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宮(廣東省肇慶市水月宮)

水月宮(廣東省肇慶市水月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水月宮,位於肇慶市星湖中心區石室岩南麓,北靠崧台,面臨紅蓮湖,曾因立有高6米、重7噸的銅鑄佛像摩利支天而聞名省港澳和東南亞各國。 水月宮原為觀音堂,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但“頻年為風雨所折”,後得官民“樂於趨事”,遂於明萬曆二年(1574年)冬“辟廣升高,壯址展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水月宮
  • 地理位置: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
  • 開放時間:07:30-17:30
  • 景點級別:AAAA級風景遊覽區
  • 門票價格:78元 學生證,老人證半價
水月宮簡介水月宮簡介
水月宮山門檐下的“水月宮”是現代書法名家賴少其先生所題寫的。宮名“水月”據說是取自佛語中的“鏡花水月”,就是“色即是空”的意思。還有另一種說法,則說宮後的石室岩,過去叫寶陀岩,岩下原本有一座觀音堂,供奉著水月觀音。什麼是水月觀音呢?
佛經說觀音菩薩為了教化不同層次、不同環境的芸芸眾生,可以隨機應變出種種不同的化身,多達三十三種,稱為“三十三身”,其中之一,就有作水中觀月影模樣的觀音,被稱為“水月觀音”。
據傳,觀音能顯現32種不同的應化色相,其中以“水月”色相最為高潔,因名“水月宮”。宮殿建成後再為風雨所折。明崇禎九年(1636年),兩廣總督熊文燦傾貲十餘萬重建。1943年,水月宮遭日寇空襲炸毀。1957年,水月宮按原樣再行重建。

水月宮主殿水月宮主殿
水月宮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為鋼筋混凝土仿古殿式結構,由大殿、東廂、西廂、後殿4部分組成:大殿,飛檐斗拱、彩釉生輝、華麗堂皇;東西兩廂,精美質樸、寬敞明亮,建有迴廊相連;後殿,一座兩層高的樓閣,依岩建在高台上,尤顯其巍峨雄壯。
如此規模宏大的水月宮始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雖受到民眾愛戴,但因經受風雨侵蝕,於是明萬曆二年(1574年),首次對它進行擴建。時至明崇禎九年,兩廣總督熊文燦捐資再次擴建,便成了如今規模。從嘉靖年間建成至今,已有四百多年了。
百獸之王百獸之王
水月宮門前的這對紅砂石雕刻的石獅子,它刻於明代的,原是置於城內兩廣總督府門前的鎮宅獸,後來才移至此處。獅子號稱“百獸之王”,古書說它猛於虎豹,所以往往被人雕成石像或鑄成銅像置於門前,以鎮宅辟邪。後來更成了宮殿府屬威勢的象徵,標榜建築物以及其主人權勢與尊貴的檔次。
從中國的傳統習慣來說,一對石獅子會分雄雌。雄獅,腳踏繡球,象徵著掌握權力,是一隻雄獅。雌獅,身邊有小獅子圍繞,表現了它的母性,象徵著生息繁衍。
我們再來看看獅子的形體,它不像故宮、頤和園門前的獅子,張牙舞爪,霸氣非凡,也不像是鎮守家宅的獅子低眉順服。而是形體碩大,昂首直身,口含石珠,背上還有綬帶。因為他原是鎮守兩廣總督門前的石獅子,因此既要昂首直身、威猛勇敢,守得了門,又要顯示出其受過馴化,不會驚嚇到客人。
摩利支天菩薩摩利支天菩薩
水月宮大殿昔有摩利支天菩薩(身高6米)偕二天女(身高5米),金身巍然,赤足鼎立;摩利支天雙目稍向下凝望,微笑、溫厚、慈祥,楣榜“苦海慈航”。佛像鑄於明崇禎九年(1636年),為表彰鄭芝龍得摩利支天庇佑戰勝劉香所鑄。可惜原鑄件已全部毀於“文化大革命”的烈焰之中。現在看到的摩利支天偕二天女是1986年鑄造的複製品。 水月宮有紅牆相圍。牆內大殿前,設有庭院式花園,四時繁花似錦,爭艷鬥麗;牆外大門前,種有百年古榕6棵,盤根錯節,枝葉繁茂。
『摩利支天菩薩』是隱身和消災的保護神。此天威力極大,上管三十六天罡星,下管七十二地煞星,二十八宿皆為此天所管( 摩利支天菩薩統御所有的太歲星君)摩利支天菩薩也被尊稱為“斗姆元君”,其大兒子和二兒子是“四御”中的“勾陳大帝”和“紫微大帝”,其餘七個兒子就是“北斗七星君”。唐三藏沙門不空譯之摩利支天經曰:“有天名摩利支,有大神通自在之法。常行日前,日不見彼,彼能見日。無人能見,無人能知,無人能害,無人欺誑,無人能縛,無人能債其財物,無人能罰,不畏怨家,能得其便。”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開示摩利支天法門時自云:“此天常行日月前,日月所不能見。我因知此天名,得免一切厄難。”《太上玄靈斗姆大聖元君本命延生心經》里,對斗姆元君做了相當詳盡的描述:『能陽能雨能變化,救災救難救刀兵;祠嗣就生麒麟子,祈名金榜就題名;商賈者,利加增,祈求父母得長生,子孫得榮盛,夫婦壽康寧,萬邪自皈正,諸惡化為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