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東鄉(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水東鄉)

水東鄉(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水東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水東鄉位於納雍縣城東南部,駐地距縣城35公里,東經105°29′--105°36′,北緯26°42′--26°46′,地處織納兩縣交界,北靠納雍縣的老凹壩鄉,東鄰織金縣的中寨鄉,南面與張家灣鎮比鄰,西與王家寨鎮相接,全鄉總面積129.6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水東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西南地區
  • 電話區號:0857
  • 地理位置:貴州省畢節市
  • 面積:129.6平方公里
  • 方言:貴州話
  • 車牌代碼:貴F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名優特產,水東碟變,

歷史沿革

1941年前,水東鄉大部分屬大方縣,小部分屬織金縣,後來劃歸納雍1984年建原來水東、老包、木城、箱子、簸落五鄉,1992年建並撤原五小鄉合併為現在的水東鄉,鄉駐地核
桃寨(現水東街上),全鄉轄18個村委會,185個村民組,189個自然村,居住有漢、穿青、苗、彝等民族,5690戶2388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5戶281人。

地理環境

水東鄉地形特徵為南高北低,最高處是西南部老包村的牛項坡,海拔2320米,最低處是東北部金子村的五家苗前的河床。海拔1240米,相對高差1080米,15度以上的坡地點全鄉總面積的78%,全鄉總的概貌是山高坡陡,切割深,離差大,是典型的山區地帶,氣候屬北亞熱帶,其特點是夏春乾,秋風冬寒年,平均氣溫為13.7℃,年降雨量為800-1400毫米,其中4-10月份雨量較為充足,占年降雨量的89%,年均日照數為1494小時,無霜期226-261天。水熱月季,暖溫共節。雨量的多少與氣溫的高低成正比,4-19月月平均氣溫大於年平均氣溫,5-9月的月降雨量也同時大於年平均降雨量。
水東街上水東街上
主要河流有三條,水東河發源於老包村的龍井河,箱子河發源於織金縣中寨鄉的大院河,木城河發源於王家寨鎮的路明河,三條河匯入武佐河,總長31公里,屬常年河。1958年建成的平箐水庫,在鄉駐地西南面約20公里處的平箐山沖頭,總庫容量12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200餘畝。
水東鄉政府水東鄉政府
以農業為主,多山地、少水田,全鄉黃壤沙質較多,約占總面積的65%。這種土質均屬酸性。有耕地21770畝,其中田1990畝,主產玉米、小麥、水稻、薯類等農作物,經濟作物有烤菸、油菜等。全鄉人工造林現已達48600畝,草場面積121816畝,1000畝以上的天然草場達7處。是發展畜牧業的好地方。養牛7568頭,養馬5379匹,羊1268隻,毛豬存欄數20580頭。

