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事件,源頭,發展,談判,餘波,影響,描述,說法,歷史證物,
事件
源頭
事情的起始要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末。1979年2月中國和葡萄牙建立外交關係時,兩國政府就對澳門問題達成了諒解:確定澳門是中國領土,目前由葡萄牙管理,兩國政府將在適當的時候談判澳門歸還中國的時間和細節。此後兩國在處理澳門事務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為什麼葡萄牙人對澳門問題的態度與英國人對香港問題的態度不同,解決澳門問題的難度也比香港問題要小呢?這主要與澳門的歷史有關,中葡之間沒有主權之爭。
16世紀中期,葡萄牙人仗著海上一霸的地位,到處擴張殖民地,對中國澳門覬覦已久。1557年,葡萄牙人藉口船隻遭遇風浪下沉,進貢物品浸水,申請借地晾曬,賄賂廣東官吏登入澳門,並修建城池炮台,賴在澳門不走了。鴉片戰爭後,葡萄牙人乘機吞食中國領土,先後占領了澳門附近的望廈村、飛仔島和路環島,並向中國政府提出永久割讓澳門的要求,遭到拒絕。因此,四百多年以來,澳門的主權一直屬於中國。只是由於歷史種種原因,葡萄牙在近代以來對澳門擁有過暫時的管理權。
發展
鑒於這種情況,1984年中英發表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後,中國統一大業的下一個目標直指澳門。中英兩國政府通過談判最終解決香港問題,為解決澳門問題提供了成功範例。中國政府及時制定出解決澳門問題的基本方針:通過中葡兩國政府談判,20世紀結束之前收回澳門,在恢復行使主權的前提下,按照“一國兩制”的構想,根據澳門的具體情況,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以保持澳門的穩定和發展。中國方面開始為澳門問題談判做準備。
談判
1985年5月21日,葡萄牙總統拉馬路·埃亞內斯應邀訪問北京。這是葡萄牙國家元首首次訪華,受到中國方面的隆重歡迎。中葡兩國領導人就澳門問題進行了磋商。5月24日,鄧小平會見埃亞內斯總統,會談時氣氛十分友好。鄧小平在談到澳門問題時指出:中葡之間沒有要吵架的問題,只有一個澳門問題。這個問題在兩國建交時已達成諒解。只要雙方友好協商,是不難解決的。埃亞內斯總統也表示:葡萄牙人民願意友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在訪問期間我們看到,中國方面也願意友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葡總統訪華結束時發表的新聞公報宣布,雙方同意於近期通過外交途徑就解決澳門問題舉行談判。看來,解決澳門問題的開局不錯。
1986年6月30日,中葡兩國政府談判代表團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開始第一輪正式會談。中方代表團團長是外交部副部長周南,葡方團長為葡萄牙駐華大使魯伊·梅迪納。因為無主權之爭,關係比較簡單,雙方會談氣氛非常融洽,新聞公報用“友好融洽”來形容首輪會談。到了第二輪會談時,兩位團長一見面就不僅是親切握手而且還加上熱烈擁抱。同年十月,第三輪談判結束時,周南副外長高興地稱讚北京的秋天是“黃金的季節”、“成熟的季節”,聽得出來,他對談判的結果是很滿意的。雙方決定在兩國政府代表團下設一個工作小組,具體討論和修訂中葡雙方會談中所提出的全部協定檔案草案,中葡兩國進入了協定草簽階段。
餘波
1987年1月,葡萄牙外交與合作國務秘書阿澤維多·蘇亞雷斯應周南副外長邀請來華進行工作訪問。1月21日,他與周南就澳門問題進一步交換意見,取得新的進展。中國方面為了澳門的前途,為了祖國的統一,做了一些讓步,葡萄牙最後也只好妥協。1987年3月18日,中葡雙方終於跨越障礙,開始了第四輪會談:雙方審議協定文本草案,就協定文本的內容取得一致意見。3月26日上午11時,周南副外長和梅迪納大使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草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
半月後,應中國國務院總理的邀請,葡萄牙總理卡瓦科·席爾瓦於4月11—17日對中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席爾瓦總理此行主要來正式簽署《中葡聯合聲明》。1987年4月13日,是中葡關係史上值得永遠紀念的一天,兩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的簽字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西大廳隆重舉行。鄧小平、李先念等中國領導人出席簽字儀式。上午11時30分,中國總理和葡萄牙總理分別代表本國政府在聯合聲明的正式文本上籤字,然後互換文本。聯合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聲明:澳門地區是中國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影響
就在同一天,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鄧小平、國家主席李先念、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彭真分別會見了席爾瓦總理。鄧小平在會見時愉快地對葡萄牙客人說:“在不長的時間內,中葡解決了澳門問題,這為國際上處理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樹立了一個範例。”他還高度評價了席爾瓦總理的訪華,“這次訪問意義十分重大,一是解決了我們兩國之間歷史上的重大問題,即澳門問題;二是開闢了我們兩國間的新關係,結束過去,走向未來。”
描述
這件執壺用素色晶質玻璃吹制出長頸鼓腹洋蔥狀壺體,口足略收,通體刻磨深淺不同的幾何形裝飾圖紋,產生各種折射光效,華光四溢,晶瑩美觀。壺的頸、口、流、蓋、足和執耳等處均鑲飾純銀,並雕成折枝花葉紋、纏枝紋和卷草紋,或綿延曲卷,細膩柔蔓,或婀娜多姿,嫵媚嬌嬈,純淨透徹的水晶玻璃配以貴重的銀飾,益發顯出器物造型優雅,雍容華貴,別具一格。該器物因贈禮人此次中國之行特殊的目的和任務和受禮雙方一同參加了舉世矚目的歷史儀式,故而其本身所包含的重大歷史事件的信息傳授功能與眾禮品不同。
說法
禮品本身的饋贈語言也自有說法。在各種友好交往中,以水晶玻璃器作禮贈送友人,是西方國家比較盛行的一種饋贈傳統。在質地純淨、晶瑩剔透、相對沉穩的水晶玻璃剛剛發明的時代,歐洲人對這種新穎、貴重的玻璃製品愛不釋手。水晶玻璃良好的折光性能,使得盛裝液體飲料的玻璃器具在晚宴講究的燈光映射下閃閃發光、熠熠生輝,配上歷史更為悠久的銀質餐具和極為精緻的中國細瓷器,益發顯得富貴、奢華。由於人們對水晶玻璃的普遍喜愛,由於當時晶質玻璃造價不菲,也由於它那純淨沉穩的質地象徵著友誼的純潔和穩固,所以友人之間以水晶玻璃相贈,往往寄託著對友誼的美好祝願,祈盼友誼像水晶一樣透明,像水晶一樣牢固。
歷史證物
當20世紀結束前久別的遊子如期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時候,當新的世紀澳門繼續保持著穩定和發展的時候,這件水晶玻璃鑲銀執壺成為澳門問題得到圓滿解決的一個歷史證物,在博物館的展覽上備受觀眾的關注。