針形,外向摺疊,長50-80厘米,寬3-5厘米,先端急尖,全緣,
中脈突起,背面沿中脈的近基部處有纖維束狀、丁字著生的膜質小鱗片。
花序長1米或更長;雄花序
葇荑狀,著生於
雌花序的側邊;雌花序頭狀(球狀),頂生;果序球形,上有32-38個成熟心皮,果實由1心皮發育而成,
核果狀,褐色,發亮,倒卵球狀,長9-11厘米,略壓扁而具六棱,頂端圓,基部漸狹,外果皮光滑,
中果皮肉質具纖維,
內果皮海綿狀。種子近球形或闊卵球形,長3-4厘米,直徑約4厘米,
胚乳白色,均勻,中空,胚基生。花期7月。
生長環境
適應性較狹窄,喜高溫多雨、多海霧和沼澤的生境。分布區的年平均溫為23.8-25.5℃,最冷月(1月)平均溫為17.3-12℃,年降水量1400-2100毫米。
土壤一般為半鹼性的
沼澤土,pH值6.8-8.0。水椰在淡水環境中生長茂盛,能耐低鹽,對海水高鹽濃度敏感,不能忍耐純海水澆灌。抗風浪。與紅樹林生長條件類似,常成在紅樹林緣、青梅林緣成片生長。或與
紅樹林等混生。
分布範圍
繁殖方法
種子:水椰使用
種子繁殖。選擇未脫水但已萌發的果實育苗最易成活。
胎生:水椰具有“
胎生”的現象。它的果實離開母體之前,種子已在果實內發芽,形成
幼苗。果實離開母體後,會藉助自身的重力下落,墜入泥沼之中,幾小時後幼苗就能
發育生根,長成一株幼樹。如果落下的果實遇上潮水或山洪瀉流,它就憑藉
果皮中的纖維飄浮於海水,一旦遇到合適的生活環境,便能定居下來。
栽培技術
水椰適應性較窄,根據其生長特性也可以移植栽培成功。所需土壤要求是泥土和泥土或沙與壤土的混合土(粗糙的
礫石或河沙均不適宜生長)。需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可將花盆置於有水的盆子中,保持1/3的高度浸沒於水中,除非水質變髒或變臭,否則一段時間無需管理。幼苗應置於蔭棚下,有利於植株快速生長及增粗,提高小苗的抗風能力。小苗移栽種植前需疏鬆土壤,挖深1米,3-5米寬的洞穴,將水椰苗移植至穴內,在穴周圍壘高,以保持水分不往外流。注意遮陰,以增強其適應性。保持土壤濕潤並施入一定肥料。在池塘邊含腐殖質土的地方最易生長。
病蟲防治
蟲害:水椰的蟲害主要有紅棕象甲、椰心葉甲和二點象。
紅棕象甲:其幼蟲孵出後自傷口或生長點侵入,逐步向莖內蛀食,造成隧道,被損壞組織很快壞死腐爛,並發出特殊的氣味,嚴重時莖部被蛀空,遇大風易折斷。受害株初期表現為樹冠周圍的葉子變枯黃,後擴展至中部葉子也黃萎。5-6月為害。
椰心葉甲:成蟲、幼蟲生活於未展開的心葉中,取食其心葉和嫩葉,造成許多孔洞,可將生長點吃光,影響植株正常生長,嚴重時可使全株枯死。此蟲對不健康的樹及4-5年的樹危害嚴重,一年至少發生一代,但危害部位僅限於未展開的心葉內,一旦心葉展開,成蟲隨即飛離尋找合適的椰株。
二點象:幼蟲和成蟲蛀食葉柄和基部,造成許多孔洞和隧道,嚴重時蛀食莖幹,直至全株枯死。5-6月為害。
防治方法:應以“預防為主,綜合治理”,要考慮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三者之間關係,把好植物檢疫極為重要。其次,對大樹,尤其珍貴樹種及景觀樹種的防治技術,採用“鑽孔注藥”法較有效,根據樹徑大小確定鑽孔深淺和注藥量,以每厘米樹徑注原液1毫升為宜,也可以兌水1:1注入,用水泥封口;可選擇的藥劑有:
久效磷、
甲胺磷、
氧化樂果等吸性殺蟲劑,可兼治多種害蟲,且持效期長,節水,不怕藥後下雨。棕櫚科植物鑽孔後一般傷口都癒合得很好,不會影響其觀賞價值。
主要價值
觀賞:水椰每當漲潮,樹幹樹根都被潮水淹沒,成為壯觀的“海上森林”。退潮之後,裸露出粗壯的匍匐狀莖及肥碩的葉鞘枝幹和根部就出來,縱橫交錯,顯得十分蒼勁。
經濟:水椰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嫩果可生食或糖漬;花序割取汁液可製糖、釀酒、制醋;葉子可蓋屋,亦可用於編織籃子等用具,在國外一些產地土著居民有用其嫩葉作捲菸紙的;此外,水椰還有防海潮、圍堤、綠化海口港灣和淨化空氣等用途。
保護級別
保護級別:該種列入中國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3級。
瀕危原因:漸危種。水椰是中國熱帶海岸沼澤土生長的半紅樹、紅樹林的建群種。由於過度砍伐和採摘果實,使水椰林林相及天然分布受到極大影響。尤其在近一、二年內,封港的大片水椰林樹葉被砍去,作蓋房屋、工棚等。若不加強保護,將淪於瀕危狀態。
保護措施:建議在中國海南島萬寧石梅港青皮林保護區、文昌霞場港紅樹林保護站及瓊山東寨港紅樹林保護站將水椰林列入保護對象,加強管理保護,並擴大宣傳及開展繁殖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