名優特產

水東鄉礦產資源豐富,目前發現的有色金屬有品位較高的鉛鋅礦、鐵、鉬礦等,非金屬有重晶石,地卷皮(即土石棉)、高領土等。鉛鋅礦12個村現已進行開採,年平均可開採上萬噸。銅礦13個村有,現只有兩個村利用手工開採,其它的都有待開採。鉛鋅的洗選和冶煉也有較快的發展,目前為止,該鄉引用外資辦有兩個洗廠,一個小型冶煉廠和10多座馬鞍爐。 納雍“火把魚”,是納雍縣食品中的一絕。是用柴火精工烤成的一種獨特風味的乾魚。
火把魚
納雍縣東南有一條流經路嘴、木城、簸落、水東、大興廠、武佐一帶的小河,由於流經之處山巒重疊,原始植被保存完好。河底多沙石岩層地帶,無任何污染,兩岸綠樹青山相映襯,日照、雨量充沛,河水清澈見底,極適宜於魚類的生長。這條河裡的魚主要靠食小蟲和石漿生活,因此肉肥味美,享譽遠近。
最適宜制“火把魚”的鮮魚,一般重量在一二兩之間。先將捕來的鮮魚去掉腸肚,繼用約20厘米長的竹籤穿連成一串,宛如小螺絲似的,置於青棡柴火上烘烤(禁用煤火烤),直至烤熟烤黃為宜,風乾後即可上市出售。吃乾“火把魚”講究烹調技術,一般採用乾炸法,先將魚串上的魚逐一取下,把魚骨魚肉分別剔出,用沸菜油將魚骨炸脆作乾盤用;魚肉用混合油(一般用豬油、植物油混合),將事前準備好的佐料如鹽、味素、姜、蔥蒜、油紅辣椒、魚香菜等放入鍋內與魚肉一起炒,適時剷出可食用,味道鮮美。
水東岔河水東岔河
三鍋樁
“三鍋樁”是水西戰爭時期留下的古蹟,是納雍水東名勝之一。
岔河位於納雍城東水東鄉木城河、水東河二水合流處,稱岔河。兩座石橋、三條河、四條公路在此交匯。橋周圍有三棵巨大的石峰,高約 30 米,三峰鼎立,樹木蔥蘢,岩谷幽異,花開四時。相傳清康熙三年 ( 公元 1664 年 ) 的水西戰爭,宣慰使安坤在今納雍境內與吳三桂轉戰時屯兵於此,置鍋於三棵石峰上生火造飯,故名“三鍋樁”。
岔河上游的洗米溝,兩岸山峰聳峙,林木蔥鬱,中間有一個小田壩,近年探測,鉛鋅礦資源豐富,納雍火把魚就產於此。“三鍋樁”背靠鍋戛大山,壁立千仞。納雍水東鄉的公路經此,盤山而下岔河岸上,險阻陡峻。牛皮箐矗立在“三鍋樁”側,懸崖絕壁,挺拔雄奇,十分壯觀。
傳說水西軍在此屯紮後,在洗米溝淘米,將做飯的鍋架立於鍋戛山腳,殺牛後把牛尾栽在大箐頂上的平壩中,牛皮晾在懸崖上,洗米溝、牛皮大箐、鍋戛大山由此而得名。
岔河橋就修架在“三鍋樁”前面的岔河上。此地崇山峻岭,懸岩壁立,瀑布凌空而下,青峰白雲,老樹青藤,掩映水中,煙村如畫,令人心曠神怡。清道光年間,郡人肖二先生來此開礦煉鋅,由於轉運困難,便在岔河上建造此橋。奇怪的是,此橋修成後幾次垮掉。後來有人建議在橋頭建一石獅子以鎮風水,肖二先生依言請工匠用一方青石雕了一個神獸立在橋頭,說也奇怪,從此,這座橋竟保存至今。
岔河橋系單孔石拱橋,高 11.5 米、寬 6.4 米、長 15.3 米,有護橋石欄,單邊上有石獸豎立。
時人有詩云:
古渡塞津梁,空有“三鍋樁”。
白雲穿峽去,猿聲空惆悵。
先生開鉛礦,修關築卡忙。
義渡濟往來,千古人歡唱。
水東千年銀杏樹
水東鄉政府門前,矗立著一株 1700 多年的晉杏 ( 據奢香文學資料傳為晉朝銀杏 ) ,偉岸雄壯,為納雍一大奇觀。
銀杏樹,又稱白果樹、公孫樹或鴨腳子樹,皆由其外形特徵而得名。自古珍貴稀有,自宋朝已列入貢品,深受騷人墨客的頌揚。梅堯臣:“鴨腳類綠李,其名因葉高”,歐陽修:“絳囊初貢,銀杏貴中州”。
水東銀杏樹水東銀杏樹
當你驅車進入水東時,首先映人眼帘的便是這株拔地摩天,儼然擎天大柱的古老銀杏樹,來到樹下,即使是落葉遍地的金秋十月,也會覺得肅穆、森嚴。鄉人視樹為神,常來拜祭,香菸繚繞,紅綾飄蕩。手撫那嶙峋的古樹褶痕,則似有靈氣。而地面那左曲右盤的龍鐘樹根,更像一條條匯聚於樹下的巨蟒蛟龍,盤根錯節,令人神思。仰觀大樹,只見那腰圍 15 米的樹幹,在離地不高處,枝分六株,蒼勁有力,世所罕見。
當春天到來之時,老樹新芽,青春煥發,蔥蘢可愛。
在盛夏的暑天,端直的株乾,更是枝條鬱鬱蔥蔥,摺扇形的葉片青翠、瑩潔、精巧、別致,形如一把傘形的華蓋。每當夜幕降臨,薰風吹拂,那小八哥、小米雀、小陽雀……數百隻、數千隻,嘰嘰咪咪、嘁嘁喳喳,給這古杏增加無限歡樂。
夏去秋來,金風乍起,那壯實的銀杏果,結滿樹梢,掛滿枝頭。來到樹下,求得一兩顆白果,認為這是神的恩賜,而心滿意足。
秋後的落葉,更別有一番景致。那鵝黃的葉子,隨風飄灑,恰似一群紛飛的蝴蝶,翩翩起舞,令人心醉。
冬天來了,寒風凜冽,這株高約 48 米的巨樹,此時已似一尊解脫了一切、超凡脫俗的佛,令人肅然起敬。
傳說在清朝的乾隆年間,皇帝開科取土。受天地之靈氣精華的白果樹搖身一變成了一位身穿白衣的書生,上走七十二站前往北京趕考。皇帝問他是哪裡人,姓什麼 ? 白果樹答道:貴州大定府大有里下五宅人,姓白。見他身穿白衣,就叫他白秀才。通過京城近半月的考試,白秀才機變靈活,中了新科狀元,皇帝贈給他一個金頂子,派他回貴州上任。嗩吶開路,鼓鑼喧天,歡送他起程。快到家時,白秀才突然不見蹤影,欽差大驚,按地名尋找,一直來到了下五宅,向當地老百姓詢問,鄉民答,我們這裡根本沒有姓白的人家,只有那田壩中幾棵白果樹。欽差和鄉民趕到白果樹下一看,果然看見樹上戴著金頂子,欽差和鄉民才明白,這白衣秀才就是白果樹的化身。於是召集全村的人,殺豬宰羊款待欽差一行人。從此,白果樹被人奉為神靈,常年香火不斷。

水東碟變

水東蝶變《納雍縣水東鄉經濟社會發展紀實》張習輝 本報記者 李文勇2012-11-12
納雍縣水東鄉位於納雍縣城東南部,鄉政府駐地距縣城34公里,地處織金、納雍兩縣交界,北靠納雍縣的老凹壩鄉,東鄰織金縣的中寨鄉,南面與張家灣鎮比鄰,西與王家寨鎮相接,全鄉總面積129.6平方公里,轄18個村,185個村民組,是一個漢、苗、彝等民族雜居的地方,共7000戶30000餘人。該鄉主要以農業為主,主產玉米、小麥、水稻、薯類等農作物。礦產資源豐富,目前發現的有色金屬有品位較高的鉛鋅礦、鐵、鉬礦等,非金屬有重晶石,地卷皮(即土石棉)、高領土等。在該鄉街上,生長著一棵古銀杏樹,高48米,主幹周長13.2米,據考證,該樹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被列為縣級保護文物。
五年回顧
過去五年,水東鄉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和領導下,緊扣畢節試驗區“三大主題”,以實現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為主線,以“抓機遇、擴內需、打基礎、促增長、保民生”為首要任務,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為根本目的,以轉變發展方式和結構調整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和項目帶動為動力,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團結拼搏,全鄉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
據有關資料顯示,2011年,水東鄉實現生產總值5032萬元,同比增長11%;糧食總產量1165.76萬公斤,人均占有糧食380公斤,同比增長1.28%,肉類產量年均增長8.3%,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產值的45%;適齡兒童毛入學率達到98%以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5%;人口自然增長率7‰;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3000餘人;貧困人口降至7578人,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00元。
2011年,全鄉共推行雜交玉米種植3000餘畝、脫毒馬鈴薯種植8000餘畝,推廣稻田旱育稀植300餘畝,確保了糧食產量和糧食安全;完成花初、新民、麻元、帕那、木城等村的經果林種植8000餘畝。近年來,全鄉退耕還林面積為2026.4畝、荒山造林面積4000餘畝,積極開展了補植補種工作,加強了天然林的保護,全鄉森林覆蓋率達43.3%;大力推廣品種改良和平圈養畜,2011年共完成大牲畜輸配603頭,大牲畜存欄4964頭(匹),生豬存欄8649頭,出欄9236頭;羊存欄2984隻,出欄1987隻;家禽存欄23471羽,出欄27466羽;牛出欄453頭;畜牧業生產總值為1569.34萬元。
實施了煙山、新民、金子、馬流光、木城、箱子6個村人飲工程,投資150餘萬元修建了水東水廠,解決7000餘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對全鄉18個村輸電線路進行了農網改造;完成水東至普灑、岔河至以則孔、水東至馬流光、松樹壩至箱子、帕那村環山公路、岔河至簸落、姑箐歪頭山至獨山、織金滑口山至姑箐通鄉通村公路的改造和新建工程;實施了坡腳溝至水東通鄉油路工程、煙山村通村公路、水東村核桃寨組公路工程等;實施簸落、麻元、木城、帕那、花初、洗米、老包、水東等村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共20個,硬化通組路總長7050米,連戶路硬化總長25527米,總投資184.23萬元;實施了水東中學段街道硬化工程;投資3萬餘元,在水東街上安裝了路燈10盞;投入8萬元資金,加強了對縣級文物——千年銀杏樹的保護;投資16萬元修建了水東村辦公樓和水東鄉司法所辦公樓;修建了水東鄉綜合文化站和水東鄉敬老院,總投資100餘萬元;完成了新民、木城、簸落、馬流光、姑箐5個村村辦公樓改擴建建設,工程投資13萬元;全鄉修建沼氣池582口;加強了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力度,濫壩、老包兩村的小流域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全長2500餘米。
2010年學前教育毛入學率達42.36%,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77%,國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5.99%,“三殘”兒童毛入學率達87.5%,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23.63%,15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為96.72%,17周歲人口初等級中等教育完成率為81.26%。認真落實了“兩免一補”政策,抓好教育教學改革和師德師風教育,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加大了“保學控輟”的力度,“兩基”“普實” 工作成果進一步得到鞏固
2011年,全鄉門診2900餘人次,門診總收入8.67萬元,門診合作醫療補償8.06萬元;住院624人次,總收入124.3萬元,合作醫療補償102.6萬元,住院天數4482天。全鄉完成17個村衛生室修建,2011年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87.2萬元,參合率為95%。全鄉18個村實施地氟病防治項目5630戶,加強對地氟病的有效防治;
人口和計畫生育取得一定成績,該鄉正確分析和把握全鄉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形勢,採取有力措施,扭轉了工作被動的局面,人口和計畫生育逐步進入常規化管理,計生政策知曉率、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穩步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94.6%,人口自然增長率7‰,定時定點持證B超婦檢率100%,兩個及時率在85%以上。鞏固創國優成果,全面推行“雙誠信雙承諾”管理。
遵循“依靠民眾、依靠集體、生產自救、互助互濟”的原則,以防災抗災救災為主,以重點解決特困民眾的衣、食、住、醫等困難為突破口,把防災、救災工作作為中心業務來抓。五年來救助臨時困難民眾共1284戶3730餘人,共發放臨時救助款27.91萬元。認真做好了農村低保工作,截止2011年第三季度,全鄉共1843戶4182人納入農村低保,五年來共發放低保金949.0183萬元。
乾旱季節,購進應急送水車1輛,出動應急送水車送水30餘次,人員500餘人(次),送水120餘噸,1300餘戶受災民眾的人畜飲水困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納雍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等公司在開展“萬名幹部下基層”活動中捐助金子國小20餘萬元資金,幫助解決該校教師宿舍樓、學生食堂問題,為90名師生“愛心午餐”奠定基礎。
危房改造和生態家園建設工作成績顯著。危房改造工程有力推進,五年來共改造危房802戶。生態文明家園“黔西北民居”建設共完成1113戶。2010年建設生態文明家園示範點2個。2011年建設五園新村示範村1個,五園新村達標村2個。
建立安全生產領導機構,完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層層簽定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嚴厲打擊非法盜採盜運礦產品行為,炸封填封非法鉬礦井口796口,行政拘留200餘人,沒收鉬礦300餘噸,炸封填封非法煤井65口(次),行政拘留20餘人,沒收煤炭20餘噸,依法取締非法採煤窩點2個。加大路檢路查力度,嚴厲打擊黑車非駕、客貨混裝、超速超載等違法行為,加強道路交通、民爆物品、煙花爆竹、建築施工等安全的管理,認真做好地質災害和森林防火等工作,確保了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在強農惠農方面,民眾普遍受益,截止目前,全鄉家電下鄉補貼87件,民眾受益共1.23萬元;機車下鄉補貼44輛,民眾受益共3.09萬元;玉米良種補貼4357戶,補貼資金共12.26萬元;退耕還林和生活補貼受益農戶722戶,民眾受益資金共49.49萬元。
認真開展了整髒治亂工作,配備水東街上衛生保潔員3名,張家壩街上1名,在水東街上修建垃圾池3個,購進垃圾運輸車1輛和垃圾箱30個。加強了整髒治亂工作的領導,壯大了工作隊伍,對全鄉重點整治區域實行分段負責,責任到人,對街道住戶實行“門前三包”責任制,髒、亂、差的現象得到了明顯改善。
以“兩提高兩上升”為目標,著力抓好“平安水東”建設。認真搞好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將矛盾糾紛消化在萌芽狀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難事不上移。認真開展領導三級聯動視頻接訪工作,實現了全鄉零非訪,2011年度地區對該鄉民眾安全感測評中,民眾滿意度100%,名列全區第一名。堅持“預防為主,打防結合”的方針,認真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按照禁毒工作“九個一律”的要求,將禁毒工作引向深入。全鄉司法服務、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呈現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
未來展望
今後五年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新跨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加速期,水東鄉為了實現本鄉制訂的十二五發展規劃目標,該鄉緊扣畢節試驗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三大主題,將按照畢節地區 “三化同步”的要求,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資源開發為依託,以項目帶動為動力,以民生工程為重點,以轉變作風為抓手,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推動全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定目標 ,努力實現指標。生產總值年均按15%同比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按25%同比增長,爭取2014年,人均純收入達545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穩定在95%以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85%以上,人民民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在95%以上。
爭項目,夯實基礎設施。一是加強鄉、村道路交通設施的維護和管理,大力改善交通現狀,促進經濟的發展。2012年爭取資金對村級公路混泥土硬化16公里以上,新修通村公路8公里以上;力爭新修簸落至金子通村公路;爭取資金對水東至馬流光、馬流光至松樹壩、松樹壩至金子、貓寨至箱子、水東至姑箐、岔河至簸落公路的改造或維修,對洗米村洗米溝大橋修建,修繕金子大新廠碾子小橋,新修水東石梯子至帕那下擺河的利民橋;搶抓公益事業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機遇,對村寨居住相對集中的村實行整村推進,搞好連戶路、通組路硬化、村寨綠化、環境美化、衛生淨化等,有效改善民眾的人居環境;二是抓住民生水利這個重點,抓好項目、資金、工程“三個統籌”,爭取農村飲水安全項目的實施,確保人畜飲水安全;今後實施好濫壩、老包、麻元、煙山、簸落等村安全飲水工程,並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和小流域治理;三是抓好電力基礎設施建設,鞏固好農網改造成果,爭取儘快實施完善化改造,改變目前全鄉電壓偏低的現狀。
調結構,發展特色農業。以農民增收為重點,全力推進“三農”工作。一是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大力實施科技興農,提高農業科技含量,確保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二是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產業,重點實施老包、濫壩兩村的雜交玉米種植示範基地和蔬菜種植基地,引導獨山村擴大葵花套種面積,注重“明清貢品”姑箐大樹茶的保護和開發,使其發揮經濟效益;三是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求做到“四個突破”(茶葉種植面積突破5000畝;經果林種植突破5000畝;中藥材種植突破2000畝;疏菜種植突破2000畝);四是因地制宜,著力打造蛇場壩特色種植基地和核桃種植基地,引導民眾在公路沿線種植高粱3000畝以上;五是加強對各養殖農戶的技術指導,促進畜牧業規模化生產,同時培育特色養殖業。
藉資源,實現“工業強鄉”。以鉬鎳礦、鉛鋅礦、重晶石、硫鐵礦等礦產資源為依託,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全鄉工業的發展。
乘東風,打造 “銀杏之鄉”。乘畢節試驗區“三化同步”東風,全面啟動特色城鎮建設。一是按照“黔西北民居”苗族風格,全面啟動水東鄉舊城改造,對舊城區街道亮化、綠化;二是力爭2012年全面啟動宜居、休閒旅遊、服務鉬鎳礦開發為主的特色小城鎮“銀杏休閒街”建設。三是發揮城鎮聚集輻射效應,以城鎮化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搶抓生態文明家園“黔西北民居”建設機遇,爭取項目、資金對水東平寨至岔河生態旅遊的開發;四是著力打造帕那村大寨、水東村平寨、花初村花初三個苗族村寨“五園新村”精品點;五是加大對水東姑娘山、千年銀杏樹的外宣力度,借千年銀杏之魂,著力將打造特色“銀杏之鄉”。
保民生,促進事業發展。進一步加大農村低保工作管理力度,切實做好農村特困人口救助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做到應保盡保,應退則退,實行動態管理;抓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確保人民民眾老有所養;認真做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實現全鄉居有所安;教育工作方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師資建設,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鞏固好“兩基”“普實”工作成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衛生工作方面,夯實基層衛生建設基礎,發展村級衛生服務,推進鄉村一體化管理。切實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著力解決民眾看病難和就醫難問題。
治髒亂,改善人居環境。整髒治亂、滿意在水東”作為創建文明和諧水東的重要內容,繼續加強對整髒治亂工作的領導,建立整髒治亂工作長效機制,加強村莊整治力度,為水東人民民眾營造乾淨整潔的生產生活環境,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水東鄉計畫新建水東垃圾填埋場1個。
護生態,人與自然和諧。一是堅持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並重的原則,進一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強天然林保護,抓好好荒山造林和補植補造工作,鞏固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促進林業健康發展;二是以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為核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抓安全,建設“平安水東”。一是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推進道路交通、非煤礦山、消防等專項整治,加強地質災害的防控力度,加大隱患排查治理力度,建立長效機制,嚴厲打擊非法盜採盜運礦產品違法行為,保護礦產資源;二是加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度,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狠抓綜合治理各項措施的落實,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三是不斷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廣大民眾法律意識;四是高度重視民族宗教工作,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